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黃

安徽三黃

安徽三黃即黃山,黃牛,和黃梅戲。

安徽有三黃

基本資料

黃山黃牛,和黃梅戲

黃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受世界保護的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黃山方圓250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面積154平方公里,位於黃山市黃山區(原太平縣)境內,兼有我國各大名山之雄奇峻美,是我國享譽世界的著名風景區。黃山古名黟山,唐代時,傳說古代軒轅黃帝曾在這裡修真煉丹,得道升天,於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由唐玄宗親自下令,改名為黃山。黃山巍峨挺拔,雄奇瑰麗。古人評為“具有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清秀”,“集天下奇景於一體”。難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罷黃山後,發出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讚嘆。黃山有如天造的畫境,她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也沒有宏偉壯觀的禪院宮觀,全憑自己毫不雕飾的天姿國色。
黃山是一座綜合峰、石、松、雲、泉等各種罕見景觀的風景區,這裡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無愧“人間仙境”之美譽。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讚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黃山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譽稱“天開圖畫”,以偉奇幻險著稱。風景區內重巒疊嶂、爭奇獻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崢嶸秀麗。“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聳雲外,稱為“三天子都”。黃山“前山雄偉,後山秀”(陳毅語),而平天虹是前山與後山的分界。黃山是一個峰之海、雲之海,全山共分五海,即北海、前海、西海、東海和天海。
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這裡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無愧“人間仙境”之美譽。遍布峰壑的黃山松尤其獨領風騷,百齡以上的古松數以萬計,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臥龍松等31棵。黃山巧石有名可指的也有120多處,著名的石景有金雞叫天門松鼠跳天都、猴子觀海等。黃山雲海氣象萬千,黃山溫泉,水質清純,可飲可浴。山中林木茂密,古樹繁多,森林覆蓋率達86.6%,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有豐富的原生植物種質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水資源尤添黃山之魅力。壯麗的雲海奇觀堪稱一絕。
黃山的歷史文化沉積豐厚,歷代遺留的寺廟亭閣、盤道、古橋和摩崖石刻共200多處,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間,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在其自然景物與環境之間,形成了特定的黃山文化,黃山還是我國著名山水畫派發祥地之一。在黃山腳下的黔縣、歙縣、屯溪等地古蹟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築藝術著稱於世。
黃山距東海400公里,山勢高峻,最高峰海拔1864米,千峰萬壑,雲海常鋪,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凌晨,從清涼台或獅子峰頂遙望東方,湛藍的天空,像是抹上幾筆白色的油彩,此時周圍的世界還處在一片混沌之中。天邊的魚肚白逐步在擴大,亮度在提高。逆光中的山尖,有如碧玉一般,晶瑩透明;谷底還是黑黝黝的,什麼也分辨不情。天邊出現了薄薄的雲層,一剎那被染上了紅、紫、橙、黃、銀灰等各種色彩。煙雲霧露,悄悄消退,山形倒影,時隱時現。突然從海空交接處跳出一個紅點,繼而變成弧形紅線,在冉冉上升中變為半圓。起先是小半個、半個、大半個;霎時猛地一跳,整個兒跳了出來。這一跳,是一次多么不同尋常的飛躍,奇景出現了:一輪紅日從兩峰間衝出波濤,頓時光芒萬丈,霞光瑞氣,照徹天際。雲海中的峰島,身著彩霞,閃爍異彩,令人眼花繚亂。整個世界都沫浴在太陽那無窮無盡的光華里。如果觀日出的位置湊巧,可以看到一株黃山松的剪影正落在紅亮的圓盤之中,飽覽“紅日峰間出,奇松日中生”的奇景,那算是一生中幸運的事。
安徽六安人高一涵游黃山觀日出,有詩云:“六六峰頭曙色開,清涼台上瞰蓬萊。一輪紅日凌雲起,萬仞朱崖照眼來。”此詩描繪的就是暖色初開時在清涼台上觀日出的情景。其實黃山觀日出的地點不止北海,在西海門觀日出也算一佳處。
而日出之前的霞光也同樣令人稱奇。霞光照射在黃山主峰絕頂之上,反射出一種桔紅色的光輝,它在黎明前萬峰皆伏,一灰千頃的黃海中,顯得特別輝煌奪目。“彩潑蓮花”的奇景就是突出的代表。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的最高點。雨後初晴,晨曦微露。蓮花峰頂最早接受旭日的洗禮,霞光從東海由低向高照射蓮花峰頂。陽光由微紅變成赤紅。由於花崗岩體接受日光的照射及其反光特性,整個峰頂,奇麗無比。若從玉屏樓方向遙望,恰似一幅彩潑蓮花的奇特圖畫。
黃山觀景最佳處:①觀日出最佳地點:清涼台曙光亭獅子峰玉屏樓光明頂。②看晚霞最佳地點:排雲亭、丹霞峰。③看雲海最佳地點:玉屏樓觀前海、清涼台觀後海、白鵝嶺觀東海、排雲亭看西海、光明頂看天海。④看雪景最佳地點:玉屏樓、北海、松谷、雲谷和溫泉。
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不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不到始信峰,不見黃
山松。 黃山三大主峰:第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黃山最為平坦的
山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黃山最險的山峰——天都峰,海拔為1810米。
黃山(英文名稱:Mount Huangshan)於1990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07)。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與蓮花峰</a>、光明頂</a>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時無路,難登峰頂。據山志載,唐代島雲和尚曾歷經千險,從東側攀崖,始至峰頂。他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時,攀登“於石壁外無路”,其艱險程度是難以想像的,與古今中外探險家相比,也未必遜色。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份,險若上丹梯;調入天都里,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淒淒;欲下前峰瞑,岩間宿錦雞。”明代普門和尚率眾僧,從西側攀援,亦登峰頂。後人即從天都西側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長3里,有1564級台階,194根石欄乾和600米鐵索,保障了遊人安全攀登絕頂。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鯽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竟秀,巧石獻奇。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人仙境。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於一場空。”意為游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闢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嶽,攀岩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5月 國務院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象專程到太平湖考察。這是吳象第二次光臨太平湖。第一次是1979年秋,從安慶到黃山,“匆匆一過”。這次專程游湖後,深感太平湖是“深藏萬山叢中的一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其湖光山色“堪與黃山媲美,足使黃山增輝”。於是,當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宣傳太平湖的第一篇散文《太平湖之春》。這篇散文,不僅全面介紹了太平湖的自然、人文景觀及其價值,而且肯定了太平湖在發展黃山旅遊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5月 安徽省政府成立黃山規劃領導小組。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長為主任的黃山規劃委員會。
5月 6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駐華使節114人分2批到黃山觀光。
7月 全國40餘位知名作家、詩人泛舟暢遊太平湖。馮牧、秦兆陽、畢朔望、李準、賴少其、陳登科等一致認為,太平湖集中了天下各大名湖“勝水”的特色,可稱為“天下第一湖”。中國作協會員、著名書畫家賴少其作《詠太平湖》詩一首:“山籠輕紗有復無,飛魚刺水沫如珠。河伯初來溪猶冷,湘妃已臨太平湖。”詩人、翻譯家畢朔望對太平湖更是讚譽有加:“天池無此親切,太湖無此幽深。三峽無此青翠,灕江無此煙雲。富春無此高寒,西子無此胸襟。乾隆無此眼福,江南無此水程。”
1981年
5月14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視察黃山,安徽省副省長李清泉等陪同。
10月 周揚游黃山,作《詠黃山》:“奇峰雲海崢嶸,蒼松破壁挺立,觀止三都景色,無愧名山第一!”
1982年
6月16日 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視察黃山。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蘇翊、副省長魏心一等陪同。在北海賓館,方毅題詩留字:“黃山甲天下,松與石最奇;天陰知有雨,白雲拂青枝。”
11月8日 黃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2年 《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該規劃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編制,1988年7月經國家建設部批准實施。依據該規劃,此後相繼制定了溫泉、玉屏、北海、雲谷、松谷等小區規劃,總規劃面積達154平方公里。
1983年
12月1日 國務院作出《關於安徽省設立黃山市的批覆》。決定撤銷太平縣建制,以太平縣的行政區域和歙縣黃山公社、石台縣廣陽公社及黃山管理局現有轄區為黃山市的行政區域。全市轄21個鄉鎮,116個行政村。
12月31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設立黃山市有關問題的商談紀要》 遵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省政府秘書長周道炯於12月16日至22日赴黃山、太平、屯溪等地,分別召集徽州地區、黃山管理局、太平縣、歙縣、石台縣負責人,就設立黃山市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多次商談。省民政廳、省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負責人參加商談。大家一致表示擁護、服從並堅決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設立黃山市的批覆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認為“黃山市的設立,有利於對以黃山為中心包括太平湖的風景區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對於更好地保護、開發黃山旅遊區,對於我省旅遊事業和皖南經濟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明確“黃山市屬省轄縣級市”,“從黃山市的特點和自然地理條件出發,應把黃山市建設成為風景旅遊和療養城市”。
1984年
1月1日 黃山市名正式啟用。唐天寶4年(745)設立的太平縣名自此停止使用。
2月1日 中共黃山市委正式組建。黃山市委領導班子實行山(黃山管理局)、市(黃山市)合一,兩個機構一套人馬,領導幹部交*任職,逐步過渡。黃山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呂秋山任黃山市委書記,黃山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崔之康任黃山市委副書記,金家保任黃山市委副書記、黃山管理局副局長。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牛

在有黃牛之鄉美譽的安徽省蒙城縣農村,只要碰到逢集的日子,你總會發現集市上最紅火的生意是黃牛市場的交易了。蒙城縣就是通過遍布全縣的53個黃牛市場,把黃牛生意做到了全國。如今蒙城黃牛“買全國,賣全國”的格局已經形成。
蒙城縣以全國第一養牛大縣而聞名。自古以來,蒙城農民就有“無牛不成家”的說法。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由於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養牛業逐漸呈滑坡的勢頭。進入2000年以來,該縣審時度勢,吹響了以黃牛為主的畜牧業二次創業號角。在抓黃牛品種改良、調動農民養牛積極性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市場建設,著力解決流通環節不暢的問題。並以牛群到蒙城任副縣長的契機,大打“蒙城黃牛牌”。柳林鎮是蒙城縣的養牛大鎮,鎮長楊蘭臣說,目前柳林黃牛大市場出現了自開業以來從沒有過的繁榮景象,一是緣於良種黃牛的品種優勢,二是牛群的名人效應。現在每集上市量在1000頭以上,成交量約300多頭,日成交額達40多萬元。
蒙城的黃牛有名了,成了一個光閃閃的品牌,省外客商紛至沓來。2001年11月中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縣委副書記王建平帶領一個龐大的採購團,在柳林黃牛大市場駐點買牛。他們是通過電視、報紙、網上信息了解到蒙城黃牛大多數是西門塔爾、利牟辛、夏洛來等優質品種。在購買了400多頭牛犢的同時,還選購了2000頭優質牛運回了新疆。
現在,柳林黃牛大市場已與於國三大黃牛大市場建起了交易平台,實現了牛源互供、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這個市場還為當地培養了1000多名經紀人,成立了黃牛經紀人協會,創辦了為黃牛生產、交易服務的《中國牛網》。去年,該鎮黃牛交易成交額7000多萬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0%。
目前,在蒙城縣以省級柳林黃牛大市場為龍頭的53個黃牛市場,個個生意興隆,2002年共交易大牲畜22萬頭,成交額2億多元,利稅200萬元,蒙城縣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原黃牛交易的集散地。當然,得到最大實惠的還是當地養牛的農民,一頭品種、體重相似的牛,價格要比周邊的縣市高出20%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