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鎮[重慶市彭水縣黃家鎮]

黃家鎮[重慶市彭水縣黃家鎮]

黃家鎮位於彭水的西南面,距離縣城46公里;東與朗溪相鄰,西與潤溪相靠,南與務川、龍塘相連,北與靛水、漢葭相接。海拔在320—1675米之間;幅員面積115.62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人口18019,耕地面積30657畝(其中:田5992畝,土24665畝)。鎮,政府駐黃家壩共有,通車到村率100%,到組率80%以上。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黃家鎮地處渝黔邊區大婁山北緣山地,屬中低山地帶,屬中亞熱帶溫潤 季風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7.50℃,降雨量1104.20毫米,蒸發量950.40毫米,氣壓978.60百帕毫巴,無霜期311天。總的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雲霧多,春來較早多夜雨,夏季炎熱多伏旱,秋季涼爽多綿雨,冬無嚴寒少霜雪。無霜期長,具有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徵。早春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局部大風、冰雹;初夏常有連陰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綿雨;冬季少雪無嚴寒,日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

地貌類型複雜,自然環境各異。山脈走向呈東北向,低階地、坡麓、岩溶窪地及小型山間盆地相間,順逆地貌並存,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構造剝蝕的中低山地形,成層現象明顯,多石灰岩,夾有頁岩和砂岩。海拔在320—1675米之間。

概況

黃家鎮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南部。轄先峰社區,光輝、漆紅、燕子、白沙河、劉家坪、鹿井、金池、香楠、新家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先峰社區。彭(水)務(川)公路,黃家壩至潤溪、龍洋公路過境。

沿革

1940年從岩西鄉析置上岩西鄉,1951年從上岩西鄉析置猴栗鄉,1953年置大廠壩鄉。1958年改上岩西公社、猴栗公社、大廠壩公社,1984年改上岩西鄉、猴栗鄉、大廠鄉。
1996年,上岩西鄉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先鋒、岩嘴、鹿井、杉樹、關門、杷子、紅光、新立、漆樹壩、燕子、塘村、嚴家寨、河村、八一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家壩,距縣城47千米;猴栗鄉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金池、香楠、富山、螢河、廟埡、桐木岩、高橋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猴栗坪,距縣城37千米;大廠鄉面積35.7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長岩、楠木坪、川東、木瓦、大廠壩、洋荷槽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新場,距縣城58千米。
2001年區劃調整後,黃家鎮管轄原上岩西、猴栗、大廠等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15.62平方千米,總人口1677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54人,轄24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鎮政府駐黃家壩。2006年,轄先峰社區,光輝、漆紅、燕子、白沙河、劉家坪、大廠壩、洋藿、長岩、鹿井、金池、香楠、新家12個行政村。2011年,將長岩、洋藿、大廠壩3個村劃歸靛水街道;調整後的黃家鎮面積78.19平方千米,共9個村1個社區,鎮政府駐黃家壩(原鎮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黃家鎮位於彭水的西南部,距離重慶主城區316公里,彭水縣城46公里。東與朗溪鄉接壤,南與貴州省務川縣浞水鎮相連,西與潤溪鄉、龍塘鄉比鄰,北與靛水鄉、漢葭鎮相連。

全鎮面積115.62平方公里,下轄先鋒1個社區、光輝、漆紅、香楠、金池、新家、燕子、劉家坪、白沙河、鹿井、大廠壩、洋藿、長岩12個行政村。

民族人口

全鎮以漢族為主體,此外有苗族、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鎮域內各少數民族仍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習俗。現有人口5341戶,18019人,其中農業人口16876人,非農業人口1143人;勞動力資源8722人,轉移勞動力4000多人。

物產資源

黃家鎮地下、地表資源豐富,組合條件較好,利用價值高,開發潛力大,是該縣自然資源富集地區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鎮域植物資源豐富,盛產享有“山珍菌王”美譽的大腳菌。

全鎮現有耕地28646畝,其中水田5992畝,土22654畝,林地60657畝。糧油、烤菸都享譽全縣,是全縣重要的糧油基地之一。

同時,黃家鎮也是全縣礦產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初步探測有瑩石、重晶石、鐵、鋁等礦產資源,極具開發潛力。有黃家河、白沙河、雙叉河等3條溪河分別發源於茂雲山東西兩側,阿依河由西南向東北斜貫東部,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現已建成裝機2000千瓦的三縣電站、飛水岩電站,正在擬建長欣電站。

社會經濟

黃家鎮主要以糧油、烤菸、辣椒為主導產業,以畜牧、旅遊為特色產業。

200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7269萬元,同比增長27.5%;財政收入達到762.6萬元,本級財政收入增長49.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655萬元;糧食生產達到12583噸,人均占有糧達746公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5%,達到2759元。

一、努力培育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到2005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5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00元,產糧實現11860噸,人均占有糧720公斤;轉移剩餘農村勞動力4000人,實現勞務收入1200萬元;財政徵收收入實現105萬元,完成分稅制任務的125%。

1.穩定糧油基礎,普及良種良法。一是全面推廣農業機械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普及良種良法推廣優質良種,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5975畝,產糧11860噸。

2.大力發展烤菸生產支柱產業。全鎮種煙規模2005年達4421畝(有9個村,40個組,350戶種菸農戶),其中種植地膜煙3000畝,露地煙1421畝,收購菸葉97萬斤,上等煙比例34 %,中上等煙比例達到 82 %;總產值達430萬元,稅收達到79萬元,超任務完成了年初目標。

3.立足資源優勢,推進畜牧上台階。

(1)努力擴大飼養規模,2005年出欄生豬20543頭,牛650頭,羊3257支,家禽34382隻,存欄生豬18507頭,牛6892頭,羊5170支,家禽45842隻。

(2)重抓典型引路,努力培植養殖大戶,全鎮共培植專業養殖大戶9戶,其中家畜養殖戶5戶,家禽養殖戶4戶。

(3)狠抓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春秋兩季“三聯苗”注射率達到100%,“五號病”疫苗注射率達100%。禽流感防治實現零目標,圈舍消毒率達100%,確保了鎮轄區內清潔無疫。

4.鞏固植樹造林成果,強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200年成片造林3700 畝;全面落實天然林管護面積4.2萬畝,強化林政執法和規範化管理,實現“四無”即:無森林火災,無亂砍濫伐,無林權糾紛,無病蟲災害發生。

5.做活勞務產業,搞好剩於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建立健全了資源調查、勞務培訓、勞務輸出三大體系,組建了機構,明確了領導,落實了人員,健全了制度,保證了工作正常開展。2005年共組織勞務輸出4000餘人,有力的促進了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確保了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6.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推進商貿流通建設;一是引進外資800萬元建成了長旗壩三縣電站,工業實現零的突破。二是按照高起點、高規格的要求,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三是徹實做好茂雲山、長溪河生態資源的保護工程,積極推進旅遊資源的開發,確保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二、嚴格人口計畫,狠抓計生工作

該鎮以加大“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為重點,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為載體,狠抓計生基層基礎各項工作。2005年全鎮做到了符合政策生育236人,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4.92%,人口統計誤差率,計外多孩率分別控制在了2.19%和4.24%以內,綜合節育率達到96.27%;當年計外生育處罰面達到100%,兌現率達49.21%;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外出育齡婦女孕檢證明寄回率達86.04%,採取綜合措施降低了出生嬰兒性別比,實現了119:100的目標。投資12萬元完成了計生服務指導站的建設。

三、強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1.教育工作

全面推進“科教興鎮”戰略,鞏固“兩基、普實”成果。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有計畫地派年輕的骨幹教師到外面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經歷,從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對鎮轄區內的中學、中心校、猴栗完小、大廠完小全面開展了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做到了學校、家長、學生三滿意。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救助力度,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進一步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和貧困家庭子女入學救助工作,2005年解決了農村特困家庭子女“讀書難”的問題(兩免一補對象1888人,民政救助103人)。

2.衛生工作

(1)為了進一步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儘快建成覆蓋農村,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求助體系。著重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建立健全了機構。全面推進農村合作醫療站點建設和農村醫療制度建設。全鎮已建成16個農村合作醫療站點,有效解決了農村人口“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

(2)食品藥品衛生安全工作已作為了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在抓,真正做到了“一周一檢查,一月一整頓”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的讚許支持。從而有效杜絕了重大流行性傳染病和集體食物、藥物中毒事件以及重大醫療事故的發生。

3.社會保障服務工作

(1)嚴格堅持“按政策標準,集體把關審查,按時足額發放,確保社會穩定”的原則。2005年共足額發放低保金138520元(享受對象183人);發放撫恤金、定補款214627元(享受對象116人),發放農村五保戶零花款43800元(五保對象73人)。

(2)認真做好了及時查災,按時報災工作。組織災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切實為災民排憂解難;今年以來鎮相繼發生風災、雹災及洪災數起,使農作物受災面積多達29730畝,受災農戶3233戶。該鎮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29350元並及時發放到了受災農戶的手中,以解災民燃眉之急。基本做到了人心穩定社會安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