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走進大門,穿過廂房過道,就是天井。天井長4.6米,寬3.5米,天井底部用規整的青石鋪成龜背狀,井沿用條石鋪砌。馬頭牆上精美的彩繪中心有一“善”字。面對廳堂的院牆用白灰粉刷,彩繪匾額中“雲漢為章”四個楷書大字,經數百年日曬雨淋,現已字跡依稀,是鄰居老者指點後方才得以辨識。“雲漢為章”匾額下面是一米見方的大“福”字和“駿馬登程出異鄉,任從隨處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身寄他鄉即我鄉。曉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念祖蒸嘗。願祈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長熾昌”的認祖詩現也模糊不清。這首“認祖詩”在黃氏族人中流傳很廣。說的是江夏黃氏遠祖黃隆,號肖山,隋文帝時任兩都留守,左班大學士。黃隆娶了七個妻子,生了二十一個兒子,分別取名:黃淑、黃封、黃通、黃榮、黃聳、黃魁、黃開、黃推、黃槐、黃鞠、黃松、黃震、黃蔭、黃平、黃堅、黃挺、黃侗、黃堯、黃蒿、黃威、黃龐。因隋煬帝無道殘害忠良,為避禍,黃隆決定將二十一個兒子分遷四方,臨別贈“認祖詩”以便日後相認。芹洋黃氏先祖就是黃隆第二十子黃威。黃威官南昌刺史,其後裔一支徙武夷山,越數世一支再遷政和縣澄源鄉暖溪村。元朝時,黃元二由暖溪遷芹洋為一世祖,黃世亮是黃元二的第十世孫。
廳堂長7米,寬4.5米,面積32平方米。廳尾兩側架有樓梯,左為暗梯,右是明梯。大廳房間窗雕為“花”形。間隔前廳與後廳的過道屏風也有鏤空窗雕。該宅最具特色的是廳堂的正宮壁和兩邊廳堂壁上的橫枋都雕刻著精美的寓意富貴的牡丹、蝙蝠圖案,這在壽寧民居中絕無僅有。
在二層大廳的樓閣里,一雙碩大無朋的布鞋,400多年來一直被黃大漢後人珍藏著。這雙鞋子,見證著一段真實的歷史。那是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不斷襲擾閩浙沿海。壽寧也不能倖免,縣城被攻破,縣衙被燒毀。倭冠殺人放火搶掠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作,人們談倭色變。
有一天,黃世亮扛著鋤頭到山上看田水,象往常一樣,走到村頭洋頭亭,將腳上那雙象“灰槽”一樣的大鞋脫在亭門口,就上山了。不久,一隊提刀弄槍的倭寇來到洋頭亭,看到地上的鞋子,吃了一驚,世界上竟有這般長大的鞋子?正驚疑間,來了一個砍柴的村民,倭寇把刀一伸,攔住去路,指著鞋子問:“這是什麼?”村民說:“是鞋。”“誰的?”“黃大漢的。”“鞋子這么大,那人有多大?”“象廟裡的金剛一樣。”“那他力氣大不大?武功好不好?”“力氣大極了。茗坑村前一千多斤重的石橋板就是他一個人扛來的。”倭寇和村民正問答著,黃大漢回來了。他遠遠看見亭里一夥人舞刀弄槍,心想,近日聽說有倭寇殺人放火,不知是不是這幫人,該怎么辦?那幫倭寇也看到一個大漢朝亭子走來,忙上前探問:“你是黃大漢?”“是啊。”黃大漢回答。“哇,真高大!真高大!真是一條大漢!”倭寇們驚嘆著。這時,黃大漢急中生智,只見他不屑地撇撇嘴:“我算什麼大漢,我家兄弟十人,他們一個個都比我高大,武功也比我了得,只有我最小,功夫也最差,所以被他們打發來山上看田水。”倭寇們一聽,嚇了一跳,這芹洋村英雄好漢眾多,我們不是對手,幸好剛才沒有冒冒失失地闖進去,要不然腦袋早沒了。倭寇頭兒趕緊一聲令下,全隊人馬原路退回。那砍柴村民回村後把洋頭亭那一幕繪聲繪色一說,一傳十,十傳百,黃大漢洋頭亭智退倭寇的故事就流傳開了。可惜的是,黃大漢那雙大鞋,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被紅衛兵從樓閣里搜出一把火燒掉了。
人物介紹
黃世亮(1511~1576),字士鏡,人稱“芹洋黃大漢”,壽寧縣芹洋村人。兄弟六人,排行第四。《芹洋黃氏宗譜》載:“黃世亮,身長八尺(身高約2.43米),腰大十把(腰圍約208厘米),鄉人稱大漢。”黃世亮洋頭亭智退倭寇,保芹洋一境免遭燒殺姦淫;扛千斤橋石,建成茗坑石板橋;金鑾殿面聖,獲嘉靖皇帝褒獎;拒重金之賄,拓寬改直建寧府街道的事跡,載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黃大漢的傳奇故事在壽寧代代相傳,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