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流魚”奇觀是黃河特有現象,已有數十年歷史。含有大量泥沙的濁流流向下遊河道,高含沙量的河水供氧不足,造成生活在黃河裡的各類魚蝦缺氧,小魚被嗆死,部分大魚浮出水面吸氧,順流而下,因而形成“流魚”現象。黃河“流魚”現象,分為自然“流魚”和非自然“流魚” 。
分類
自然現象
黃河流域的每年七八月份雨季到來時,雨水將黃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大量的泥沙帶入河中,使河水變得渾濁,水中氧氣減少。因為泥沙的比重比水大,所以越往下游水中的氧氣就越少,當水中的氧氣滿足不了魚類的需求時,它們就會浮到水面上尋求氧氣,從而形成了自“流魚”現象。
自然“流魚”一般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或三次的,主要由降雨量多少來決定 。
非自然現象
由於黃河流域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河道里自然“流魚”現象已不多見,但隨著黃河調水調沙大流量洪水的持續下瀉,含有大量泥沙的濁流流向下遊河道,高含沙量的河水供氧不足,導致魚兒翻出水面,順流而下,形成了黃河“流魚”非自然現象 。
而三門峽水庫放水之後,使得庫區上游的主河道變窄,淺灘地變成灘涂。灘涂、淺灘、渾濁的水流也會形成罕見的“流魚”現象。
生態影響
自2002年開始,黃河小浪底水庫開始進行調水調沙試驗,到2007年為止,已經進行了六次,約有4.2億噸的泥沙被沖入大海,調水調沙可有效解決黃河淤泥淤沙問題,但是對黃河下游及黃河口附近海域的漁業生態及魚類種質資源也造成了影響。
由於浪大沙多,許多流魚身首異處,發出陣陣惡臭。有的撈魚的民眾為防止流魚發臭,當場宰殺。留下魚身,內臟直接拋到河裡,造成河水污染 。
撈魚技巧
1、判斷“流魚”的土辦法。來到河邊,用手捧起黃河水,稍等片刻再將水倒掉,根據手裡的泥沙沉澱的多少來判斷是否會出現“流魚”
2、撈魚時,人不能大聲說話,動作也不能過猛過大,因為魚的聽力很靈敏,稍有動靜馬上就會沉入水裡。
提醒
到黃河邊去捕魚,一定要注意安全。因雨季或調水調沙試驗使黃河水流比較急,一些灘地易出現塌方,因而淺灘塌方造成的溺水死亡的例子也不少,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捕魚而釀成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