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縣[重慶市轄縣]

武隆縣[重慶市轄縣]

武隆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南部,處烏江下游,在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武隆縣地處渝黔兩省交界處,東鄰彭水縣、酉陽縣,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區、涪陵區,北與豐都縣相連。截止到2013年,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186個行政村。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隆縣常住人口為35.1萬人(戶籍人口為41萬人)。有漢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個民族。武隆縣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獲得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縣”、“2012年度中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中國戶外運動基地”等榮譽稱號。另外2014年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2》第一站就是在武隆縣拍攝。

基本信息

歷史

武隆武隆

武隆,周、春秋為巴國屬地,戰國為枳縣所屬。
秦漢時期,為枳縣管轄,隸屬巴郡。
蜀漢,後主延熙十二年(249年),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漢平縣併入枳縣。
南北朝,南齊至北周復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
隋朝,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徙漢平縣於涪陵。開皇十三年(593年),改名涪陵縣,隸屬巴郡。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涪陵縣分置武龍縣。
宋朝,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改名枳縣。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復名。
明朝,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武龍縣併入彭水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改“龍”為“隆”,更名武隆縣,隸屬涪州。
清朝,聖祖康熙元年(1662年),省武隆縣入涪州。康熙七年(1668年),改武隆縣為巡檢司。宣統三年(1911年),改為涪州第五分區,區署設羊角磧。
民國時期,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劃為武隆設治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復置武隆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2月5日成立武隆縣人民政府,隸屬川東涪陵區行政專員公署。1984年,涪陵設市,武隆縣為涪陵市下的一個縣。
1997年1月,涪陵市由重慶市代管,武隆縣成為重慶市下屬的一個縣,由涪陵市代管。
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後,武隆縣由重慶直管。

地理

位置

武隆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南部,在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屬於中國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區。地處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武隆縣地處渝黔兩省交界處,東連彭水,西接南川、涪陵,北抵豐都,南鄰貴州道真,距重慶市區139公里,處於重慶“一圈兩翼”的交匯點。

地質

武隆縣地質構造雛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和南北徑向構造體系,川黔南北構造帶。江口等地區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褶皺構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構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龍場背斜、甘田灣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匯背斜、車盤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龍場背斜多為寒武系。向斜軸部為三迭系中上統地層。構造形態多為短軸構造,兩翼岩層傾角差異較大。斷裂構造發育,多與背斜伴生。其性質為沖斷層、正斷層、逆斷層。主要斷層有芙蓉江沖斷層、土坎正斷層、三匯沖斷層、煤炭廠逆斷層、四眼坪逆斷層。

地貌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武隆縣崇山峻岭,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

氣候

武隆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濕,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8℃,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最高41.7℃,無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災害有冰雹、山洪、大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每年約有五個月的多雨季節,雨霧蒙蒙,日照少,氣溫低,霜期長,秋風冷露對農作物生長影響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區,易遭旱災。山上山下溫差10度左右,立體氣候較顯著。

區劃

武隆武隆

1997年,武隆縣轄10鎮26鄉,縣政府駐巷口鎮。
2000年,武隆縣轄巷口、桐梓、火爐、江口、羊角、土坎、白馬、長壩、鴨江、平橋10個鎮;後坪、魚子、接龍、土地、白果、核桃、泡溝、石橋、賈角山、浩口、文復、黃草、中嘴、黃鶯、龍洞、車盤、碑埡、木根、雙河、白雲、鐵礦、東山、趙家、鳳來、廟埡、和順、興順、龍壩、石峰、天星、廣楊、蒲板、青吉、茶園、送月、中溪36個鄉。
2002年4月,撤銷白果鄉,並將巷口鎮的荊竹村、楊柳村、茶坪村、土坎鎮的四合村、和順村,雙河鄉的仙女村共6個村劃出設立仙女山鎮。武隆縣轄11個鎮、35個鄉,21個居委會、427個村委會。
200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武隆縣將11個鎮、35個鄉調整為11個鎮、15個鄉。
2007年末,武隆縣轄26個鄉鎮:巷口鎮、白馬鎮、江口鎮、仙女山鎮、鴨江鎮、平橋鎮、長壩鎮、羊角鎮、土坎鎮、火爐鎮、桐梓鎮、黃鶯鄉、廟埡鄉、鳳來鄉、和順鄉、趙家鄉、白雲鄉、鐵礦鄉、雙河鄉、石橋鄉、文復鄉、浩口鄉、滄溝鄉、後坪鄉、接龍鄉、土地鄉,187個行政村,縣城所在地為巷口鎮。
2009年,撤銷和順鄉,設立和順鎮;撤銷石橋、文復、後坪、浩口四鄉,分別改為石橋苗族土家族鄉、文復苗族土家族鄉、後坪苗族土家族鄉、浩口苗族仡佬族鄉。
截止到2013年,武隆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巷口鎮、火爐鎮、白馬鎮、江口鎮、仙女山鎮、鴨江鎮、羊角鎮、長壩鎮、平橋鎮、桐梓鎮、土坎鎮、和順鎮、鳳來鄉、廟埡鄉、石橋鄉、雙河鄉、黃鶯鄉、滄溝鄉、文復鄉、土地鄉、白雲鄉、後坪鄉、浩口鄉、接龍鄉、趙家鄉、鐵礦鄉,187個行政村,縣城所在地為巷口鎮。
巷口鎮
巷口鎮位於武隆縣中部偏南,為縣城所在地。幅員面積276.1平方千米。轄21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有170個村民小組和35個居民小組。川湘公路橫貫其中。
火爐鎮
火爐鎮位於武隆縣東北部,距縣城30千米。幅員面積179.6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有112個農業社和2個居民小組。中桐公路過境。
白馬鎮
白馬鎮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24千米。幅員面積221.7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是武隆縣工業重鎮、移民大鎮,也是市級中心鎮之一,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處於烏江港口和(川湘)國道、涪(陵)白(馬)公路交會處。
江口鎮
江口鎮位於武隆縣東部,距縣城17千米。幅員面積138.5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渝懷鐵路、319(川湘)國道貫境。
仙女山鎮
仙女山鎮位於武隆縣中北部,距縣城20千米。幅員面積278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景點有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
鴨江鎮
鴨江鎮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56千米。幅員面積120.7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羊角鎮
羊角鎮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14千米。幅員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渝懷鐵路、319(川湘)國道貫境。
長壩鎮
長壩鎮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38千米。幅員面積104.4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319(川湘)國道貫境。
平橋鎮
平橋鎮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69千米。幅員面積73.4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南涪鐵路、省道石(柱)雷(神廟)公路以及渝湘高速公路過境。
桐梓鎮
桐梓鎮位於武隆縣東北部,距縣城80千米。幅員面積100.8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有重晶石、瑩石等礦產資源。
土坎鎮
土坎鎮位於武隆縣中部,距縣城8千米。幅員面積41.3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渝懷鐵路、319(渝湘)國道、烏江黃金水線貫境。
和順鎮
和順鎮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84千米。幅員面積103.2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鳳來鄉
鳳來鄉位於武隆縣最西部,距縣城80餘千米。幅員面積52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旅遊資源主要有大石箐寺廟群、四眼坪萬畝竹海等。
廟埡鄉
廟埡鄉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123千米。幅員面積35.9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屬純農業鄉之一。
黃鶯鄉
黃鶯鄉位於武隆縣南部,距縣城16千米。幅員面積149.3平方千米。轄轄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有白馬山、鷹嘴岩、天星寨、七星吊斗、九落凼十三丫、七門洞峽谷、黃泊渡等生態景觀資源。
趙家鄉
趙家鄉位於武隆縣西南,距縣城50千米。幅員面積60.2平方千米。轄2個行政村。
白雲鄉
白雲鄉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57千米。幅員面積40.5平方千米。轄4個行政村。以境內白雲山命名。
鐵礦鄉
鐵礦鄉位於武隆縣西南部,距縣城70千米。幅員面積62.7平方千米。轄3個行政村。礦產資源豐富,有鐵礦、鋁土礦、煤、石棉礦、大理石礦等。
雙河鄉
雙河鄉地處武隆縣北部,距縣城47千米。幅員面積227.8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武(隆)豐(都)公路貫境。
滄溝鄉
滄溝鄉位於武隆縣東北部,距縣城56千米。幅員面積73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
接龍鄉
接龍鄉位於武隆縣東北部,距縣城81千米。幅員面積114.4平方千米。轄3個行政村。為大仙女山環線鄉村旅遊示範帶鄉鎮。
土地鄉
土地鄉位於武隆縣東北部,距縣城59千米。幅員面積75.8平方千米。轄4個行政村。是典型的農業鄉。
石橋苗族土家族鄉
石橋苗族土家族鄉位於武隆縣東南部,距縣城38千米。幅員面積102.7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屬縣旅遊開發重點鄉鎮。
文復苗族土家族鄉
文復鄉位於武隆縣東部,距縣城35千米。幅員面積109.9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
後坪苗族土家族鄉
後坪苗族土家族鄉位於武隆縣東北角,距縣城108千米。幅員面積87.3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
浩口苗族仡佬族鄉
浩口苗族仡佬族鄉位於武隆縣東南角,距縣城40千米。幅員面積84.5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有朱子溪、石牆、紅軍渡、化石峽谷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楊梅、老蔭茶等土特產品和豐富的鋁土礦。

資源

土地

武隆縣有草場174萬畝、耕地面積2.95萬公頃、林地19.05萬公頃。

礦產

武隆縣探明的礦產有鋁土礦、大理石、煤、鐵等22種,其中煤礦儲量達4000萬噸,大理石出露面積約43平方公里,重晶石儲量300萬噸,鋁土礦探明儲量1.6億噸。

水能

武隆縣有大小河流50多條,水能蘊藏量240萬千瓦,可開發量190萬千瓦,已開發55萬千瓦,是重慶市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縣之一。

生物

武隆縣以中亞熱帶植物為主,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常綠針闊混葉林、竹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叢草地。植被中有速生優質樹種馬尾松、杉木、鐵尖杉、白花泡桐、香椿等;有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銀杉、珙桐、水杉,二、三級保護樹種的鵝掌秋、胡桃、銀雀樹等;還有經濟樹種油桐、茶、漆、獼猴桃等。
動物有哺乳類4目12科34種,爬行類2目2科14種,兩棲類2目3科12種,鳥類18科26種,魚類7目8科34種,包括國家一、二、三級珍稀動物金錢豹、小熊貓、大鯢、白腹錦雞、中華鱘等。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武隆縣常住人口為35.1萬人(戶籍人口為41萬人)。

性別

2010年,武隆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00萬人,占總人口的51.28%;女性為17.10萬人,占總人口的48.7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25。

年齡

2010年,武隆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7.03萬人,占總人口的20.03%;15-64歲的人口為23.42萬人,占總人口的66.73%;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65萬人,占總人口的13.24%。

民族

截止到2010年,武隆縣有13個民族,人口以漢族為主(占79%),其次為土家族(占11%)、苗族(占6%)、其他民族(占4%)。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浩口、鐵礦兩鄉。

經濟

2009年,武隆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2003萬元,同比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449萬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202246萬元,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295308萬元,增長18.5%。三次產業結構為16.0:34.2:49.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8%、31%、62.2%,拉動經濟成長1.0、4.6、9.3個百分點。
2010年,武隆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4155萬元,同比增長17.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7328萬元,增長6.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6951萬元,增長21.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9876萬元,增長18.4%。三次產業結構為14.8︰36.9︰48.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42.3%、50.7%,拉動經濟成長分別為1.2、7.3、8.8個百分點。
2011年,武隆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5824萬元,同比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4621萬元,增長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7695萬元,增長21.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3508萬元,增長20.7%。三次產業結構為15.5︰36.7︰47.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5%、40.3%、54.2%,分別拉動經濟成長1、7.5、10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09年,武隆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52823萬元,同比增長7%,實現農業增加值94449萬元,同比增長6.1%;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結構為53.2:3.5:41:2:0.3。糧食播種面積46711公頃,增長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534公頃,增長18.6%;蔬菜播種面積15613公頃,增長25%;中藥材種植面積1964公頃。2009年末,生豬存欄36.14萬頭,增長1.4%,牛存欄4.1萬頭,增長15%,羊存欄9.04萬隻,增長8.8%;家禽出欄63.64萬隻、存欄77.36萬隻,分別增長10.6%和27%。
2010年,武隆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0536萬元,同比增長11.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結構為56.7︰3.8︰37.3︰1.9︰0.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7328萬元,增長6.7%,其中,種植業68167萬元,增長8.5%,畜牧業31498萬元,增長5.1%,林業4799萬元,增長1.9%。糧食播種面積48086公頃,增長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056公頃,增長14.8%;中藥材種植面積2630公頃,增長33.9%;蔬菜播種面積18676公頃,增長19.6%。2010年末,生豬存欄35.17萬頭,下降2.7%,牛存欄4.46萬頭,增長8.8%,羊存欄12.15萬隻,增長34.5%;家禽出欄70.2萬隻、存欄79.15萬隻,分別增長10.3%和2.3%。
2011年,武隆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1778萬元,同比增長24.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結構為55.4︰3.1︰39.5︰1.7︰0.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4621萬元,增長6%。其中,種植業94904萬元、林業5167萬元、畜牧業31260萬元、漁業275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541萬元。糧食播種面積48240公頃,增長0.3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399公頃,增長8.5%;中藥材種植面積4014公頃,增長52.6%;蔬菜播種面積20558公頃,增長10.1%。2011年末,生豬存欄35.57萬頭,增長1.1%,牛存欄4.46萬頭,下降9.7%,羊存欄12.74萬隻,增長4.8%;家禽存欄93.94萬隻,增長18.7%。

第二產業

2009年,武隆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47574萬元,同比增長7.6%;實現工業增加值107254萬元,增長7.5%,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8.7%,拉動經濟成長1.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3912元,同比增長8.3%,實現增加值64498萬元,同比增長7.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24.5點,同比下降6.5個點,規模工業利稅總額10981萬元,同比下降36.4%。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8.7%,拉動經濟成長1.3個百分點。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4992萬元,增長2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22.3%,拉動經濟成長3.3個百分點。
2010年,武隆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59922萬元,同比增長45.4%。實現工業增加值132784萬元,增長22.7%,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21.7%,拉動經濟成長3.8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67876萬元,增長63.4%,實現增加值92928萬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7815萬元,增長315.9%;利稅總額19430萬元,增長77.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5.4%,增加77.2個百分點。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34167萬元,增長19.7%,占生產總值的18.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20.6%,拉動經濟成長3.5個百分點。
2011年,武隆縣完成工業總產值485178萬元,同比增長34.8%。實現工業增加值165924萬元,增長28.2%,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23.4%,拉動經濟成長4.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4100萬元,增長51.7%,實現增加值87042萬元,增長33.5%。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7023萬元,增長105.3%;利稅總額25633萬元,增長44.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8.4%,增加36.7個百分點。建築業總產值602413萬元,增長23.6%,其中,註冊在地建築業總產值112764萬元,增長13.1%。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51771萬元,增長16.2%,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7.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16.9%,拉動經濟成長3.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09年,武隆縣交通運輸業完成貨運量453萬噸、貨運周轉量58020萬噸公里,分別增長25.1%和59.3%;完成客運量727萬人、客運周轉量44630萬人公里,分別增長28.9%和35.7%。實現郵電業務收入12971元,增長14.1%。截止到2009年底,武隆縣擁有固定電話6.31萬戶,下降19.7%;行動電話22.05萬戶,增長51.3%;網際網路用戶數12926戶,增長35.9%。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300萬元,增長19.2%。共接待遊客人470萬人次,增長113.4%,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231200萬元,增長109.9%。2009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76265萬元,增長24.4%;全社會各項貸款餘額627721萬元,增長39.9%。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647萬元,增長34%;保險賠款額3141萬元,下降1.3%。
2010年,武隆縣交通運輸業完成貨運量474萬噸、貨運周轉量41835萬噸公里,分別增長4.7%和-27.9%;完成客運量1007萬人、客運周轉量56746萬人公里,分別增長38.5%和27.2%。實現郵電業務收入13625萬元,增長5%。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046萬元,增長20%;電信業務收入12579萬元,增長4%。截止到2010年底,武隆縣擁有固定電話5.87萬戶,下降6.9%;行動電話22.02萬戶,下降0.1%;網際網路用戶數1.69萬戶,增長30.7%。共接待遊客1018萬人次,增長116.9%,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50.02億元,增長116.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198萬元,增長20%。2010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85757萬元,增長19%;各項貸款餘額807194萬元,增長28.6%。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5907萬元增長25.8%;保險賠款額2926萬元,下降6.8%。
2011年,武隆縣交通運輸業完成貨運量512萬噸、貨運周轉量51621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3.2%和29.6%;完成客運量1323萬人、客運周轉量73938萬人公里,分別增長27.7%和22.1%。實現郵電業務收入15497萬元,增長19.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550萬元,增長58.5%;電信業務收入14947萬元,增長18.8%。截止到2011年底,武隆縣擁有固定電話5.4萬戶,下降8%;行動電話26.41萬戶,增長20%;網際網路用戶數2.28萬戶,增長34.7%。共接待遊客1329萬人次,增長30.5%,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65.72億元,增長31.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748萬元,增長18.5%。2011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19263萬元,增長19.5%;貸款餘額900005萬元,增長11.5%。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7423萬元,增長9.5%;賠付各類保險金4306萬元,增長47.2%。

社會

城建

截止到2011年底,武隆縣建成區面積達到25.01平方公里,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為5.8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里程55公里,道路面積74.4萬平方米。城市道路照明線路長度40.19公里,路燈有2596盞;排污配套管道76.1公里,年處理污水480萬立方米;供水管道43.1公里。縣城建城區綠化覆蓋面積323公頃,綠地面積281公頃,綠化覆蓋率55.4%,綠地率48.19%,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08平方米。

教育

截止到2011年底,武隆縣有高中4所,國中8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國小84所,幼稚園3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高中生6969人,在校國中生16198人,在校國小生25136人,在園幼兒12160人。普通中國小專任教師3140人,其中普通中學1246人、國小1894人。幼稚園專任教師82人。

衛生

截止到2011年底,武隆縣有衛生機構276個,有病床1292張。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55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414人、註冊護士245人、藥師30人、技師47人。

交通

武隆縣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輻射渝東南和黔東北的重要樞紐。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渝懷鐵路從境內通過。隨著仙女山機場、肖家灣鐵路、土坎大坨灣散貨碼頭的建成,武隆縣將成為渝東南和黔西北的物流集散中心。

鐵路

渝懷鐵路貫穿武隆縣全境,在境內長49.82公里,設有6個車站(白馬、羊角、土坎、武隆、中嘴、黃草),每天經停武隆的列車有13對。

公路

武隆縣境內有多條高等級公路穿過。渝湘高速公路在境內長67公里;國道319線;武務公路,二級公路;墊道公路,二級公路;S409水白公路,三級公路。

航空

武隆仙女山機場按4C標準建設,規劃開通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南京等主要航線,預計2020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水路

烏江在武隆縣境內長79公里。白馬港處於三峽庫區深水位段,1000噸級輪船能長年進入。

旅遊

景點

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隆縣境內,距縣城33公里,為國家森林公園,是重慶周邊的代表性景區之一,屬於重慶十佳旅遊景點,於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占地面積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森林面積33萬畝,天然草原10餘萬畝,是重慶周邊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三橋
天生三橋為AAAAA級景區,位於重慶武隆縣城東南20公里處,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為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景區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
芙蓉洞
芙蓉洞位於重慶武隆縣江口鎮的芙蓉江右岸,距縣城21公里。屬大型石灰岩洞穴,為世界自然遺產。主要景點有金鑾寶殿、雷峰寶塔、玉柱擎天、玉林瓊花、海底龍宮、巨幕飛瀑、石田珍珠、生命之源、珊瑚瑤池等。
後坪天坑群
後坪天坑群位於重慶武隆縣後坪鄉境內,屬中國南方喀斯特組成部分,為世界自然遺產。由箐口、石王洞、天平廟、打鑼凼和牛鼻洞五個天坑組成,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表水沖蝕成因天坑群。
芙蓉江
芙蓉江重慶段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武隆縣境內主流河段長35公里,面積152.8平方公里,是一個江峽型小尺度大容量喀斯特地貌和原始水上森林型風景區。
龍水峽地縫
龍水峽地縫位於重慶武隆縣仙女山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屬典型中---深切山峽谷岩溶地貌。
白馬山
白馬山位於重慶武隆縣中南部,面積454平方公里。為自然保護區,被稱為“生物基因庫”。主要景點有山虎雄關、城門奇觀、豹岩天險、黔蜀門屏石、袁家飛瀑、高峽平湖、白馬山戰鬥遺址、喊魚泉、黃魚峽、魯班岩峻、峽門洞天等。

特產

武隆縣特產主要有羊角豆腐乾、羊角老醋、武隆王吂牛肉干、土坎晶絲苕粉、仙女山大腳菌、乾筍、老臘肉、鴨江老鹹菜、武隆厥粑、蕨精粉、三河口花酒等。

領導

縣委領導
書記:劉新宇;
副書記:賈建國(兼)、黃宗林;
縣政府領導
縣長:賈建國;
副縣長:李成群、陳平、周光、陳耀武、鮑強、張洪銘、李濘玉、何林;
縣人大領導
主任:劉武華;
副主任:吳成武、何太余、塗華林、劉有法、黃崇義;
縣政協領導
主席:楊國權;
副主席:徐正菊、譚孟祥、雷雲峰、肖世傑、杜洪超、楊興祿。

榮譽

2007年1月,經重慶市農業局綜合評審,決定授予武隆縣等十九個區縣“重慶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縣”稱號。
2012年10月,在第十屆“騰圖杯”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上,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為武隆縣授予“中國戶外運動基地”銘牌,這意味著武隆在中國乃至國際山地戶外運動的比賽中都能成為標桿
2013年1月,中國體育行銷論壇頒發了2012年度中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和十大體育行銷案例,武隆縣憑藉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奪得“2012年度中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稱號。
2013年1月,武隆縣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