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盪大閘蟹

百科名片黃天盪大閘蟹,又名黃天盪清水蟹。 十月,菊黃蟹肥,“黃天盪清水蟹”成為食客追捧的美食。 十月,菊黃蟹肥,“黃天盪清水蟹”成為食客追捧的美食。

百科名片

黃天盪大閘蟹,又名黃天盪清水蟹。產於黃天盪。民眾說:“蟹大小,看水草。”由於河盪內水草叢生、餌食豐富,為此,黃天盪蟹只只長得胖墩墩,約有半斤重。煮熟後,蟹爪色澤金黃,臍肉潔白如玉。置盤中,觀賞極佳。食之,味道鮮嫩,令人慾罷不能。十月,菊黃蟹肥,“黃天盪清水蟹”成為食客追捧的美食。乾隆年間,竟成為貢品,乾隆皇帝不喜“清水蟹”的“清”字,隨根據蟹之外形、內之實質,贈名“金爪玉臍”。每年貢奉五十擔。從此,黃天盪蟹海內盛名。

中文學名: 黃天盪大閘蟹 亞目: 腹胚亞目
界: 動物界 科: 方蟹科
門: 節肢動物門 屬: 絨螯蟹屬
亞門: 腹胚亞目 種:中華絨螯蟹
綱: 軟甲綱 分布區域: 位於武進鄭陸鎮黃天盪村,有低洼蘆葦盪135公頃
目: 十足目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中華絨螯蟹
【拉丁學名】 Eriocheir sinensis。
〖中文俗稱〗大閘蟹
在黃天盪村最出名的不是這魚米水鄉的古樸風貌,而是河裡那一隻只張牙舞爪的大閘蟹。黃天盪村位於武進鄭陸鎮,有低洼蘆葦盪135公頃,水質清澈見底,水草豐茂,是螃蟹生長的理想地方,而湖底硬結的泥土也給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場所,使它們鍛鍊的結實有力,肉質也更加富有彈性,另外,黃天盪的大閘蟹在餵食上也很有講究,只餵養螺絲等綠色食品。黃天盪大閘蟹肉質筋道,味道鮮美,帶有一絲甘甜。
關於鄭陸鎮黃天盪大閘蟹有這樣一個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黃天盪,食用當地清水大閘蟹後龍顏大悅,對其鮮美肉質大加讚賞,御賜其“金爪玉臍”美稱,並定其為宮廷貢品。飽嘗美味的乾隆皇帝對此流連忘返,當地老百姓更是將此作為招待上賓的必備之物。

文化歷史

中國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歷史。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在我們的先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這表明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而西歐、北美的一些國家至今還不敢吃河蟹。
鄭陸水鄉,河浜縱橫,塘潭棋布。鎮之東北,有窪地一片,名叫“黃天盪”。岸邊長蘆葦、灘邊生菖蒲、水鳥常聚集,民語謂“蘆花白迷迷,野鴨滿天飛”。
明朝宣德年間,工部尚書兼江南巡撫周枕興修水利,圍成“十萬八千芙蓉圩”後,將這“三萬六千黃天盪”也圍築成圩,除高田外,河盪溝汊仍有三千餘畝。因水與外隔絕,圩內盪面寬闊、水清見底,河裡生長的各色水草,繁茂異常,成為魚、蟹的天然食料和藏身之地。這裡生產的鯽魚,因草色所掩為烏背鯽魚,蟹屬中華絨螯蟹,背呈墨綠色,腹面灰白色,爪現金黃色,身上一塵不染,人稱“黃天盪清水蟹”。
民眾說:“蟹大小,看水草。”由於河盪內水草叢生、餌食豐富,為此,黃天盪蟹只只長得胖墩墩,約有半斤重。煮熟後,蟹爪色澤金黃,臍肉潔白如玉。置盤中,觀賞極佳。食之,味道鮮嫩,令人慾罷不能。十月,菊黃蟹肥,“黃天盪清水蟹”成為食客追捧的美食。乾隆年間,竟成為貢品,乾隆皇帝不喜“清水蟹”的“清”字,隨根據蟹之外形、內之實質,贈名“金爪玉臍”。每年貢奉五十擔。從此,黃天盪蟹海內盛名。
歷史上,古丹陽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一大片低洼濕地,面積近300萬畝(15畝=1 公頃,下同)。這塊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號稱河蟹“金三角”。在這三大名蟹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 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何謂大閘蟹?河蟹也,但不是所有的河蟹,品種一定要是中華絨鰲蟹,個頭一定要是三兩以上。據說大閘蟹之名是有來頭的:當時蘇州、崑山一帶的捕蟹者,在港灣間設定了閘門,閘用竹片編成,夜間掛上燈火,蟹見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閘,此時只需在閘上一一捕捉,故叫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久負盛名,附有“蟹中之王”的盛名,就在人們趕著吃蟹的時候最不能忘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大家都為能吃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沾沾自喜。如今深圳各大酒樓的海鮮檔口都爬著大閘蟹,各種菜系的酒樓都推出陽澄湖大閘蟹菜餚,無論是粵菜館、川菜館、朝菜館,但是天南地北美食的發源才有正宗可言,想必江南菜酒樓經營陽澄湖大閘蟹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大閘蟹的來源、口味都將發揚江南的美食文化。並從大閘蟹的一蟹一螯,百般滋味中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 
潔白,沒有黑色.

簡介

蟹文化歷史
歷史上,古丹陽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一大片低洼濕地,面積近300萬畝(15畝=1 hm2,下同)。這塊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號稱河蟹“金三角”。
鄭陸水鄉,河浜縱橫,塘潭棋布。鎮之東北,有窪地一片,名叫“黃天盪”。岸邊長蘆葦、灘邊生菖蒲、水鳥常聚集,民語謂“蘆花白迷迷,野鴨滿天飛”。
明朝宣德年間,工部尚書兼江南巡撫周枕興修水利,圍成“十萬八千芙蓉圩”後,將這“三萬六千黃天盪”也圍築成圩,除高田外,河盪溝汊仍有三千餘畝。因水與外隔絕,圩內盪面寬闊、水清見底,河裡生長的各色水草,繁茂異常,成為魚、蟹的天然食料和藏身之地。這裡生產的鯽魚,因草色所掩為烏背鯽魚,蟹屬中華絨螯蟹,背呈墨綠色,腹面灰白色,爪現金黃色,身上一塵不染,人稱“黃天盪清水蟹”。
民眾說:“蟹大小,看水草。”由於河盪內水草叢生、餌食豐富,為此,黃天盪蟹只只長得胖墩墩,約有半斤重。煮熟後,蟹爪色澤金黃,臍肉潔白如玉。置盤中,觀賞極佳。食之,味道鮮嫩,令人慾罷不能。十月,菊黃蟹肥,“黃天盪清水蟹”成為食客追捧的美食。乾隆年間,竟成為貢品,乾隆皇帝不喜“清水蟹”的“清”字,隨根據蟹之外形、內之實質,贈名“金爪玉臍”。每年貢奉五十擔。從此,黃天盪蟹海內盛名。

蟹八件的由來

關於蟹八件的來歷,民間傳說,是從晚清時期的蘇州流傳開的。當時蘇州閶門一帶有一個富商。他打算將女兒出嫁,嫁妝競有一百二十抬之多。發妝的前一天,人們把所有嫁妝配置裝飾好,順次擺放在街上,作最後一次檢驗。沒想到,在圍看嫁妝的人們的誇讚聲里,有一個工匠卻說:“嫁妝九十九樣,再添一樣‘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一個食蟹迷,覺得他講得有道理,二話不說就讓這工匠連夜趕製“金蟹八件”。第二天是喜日子,這一抬書寫著“飛黃騰達”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圍觀,引起了轟動。一傳十,十傳百,於是到了民國年問,蟹八件就成了許多蘇滬一帶女兒的嫁妝之一。

大閘蟹四大特徵

一、青背,蟹背呈泥青色,滑而有光澤;二、白肚,蟹腹呈白玉色,潔白如玉,無斑點;三、黃毛,蟹腳
長毛而呈黃色,挺拔而又柔軟;四、金爪,蟹爪末節呈金色,靈活有力。

生長環境

生長在黃天盪的蟹,除捉掉的,一般在冬季總會衝破層層藩籬和阻隔,帶著滿腹蟹黃(即卵子),沿著江底爬游回上海崇明的老家,第二年春排卵產子後,即力竭身亡。一隻母蟹一般能產卵數萬,但成活率很低。產下的卵不用孵,隨江河水飄蕩,脫了六七次殼後,即為成蟹,便會沿著它母親返回的路線繼續回到黃天盪生活。蟹喜生活在水域較寬、水質清淨、水草豐盛的地方,黃天盪是其生活的天堂。

捕捉方法

它既是蟹,便不可像魚那樣可用網捕,可用魚叉刺,或下河捉。它能游、能爬,行走迅捷。然而,對付這些橫行霸道者,黃天盪人自有妙法。其有三:一謂竿釣。將小竹竿截成4尺左右,繫上4尺扎底線,線中置木塊浮標,線頭處系寸段鱔肉,用耥耙耥去一小塊河底的水草,將竹竿誘餌斜插其上。釣者只要看見浮標下沉,便知有蟹上鉤,慢慢將線拎起,待至離水2尺許,用事先準備好的海斗從水下猛地撈起,蟹便束手就擒了。二謂網端,用尺余見方疏眼夏布,兩段竹竿結成十字形各系布角,置成小型板網狀。網中仍系寸段黃鱔作餌,放至盪邊淺灘,捕者不時輕輕提起。因蟹喜活食,聞腥即至,待其於網中啃咬時,不意被拉起,其時八足抻拉均為網眼所絆,雖力大而使不上勁,猶如法網難逃,總被人捉。三謂繩攔,民語:西風響,腳底癢。待至隆冬,成熟之蟹一般要遷徙到長江內,以便來年在崇明島生育第二代。村民便將粗大草繩放在牛圈內浸泡之後,繫上磚石沉沒在河道中,蟹在河底爬行時,遇障聞臊,便一隻只沿著爛草繩爬上岸來。此時,放繩者居於岸上棚中,棚中點桅燈一盞,蟹見光就上,守棚者可謂守株待兔,上來一隻抓一隻,一個晚上可捉十數斤或幾十斤不等。

夾人蟲由來

這蟹雙螯八足,形狀兇惡,據傳原來誰也不敢吃,因它不僅偷吃田野的稻穀,還會用螯傷人,被人稱為“夾人蟲”。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工程邊上掘條圍溝,圍溝里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溝里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一股誘人的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了一口,誰知味道鮮美,比什麼東西都好吃。於是被人稱為的害蟲,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了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了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金爪玉臍黃天盪品牌

“金爪玉臍黃天盪”牌清水大閘蟹生產於常州市黃天盪螃蟹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成立於2004年,養殖面積3000餘畝。2009年合作社在常州最大的水產市場(百興小湖水產市場)成立了“黃天盪優質紅膏螃蟹直銷部”,產品供不應求,銷售情況較好,尤其是09年度,生產大閘蟹183.9噸,銷售額達2300萬元。
該合作社生產的大閘蟹有著“金爪玉臍”的美稱。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黃天盪,食用當地清水大閘蟹後龍顏大悅,對其鮮美肉質大加讚賞,御賜其“金爪玉臍”美稱,並定為宮廷貢品。這是由於黃天盪村特殊的養殖環境所致,養殖基地擁有低洼蘆葦盪,水質清澈見底,水草豐茂,硬結的底泥又給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場地,使它們鍛鍊得四足堅實有力,肉質也更加富有彈性,是螃蟹生長的理想之地。該社生產的大閘蟹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四大特點,一是青背,蟹殼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澤;二是白肚,貼泥的肚臍、甲殼晶瑩潔白,沒有黑色斑點;三是黃毛,蟹腿的毛長而黃,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黃,堅挺有力,放在玻璃上都能八足挺立,雙螯騰空。2005年黃天盪大閘蟹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證書,2006年獲得了“明都杯”武進十大農家招牌菜的稱號,2007年獲得了綠色食品證書。
合作社一直採取“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原則,統一購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飼料,並為社員提供一整套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產品主要銷往常州、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由於合作社生產的螃蟹質量上乘,大閘蟹在常武地區有了較高的知名度,銷售前景十分廣闊。

養殖基地

黃毛金爪:真正大閘蟹的蟹腳末端應呈金色,並長滿黃色茸毛 
眼有反應:要看蟹是否精靈還是大限將至,可輕點眼側的“穴位”,生猛的話就會眼仔碌碌,但緊記不要插眼。 
蟹奄推前:要看蟹是否肥,可留意腹部的蟹奄。正常的話蟹奄橫紋應在腹背中間;若稍微前推至偏向蟹背一方,即為佳品。 
九雌十雄:所謂不時不食,傳統上九月圓時十月尖,過了重九便是最靚時候。雌蟹現在開始肥,橙如蛋黃的蟹骨到十月就會變硬;到時雌蟹的白色軟骨最甘香豐膩,直至年尾。 
腳位好肉:由於大閘蟹上岸後便會停止飲食,儲存時間愈長便會愈瘦,輕按蟹腳可知是否結實。 
肚白結實:肚色呈象牙白,且輕按時腳部有反應為佳。 
黃天盪大閘蟹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同其它螃蟹或別的水產品相比,所含的水份較少,含蛋白質、脂肪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等營養成份特別豐富。每100克蟹肉中含碳水化合物7克;蛋白質14克;熱量139千卡;鐵13毫克;核黃酸0.71毫克;單位);維生素:A5960;國際脂肪:5.9克(據本草綱目)。

烹飪方法

清蒸大閘蟹

≮美食原料≯ 需要淡水蟹2500克、綿白糖150克、蔥花、薑末各50克、香醋、醬油各100克、香油20克。 
≮美食做法≯1、先將蟹逐只洗淨,放入水中養半天,使它排淨腹中污物; 2、然後用細繩將蟹鉗、蟹腳扎牢。再用蔥花、薑末、醋、糖調和作蘸料,分裝十隻小碟; 3、然後將蟹上蒸籠蒸熟後取出,解去細繩,整齊地放入盤內,連同小碟蘸料,專用餐具上席,由食用者自己邊掰邊食用。 
≮美食特色≯ 
著名上海菜,此菜主要突出螃蟹原形原味、色澤橙黃、蟹肉鮮美、營養豐富。

椒鹽炒蟹

≮美食原料≯ 大閘蟹、蔥、姜、料酒、粉面、豆腐
≮美食做法≯ ⒈將鮮活淨蟹切塊,用蔥、姜、料酒浸幾分鐘, 
⒉拖粉下油鍋炸至金黃, 
⒊加豆腐、姜、蔥、鹽、醬油等燴出味即可
提示: 1、吃時最好的配酒便是黃酒,而黃酒中又以花雕最佳。 
2、也可配一杯冰涼涼的啤酒,細品現代風味的大閘蟹。

酥皮大閘蟹

≮美食原料≯ 
大閘蟹5隻(1250克),冬粉50克,酥皮生坯5個。 
輔料: 薑末、蔥花、醋、胡椒粉少許。 
≮美食做法≯ 
⒈大閘蟹洗刷乾淨上籠蒸熟,取出蟹黃、蟹肉備用。 
⒉取大閘蟹蟹殼洗乾淨,冬粉炸透放入殼中。
⒊蟹黃、蟹肉加薑末、蔥花、鎮江醋同炒,調好味道,撒上少許胡椒粉,裝入放有冬粉的蟹殼內,再放上做好的酥皮生坯,入烤箱烤至金黃即可。 
特色: 
蟹粉鮮美,酥皮層層疊疊脆而不碎。 
點評: 
在傳統菜“炒蟹粉”基礎上創新,將西式酥皮點心融入中餐美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