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年代: 清
材料: 紫砂
收藏地: 宜興紫砂工藝廠
介紹
龔春(亦作“供春”)作品傳世極少,現存僅兩件——“六瓣圓囊壺”和“樹癭壺”。其中“樹癭壺”被視為明代中期紫砂器的標準模式,是現今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完整塑器造型。是明正德年間,供春作為家僮伴吳頤山在金沙寺讀書時,偷學老和尚的制壺技術,仿照寺中銀杏古樹樹幹上的癭結,捏築為胎製成。樹癭壺造型蒼古,壺嘴和壺把猶如天然妙成,周身凹凸不平,指螺紋隱現,壺把內壺身上有篆書“供春”二字。被前人稱頌為“脫盡人巧殊眾工,神工鬼斧難雷同”,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本品為清代著名制砂藝人黃玉麟仿製而成,雖是仿古,亦有創新,由細泥捏制而成,壺體渾圓敦厚,全身起皺,皺紋似古老樹皮,清晰自若,壺式樣古樸雅拙,與光滑明亮的瓜蒂鈕形成鮮明對比,亦和諧精美,更有內壁施白釉,開魚子紋片的帶耳把杯與之相配,組合為成套茶具,從而區別於純粹簡單的仿古,別具新意。
黃玉麟,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制砂名手,發揮了前人與名人文士合作之優良傳統,生產出一些流芳後世的佳作,為人所稱頌。如與吳大征合作之“提梁鹵”,與吳昌碩合作之“孤菱壺”。
明代末年,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說:“造壺之家,……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明代龔春、時大彬,以至清代的陳鳴遠和善於監製紫砂壺的陳曼生,之所以名傳至今在於其創造性與試探性,而非陳陳相因。李英豪先生認為:“縱使是仿古,也應是注重古意、古風和古代創作藝術的精神,而非只作器形上的模仿與抄襲”況且,紫砂器作為單一的茶具生產,本身產量就不大,又完全憑藉個體的藝匠按照自我的審美意識進行生產,每一件作品(或稱為藝術品),都應是作者心境的流露,修養的體現。刻意模仿,難免東施效顰。
市場估價:人民幣180,000元。
相關詞條
-
茶具[飲茶器具]
茶具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稱茶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四...
概述 來源 發展 挑選 茶具種類 -
茶具
茶具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稱茶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
概述 來源 中國歷代茶具的演進 紫砂壺 如何挑選茶具 -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後逐步演變為比較堅實的硬陶,再發展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達,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幾何印...
簡介 紫砂茶具 -
紫砂壺
學習制壺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
紫砂壺起源 紫砂壺介紹 紫砂名壺 紫砂傳說 材質特點 -
紫砂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
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制,是現在能...黃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鹹豐年間的制壺名家,善制掇球、供春...
紫砂壺起源 紫砂壺介紹 紫砂名壺 紫砂傳說 材質特點 -
宜興紫砂壺
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制,是現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壺實物。不過唐先生收藏的這把樹癭壺為民國仿品...
基本概述 起源考證 紫砂茗壺 發展過程 拍賣市場 -
宜興紫砂陶藝
紫砂茶具的詩句,明正德年間,見諸文獻的記載的傑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質地到工藝流程,從紫砂科研到流派創新都有新的發展,名手有黃玉麟、裴石民...等等。其中的茶具為代表之作。宜興紫砂壺,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有...
基本情況 溯源 歷史 藝術特色 器之源紫砂泥 -
宜興紫砂陶器
紫砂茶具的詩句,明正德年間,見諸文獻的記載的傑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質地到工藝流程,從紫砂科研到流派創新都有新的發展,名手有黃玉麟、裴石民...。紫砂陶,簡稱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簡練、大方,色澤淳樸...
物品介紹 溯源 紫砂泥 歷史 主要窯區 -
紫砂器
春"兩行楷書銘款的"六瓣圓囊壺"。據顧景舟先生談,曾見過樹癭狀壺有十二件...年間,所用陶土雜有硇砂,制壺不務妍媚,朴雅堅緻。最初仿供春作大壺,後識...台灣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飲茶之風...
簡介 詳解 明晚期紫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