黃興評傳

黃興評傳

黃興評傳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百折不撓,推翻帝制。主要論述黃興抱著赤誠的愛國思想,奮起革命救亡,經歷千辛萬苦,矢志不移,開展革命宣傳,組織革命團體,發動武裝反清鬥爭,終於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創建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為與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並稱的共和國締造者的歷程。下編:歷盡坎坷,維護共和。

基本信息

圖書內容

黃興評傳黃興評傳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百折不撓,推翻帝制。主要論述黃興抱著赤誠的愛國思想,奮起革命救亡,經歷千辛萬苦,矢志不移,開展革命宣傳,組織革命團體,發動武裝反清鬥爭,終於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創建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為與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並稱的共和國締造者的歷程。下編:歷盡坎坷,維護共和。重點敘論辛亥革命後,黃興為了維護共和體制,與袁世凱的專制獨裁、陰謀復辟帝制的曲折鬥爭過程,同時對以往一些不公正的評價作了比較細緻的辨析。最後對黃興的愛國思想、道德品格以及他在軍事、政法、經濟和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傑出貢獻,作了扼要的評價。

作者簡介

蕭致治,1929年11月生,湖南省武岡市人,中共黨員,1960年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黃興研究室主任,湖北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務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理事,兼任過中國殘聯主席團委員,湖北省殘聯評議委員會主任,武漢幣殘聯主席團委員及親友會主席,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教授。

人物介紹

黃興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當時和孫中山並稱為“開國二傑”。但是,對這樣一位開創民主共和新時代的民族偉人,國內一直沒有一部敘事周詳、評論公允的傳記問世,頗感遺憾。直到日前讀到剛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武漢大學教授蕭致治撰寫的《黃興評傳》,心中方生滿足之感。

黃興黃興

與孫中山

孫中山與黃興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兩位最高元勛,常常以“孫黃”並稱。清末的重要革命團體和革命活動,多為兩人所謀劃組織。1905年,孫中山所建立的興中會與黃興所建立的華興會等團體,在日本東京合併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成立會上,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孫中山被推為總理。
1906年,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時,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認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並認為與日本太陽旗相近,有日本並華之嫌。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堅持己見,黃興力爭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脫離同盟會籍。章太炎、劉揆一則從中調解,暫時擱置議案。這是辛亥革命以前孫、黃最大的一次分歧。1927年,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的蔣中正,在南京組織國民政府時,依孫中山生前遺願,把國旗更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是後話。
1907年,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最終光復會退出中國同盟會。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進行抵制。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黃興銅像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幾次“倒孫”風波中,黃興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堅定地拒絕名利的誘惑,其大公無私和忍讓顧全的態度,贏得了多數民國元老乃至於後世人的敬重。
往後,孫黃在1914年時,針對討袁的方式時再次有分歧,孫中山認為應該武裝反抗,而黃興認為應該尋求司法,走和平路線。孫中山把這次失敗原因歸結於黨員不聽話,特別是黃興不聽話,要另組秘密的中華革命黨,以服從他為第一要旨。最後黃興並未加入孫中山當年7月所成立的中華革命黨,而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在舊金山時他接到一些擁護者的來信,希望他另行組黨。黃興回曰:“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時,黃興回到中國,並且在江蘇回響孫中山,發動起義。

1916年10月31日,黃興積勞成疾而逝世。孫中山聞訊後悲痛欲絕,第二天即發函海內外哀告黃興逝世的訊息。過去訃告多由死者親屬發布,而黃興逝世的訃告則由孫中山單獨署名發布。

圖書特色

《黃興評傳》分上、下兩編,共八章,計四十餘萬字。在諸多研究黃興的論著中,它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翔實地記敘了黃興一生的革命軌跡,充分肯定了他在辛亥革命期間是“開國二傑”之一的歷史地位,展示了黃興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領導愛國志士,不屈不撓,推翻清朝君主專制,創建民國以及護國討袁、維護共和體制的豐功偉績和一心為國為民的愛國精神。

第二,不囿成說,勇於探索,對學界關於黃興在民國元年南北議和中的“基本傾向”、二次革命時期的對袁策略、二次革命後孫黃政見分歧等一些有爭議的學術問題,進行了審慎的歷史思辨,發表了不少不刊之論。第三,全書以黃興的愛國革命思想為靈魂,以他的生平和革命活動為主線,結構合理,脈絡清晰,重點突出,主次適宜。如書中肯定了黃興在歷次武裝起義中的重大作用後,又著重論析了他的軍事思想和培育軍事人才等軍事活動,從而較為鮮明地凸現了這位愛國軍事家的個性。第四是作者治學嚴謹,對有關史事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訂。如書中以大量新發現的檔案和中外文資料,對黃興的家世源流、黃興首次赴日時間、孫黃首次會晤的介紹人和武昌保衛戰等有關問題作了新的考辨。作為評傳,該書“傳”與“評”緊密結合,“傳”中有“評”,“評”中有“傳”,夾敘夾議,從而顯示出傳主的立體形象,掃去了一般學術著作讀來枯燥無味之感。

圖書目錄

上編面折不撓推播帝制
第一章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家世淵源及其發展
二早年讀書生活
三肄業兩湖書院
第二章創建華興會與長沙起義
一留學日本
二投身愛國與革命運動
三創建華興會
四策劃長沙起義
第三章創建同盟會推進大革命
一孫黃結合建立同盟會
二主持同盟會本部工作
三對革命宣傳的貢獻
四策動萍瀏醴起義轉戰粵桂滇
五精心統籌廣州黃花崗起義
第四章從策劃武昌起義到出任南京留守
一風雷激藥中的新籌劃
二臨危受命苦戰漢口
三艱苦卓絕保衛漢陽
四參預南北議和
五籌建南京臨時政府
六出任南京留守
下編歷盡坎坷維護共和
第五章二次革命前後
第六章逃亡日本遠走美國
第七章回國討袁與去世
第八章餘論:思想文化領域的傑出貢獻
附錄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