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傳,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親見“日華”出現於天門,山頂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頂”。頂上平坦而高曠,面積約6萬平方米,視野開闊,四面受奇,八方獻巧,遂成為黃山一攬勝處。既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又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色諸峰盡收眼底。因這裡高曠開闊,日光照射長久,故“光明頂”之名尤為相宜。
元人汪澤民登光明頂遊記云:“所謂三十六峰者,驕列舒張,橫絕天表,眾帕疊嶺,效奇獻秀,盡在一覽。”一點也不算誇張。明代公安派重要作家袁中道在《游黃山記》中寫道:“從平得奇,北上光明頂,三十六峰皆見,如登廣漠之庭,主人皆出而與客相酣暢者。”清代桐城派重要作家劉大地在《黃山記》中則謂:“欲觀雲海,於光明之頂為宜,其在文殊院者,不知有後海;其在始信峰者,不知有前海;登光明之頂,則放千四海而莫不來王也。”還有清代教人方夜的《黃山小遊記》,自述曾“四人黃山,上文殊者五,登光明者六,……”並指出“光明以遠道”為其特點、因前人總把光明頂視為廣庭之主,把盡在一覽的36峰視為客,甚至視為莫不來王的群臣,這樣就把光明頂的地位,置於36峰之上。這大概就是光明頂一直未被列入36大峰之中的緣故吧。
現狀
現在光明頂最高處建有黃山氣象站。遊人沿緩坡即可登頂,於氣象站附近攬勝。這裡是黃山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之一。《黃山指南》稱其“狀如覆缽,旁無依附,秋水銀河,長空一色”。清代胡與高詩曰:“登臨不用挽藤蘿,絕頂光明並色多。雲高匡廬飛紫蓋,嵐拖天目掃青娥。忽分二海成孤嶼,細數乾峰亂放荷。下界茫茫仙路沓,乾坤何處是吾窩?”明代朱茗亦有詩寫道:“看雲共策光明頂,布壑彌原亂涌濤。四望真成銀色海,青青獨露幾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