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在麗水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麗水市代市長 陳榮高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麗水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三市並舉”發展戰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全市預計實現生產總值358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2.17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43.2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94億元,分別增長24.1%和24.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65億元,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69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8.1%和7.7%;新增城鎮就業1.3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
市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97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23億元,增長14.2%;財政總收入12.9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6億元,分別增長32.6%和33.9%;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4億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85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9.1%和7.7%;新增城鎮就業271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2%。
一年來,市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按照市第二次黨代會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市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推進增長方式轉變,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70.69億元,增長3.2%。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組織實施“強龍興農”工程,全市新增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5家。結構調整繼續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穩步發展,農業信息服務和農技推廣套用體系建設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來料加工業逐步壯大,實現加工費收入2.02億元。耕地保護力度加大,完成土地開發5887.7畝、土地整理20.1萬畝,建成標準農田11.32萬畝。在全省率先完成山林延包工作,森林資源流轉積極推進,興林富民示範工程有序開展,綠化造林工作獲得全國先進。
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加快發展。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535.6億元,增長2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繼市區之後,縉雲、青田工業總產值分別超過100億元。企業效益明顯提升。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增長29.3%和21.4%。積極推進企業科技進步,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入45.39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高新技術產品18個,新產品產值達24.94億元。按照建設城市產業功能區的要求,大力推進開發區(園區)的科學規劃、資源整合和集聚集約發展。開發區(園區)規模工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0%。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推進。建成標準廠房13.86萬平方米。市區南城建設列為全省首個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預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15%左右。加快重點旅遊景區建設,古堰畫鄉、風情東西、遂昌飛石嶺等一批景區建設初具規模。積極開展旅遊促銷活動,成功舉辦仙都旅遊文化節、湯顯祖文化節、畲族三月三歌會等節慶活動。農家樂旅遊、紅色旅遊日趨紅火。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647.9萬人次,增長32.27%,旅遊總收入達35.36億元,增長25.04%。金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斷加強。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達到468.47億元,增長25.1%;貸款餘額達到333.78億元,增長16.4%。重點商貿項目建設、專業市場招商及改造提升、特色商業街區培育步伐加快。新增鄉鎮連鎖超市124個,農村放心店921個,覆蓋面分別達84.0%和92.2%。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社區服務、保險、證券、郵電通訊、信息和中介服務等不斷提升。
(二)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規劃編制體系日趨完善。分解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主要目標任務,《麗水市生產力布局與產業帶發展規劃》和“十一五”時期28個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經省政府批准開始實施。基本完成縣(市)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編制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加快配套詳規和專業規劃的編制,全市控制性詳規覆蓋面達70%。村鎮規劃編制有序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完成前期研究和專題報告,並通過省級評審。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大力開展“深化項目推進年”活動,全市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3.6億元,為年度投資計畫的119.5%。54、55省道慶元段改建工程等48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景寧外舍防護工程等39個項目穩步推進。灘坑水電站第二水平年移民動遷安置任務全面完成,庫區集鎮復建、景青公路復建工作有序推進。龍麗、麗龍高速公路龍泉經北埠至遂昌段建成通車。台縉高速公路縉雲段完成總投資的65.3%。雲景高速公路初設通過審查,龍慶高速公路通過工可預審。開潭水利樞紐順利蓄水發電,南明湖成為市區一道風景線。縉雲仙都等4個220千伏、青田東源等7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500千伏麗水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順利進行。新增水電裝機12萬千瓦,水電開發累計達142.6萬千瓦,被水利部命名為“中國水電第一市”。全市共投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68億元,其中市區6.16億元;全市新增城市道路45.10公里、公共綠地80.81萬平方米,其中市區21.04公里、62.89萬平方米。土地供給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征地拆遷工作進一步加強。
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以“六個雙百”活動為抓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投入資金3.55億元,啟動建設示範村30個、整治村235個。推進鄉村康莊工程,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1444.8公里、路面改造1218.8公里。全面完成“戶戶通電”工程。加快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廣沼氣工程。“四大千百工程”進展順利,解決和改善了10.6萬人的飲用水問題,完成21座水庫除險保全和141公里河道整治,新增節水農田5.3萬畝。下山脫貧工作進展順利,下山轉移5400戶21530人。認真做好烏溪江、緊水灘庫區困難民眾異地脫貧工作,遂昌、雲和、龍泉三地的異地脫貧小區正在抓緊建設。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加快推進。
生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繼續推進“八個一批”生態工程,88個重點項目和92個示範點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開展循環經濟“1030”工程建設,麗水經濟開發區生態化改造項目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全面啟動,生態公益林建設不斷加強。“811”環境污染整治有序推進,重點行業和企業監管整治力度加大,工業廢水、廢氣達標排放率預計達到90%以上。認真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各縣(市)污水處理廠均已開工建設。環保自動監控設施建設進展順利。甌江幹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列入全國五個試點項目之一。
(三)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對外開放水平得到提高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最佳化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保障力度。加快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放寬社會投資準入限制。要素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領域不斷擴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展開。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推進,慶元技能型鄉鎮政府建設入選“中國十大政府創新典型”。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進展順利。多層次供房體系初步形成,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建設加快,各縣(市)城區全面實行城鎮廉租房制度。
外經貿工作態勢良好。出口產品結構加快調整,生產型企業成為自營出口的主力。企業“走出去”趨勢加快,納愛斯集團全資收購了香港3家企業。紮實推進“華僑要素回流工程”。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67億美元,增長8.7%,其中出口5.47億美元,增長24.2%。全市實際吸引外資1926萬美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1家。
區域合作不斷拓展。積極推進“山海協作工程”,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庫建設,大力開展產業招商,認真做好選商引資工作。啟動申請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工作,積極關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全年引進市外內資項目201個,實際利用內資35.37億元,引進項目科技含量和單體規模均有較大提高。
(四)加快綠谷文化建設,社會事業取得較快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不斷提高。紮實推進“五城聯創”。以人民民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為重點,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市容環境衛生逐步改觀。
科技教育事業加快推進。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重點,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進步。科技創新資源共享、科技信息網路、對外科技合作三大服務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強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和合作,與浙江大學等高校簽訂了全面合作協定。啟動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工作。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九縣(市、區)全部通過省“兩高普九”評估驗收,雲和、遂昌先後跨入省級教育強縣行列。高中段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發展,高校特色優勢得到進一步培育。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認真實施農村中國小“四項工程”和學生接送班車工程、愛心溫暖工程。改造農村中國小宿舍7.38萬平方米、食堂3.86萬平方米,6.0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資助,5.57萬名學生用上愛心營養餐,培訓教師5175人。穩妥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全年共撤併國中、國小48所。
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協調發展。加大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力度,松陽高腔、青田石雕、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畲家謠》代表浙江省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榮獲創作金獎及12個單項獎。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新創建東海明珠鄉鎮3個,山花鄉鎮4個,文化名村11個。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進展順利,實現廣播電視有線聯網2096個。組織參加第十三屆省運會,取得較好成績。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啟動“綠谷風”文化大篷車送戲下鄉大行動。農村公共衛生體系框架初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穩步實施,參合率達82.5%,完成農民健康體檢106.96萬人。實行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紮實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國防動員、雙擁、人防、民族、宗教、外事、僑台、統計、檔案、地方志、氣象及老齡、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和諧社會建設有序推進
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積極緩解“招工難”和“就業難”問題,努力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幫助3882名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51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4萬人,勞務輸出3.4萬人。
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有序。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淨增9886人、960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新增3305人。積極推進工傷、生育保險向非公有制企業延伸。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參保人數達到1.98萬人。
社會救助工作穩步推進。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低保對象分類施保和動態管理。努力提高集中供養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達89.94%。全面實施大病醫療救助工作,救助貧困民眾4167人。高度重視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積極幫扶貧困山區大齡未婚青年成家立業。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工作。積極發展慈善事業,九縣(市、區)均建立了慈善總會。
“平安麗水”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化。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治安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破案工作尤其是命案偵破成績顯著。啟動“五五”普法工作。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立足於抓源頭、抓長效,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暫住人口管理和服務取得實質性進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事故次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零增長”。加強應急機制建設,制定了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及42個專項預案。高度重視灘坑移民融入融合工作,移民遷出地及安置地大局穩定。全力抗擊超強颱風“桑美”等自然災害,認真做好抗台救災工作,災區倒房重建工作進展順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
過去的一年,我們按照建設讓人民滿意政府的目標,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學習型政府建設,完善政府工作規則,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公共財政建設;堅持“兩個務必”,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精神,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努力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政協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麗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中央、省駐麗各單位,向一切關心、支持麗水建設發展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回顧總結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性、素質性等深層次矛盾還比較突出;資源保護、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還有待加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較大,部分農民和城鎮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民間融資有待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問題還需引起進一步重視;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任務還比較艱巨;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改進,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之年。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困難和問題也不少。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去年持平,工業總產值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名義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控制在3%以內;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4.5%。其中,市區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去年持平,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名義增長均達8%;新增城鎮就業27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及市委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推進“八八戰略”、完善“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部署,牢固確立“跨越發展、和諧融入”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三市並舉”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平安麗水”、“法治麗水”和綠谷文化建設,按照“重點展開、務實推進、強化創新、以人為本”的工作要求,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步伐,為構建和諧麗水不斷夯實基礎。
在具體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突出科學發展。面對欠發達的最大市情,必須堅定不移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集中力量把麗水的事情辦好。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好中求快,優中求進,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是突出項目帶動。牢固樹立“謀發展必須抓項目”的意識,把項目帶動特別是大項目帶動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下更大的力氣,花更多的精力想項目、議項目、跑項目、引項目、建項目,將項目帶動延伸到各個領域,落實到各個方面,形成上下一心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三是突出改革創新。堅持用改革的思路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新矛盾、新問題,始終把創新作為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提高破解難題、操作到位的能力。倡導敢闖敢試敢幹精神,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四是突出務實為民。大力弘揚務實作風,埋頭苦幹,艱苦創業。牢固樹立為民宗旨,始終把實現廣大人民民眾生活富裕幸福作為政府工作的最高使命,千方百計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係,努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使廣大人民民眾從改革和發展中獲得更多實惠,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一)圍繞“千億目標”,著力推進“千億富民強市”工程
投資是現階段推動麗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的關鍵。必須緊緊圍繞“千億目標”,大力實施“千億富民強市”工程,確保經濟社會具有強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強化項目前期工作。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的預期目標,抓緊梳理和謀劃一批事關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大局的重大項目。建立多層次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和梯次推進。爭取縉雲好溪水利樞紐工程、金溫鐵路擴能改造、大均電站和烏溪江幹流梯級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推進龍浦高速公路、衢麗鐵路、方溪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形成重大項目“規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續建一批、投產一批”的良性循環。以保證項目的報批率、供地率和開工率為目標,健全對各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重大項目建設綜合評價體系,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征地、拆遷政策,為投資增長提供激勵機制和政策保障。
加快重點工程建設。繼續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基礎性、功能性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台縉高速公路、麗龍高速公路蓮都段及連線線建成通車,雲景高速公路、龍慶高速公路開工;景青公路灘坑庫區淹沒段貫通,開工建設松陽大東壩至龍泉安仁段;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1044公里,路面改造932公里。開工建設我市第一座500千伏麗水變電所,新(擴)建市區靈山、景寧鶴溪、縉雲仙都、青田等4座220千伏變電所和龍泉安仁等8座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積極開展松陽北山、縉雲白峰、雲和仙宮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灘坑移民的動遷安置工作,確保在8月底前第三水平年7450人搬遷入駐安置地,在年底前全面啟動第四水平年移民的建房工作。完成市電視中心建設,抓好麗水中學、市職業高中、市體育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甌江乾堤加固、甌江生態河川修復與保護、景寧外舍防護等工程建設,著手研究生態屏障建設工程項目,加大下山脫貧、除險避險以及災後重建等工程建設力度。
著力破解要素制約。加強項目與資金的銜接,做好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的平衡。鼓勵金融機構不斷開展金融服務創新,加大籌資力度,調整最佳化信貸結構,確保合理投向。依法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經濟社會建設,支持企業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鼓勵企業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吸引更多的外地資金流入麗水。強化各級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責任,積極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大土地整理、標準農田建設、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農村宅基地整治復墾的力度,加快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推進標準廠房和多層廠房建設,著力拓展發展空間。加強與省“十一五”規劃和“五大百億”工程項目及省重點項目計畫的對接,加強與中央及省有關部門的聯繫,爭取更多的國債資金、專項資金與用地指標。
(二)注重“兩化一新”,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十一五”的發展,必須緊緊抓住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工業發展,拓展城市空間,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全力加快工業化進程,最佳化經濟結構,推進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打造浙西南特色製造業基地。著眼於培育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產業集聚發展。根據麗水“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麗水特色製造業基地建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及產品導向目錄,高度重視產業投資,年內爭取新上一批帶動力強的重點投資項目。著眼於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高度重視企業科技創新。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積極引導現有企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認真實施品牌戰略。著眼於擴園提質,切實加強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抓好全市10個開發區(園區)擴容的規劃修編,重視規劃建設鄉鎮工業功能區。重點啟動市區南城區塊建設,同時加快碧湖等產業區塊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開發區(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全市實現工業產值640億元,規模工業產值520億元,全社會工業投資規模確保70億元。爭取全市新啟動園區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麗水經濟開發區新增投產企業100家,形成年產值上億元的重點企業30家,工業總產值達到90億元。
全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全面開展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實施首位城鎮優先發展和“小縣大城”戰略,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發展格局。尤其要加快推進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形成,提高其對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高度重視南明湖保護、開發和利用的規劃編制工作,著手編制城市綜合交通、綠地系統、燃氣管道和城鄉公交一體化等專項規劃,提高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覆蓋面。加快推進枇杷圩和古城島開發建設的前期工作。完善城北區塊建設,加快江濱區塊建設。建成水東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深入研究和組織實施主城區與南城、聯城區塊的道路網連線以及東西北出入口等道路網架。加快市區防洪體系和內河截污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和醫療固廢處置中心建設,完成濱水公園主體工程、濱江景觀帶生態景觀區主體工程、務嶺根垃圾填埋場主體工程等一批市政設施建設項目。開展“五城聯創”活動,注重城市的綠化和美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以現代農業建設為重點,以“六個雙百”工程為抓手,切實做好新農村建設。加快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進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研究制訂新的政策,重點扶持筍竹兩用林、茶葉、食用菌、高山蔬菜和水乾果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畜牧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規範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著力打造“中國生態第一市”品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按照統籌、共享的原則,以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通工程”為重點,以百千示範整治、鄉村康莊、農民飲用水、清水河道、節水灌溉、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為載體,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大力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壯大來料加工業。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和轉移步伐。深入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紮實做好下山異地脫貧工作,加快推進“內聚外遷”。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萬人,有組織勞務輸出3萬人。同時,重點扶持農村特困群體,有針對性地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實際困難。
(三)打造“三大基礎”,發揮良好的區域特色優勢
生態是麗水的區域優勢,旅遊是麗水的新興產業,人文是麗水的發展動力。麗水要成為浙江新的經濟成長點和生態屏障,必須充分重視、挖掘、整合良好的生態資源、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實現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區域特色優勢。
加快推進生態環保建設。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面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積極推動生態功能區建設,依法保護、合理開發森林、水體、礦產等自然資源。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合理調整林木結構,積極發展闊葉生態景觀林和速生工業原料林。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全市8座污水處理廠建設並投入運行,推進各縣(市)城區污水管網配套工程建設,確保縉雲至蓮都、松陽至蓮都、龍泉至雲和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通過省級驗收,全市各空氣自動監測站連續實時監控。深入開展生態縣(市、區)、生態村鎮創建。加快循環經濟試點縣、試點園區、試點企業和項目的實施。嚴格執行環保約束性指標,嚴把項目環評審批關。努力開發套用循環經濟新技術,促進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實現生產環保化。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監測和整改。大力倡導健康、節約、環保的消費模式和良好社會風氣,繼續保持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
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培育和壯大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是推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戰略機遇。要充分發揮我市生態資源優勢,積極藉助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的有利條件,整合旅遊資源,加大招商和投資力度,把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作為旅遊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景區開發帶動農家樂旅遊和紅色旅遊。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挖掘開發鄉村旅遊。加快縉雲仙都、畲鄉風情、遂昌神龍谷及黃金之旅、雲和湖、龍泉山二期和百山祖等項目的開發進度。市本級要千方百計做好古堰畫鄉、風情東西、名人南明、生態河川、南明湖、白雲山和歐陸風情園等項目的開發建設。推出旅遊招商,加強旅遊促銷,逐漸形成建設“長三角地區極具魅力的生態休閒度假目的地”的態勢。積極扶持各類物流園區、專業市場、大型商貿企業和精品商業街區的建設和改造,加快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的發展。紮實推進“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爭取全市鄉鎮連鎖超市實現全覆蓋。積極發展金融保險、社區服務、中介服務和信息產業等新興服務業。
加快推進綠谷文化建設。必須加快推進以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為支撐的綠谷文化建設,增強發展軟實力。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按照“四外兩基地”的思路,強化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組織開展多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爭取浙江大學麗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浙江工業大學麗水研究院等進入實質性運行。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引進和服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以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方向,全面推進十五年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重點辦好鄉鎮中心幼稚園。繼續提高“兩高普九”水平,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農村中國小“四項工程”,努力改善師生學習生活環境。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加大專業調整力度,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理順高校管理體制機制,調整最佳化專業設定,抓好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積極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快發展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圍繞培育特色文化品牌,辦好第十二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暨2007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中國·麗水文化精品展等重大節慶活動,加快青瓷、寶劍、石雕、木製玩具、黑陶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著力提高綠谷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做好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繼續實施“東海明珠工程”和“山花工程”,積極開展“雙千雙萬”等基層文化創建活動,認真抓好市級文化名村和文化示範村(社區)、文化示範戶創建工作,豐富和繁榮民眾文化生活。全面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切實增強民眾體質。繼續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進“農民健康工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強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視公共衛生監管,提高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能力。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認真做好統計、物價、外事、檔案、氣象、地方志等工作。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切實維護婦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四)破解“五大難題”,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我市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有的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很大關聯,社會各界對此比較關注,解決的難度也較大。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和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確保經濟社會健康安全發展。
調控房地產市場。堅決貫徹國務院和九部委的相關規定,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合理引導和有效調控。健全多層次多區域住房供應體系。充分考慮低收入民眾住房困難問題,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繼續實施廉租住房制度。市區要下決心跳出中心城區,加快包括城市郊區在內的不同地段商住用房建設,形成高低價層次分明、中心城區內外結合、基本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住房供應結構。加大土地供應調控力度。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控供地數量和節奏。今年市區出讓商住用地不少於600畝。加強出讓土地的後續監管。加快已出讓土地項目的審批,規範開發企業的開工、預售、竣工驗收等行為。進一步增強房地產市場透明度。加強市場監測,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引導民眾理性購房。
規範民間融資行為。堅持“責任自負,風險自擔”和“維護社會穩定,減少民眾損失,確保經濟安全”的原則,注重宣傳、教育和引導,提高公眾對民間融資的風險防範意識。改善金融服務,積極引導國有商業銀行加大放貸力度,積極爭取引進各類商業銀行到麗水開辦業務,加強各類擔保機構建設。加強對各類民間融資主體和融資活動的監管,加大對涉及非法融資業務案件的查處力度。
綜合整治環境污染。切實加強對城市露天菜市場、城中村、餐飲業油煙和污水、機動車尾氣以及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整治和監管。深入開展以畜禽糞便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固廢、化肥農藥污染、河溝疏浚整治和提高農村綠化水平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進一步提高合成革行業的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水平。強化甌江流域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加強對電站建設、礦山開採的生態環境評估和棄渣管理,嚴禁開發對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電站和礦產。
緩解農民建房難問題。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暢通農民建房渠道。抓緊做好集鎮和村莊規劃,加快編制農民住宅公寓小區、農民遷建安置點小區和農居點建設規劃。合理安排農民建房用地。引導農民集中建房,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同時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章建房。市區爭取開工建設後甫、麗華農民公寓,推進弄和、青林農民異地遷建點的土地徵用和基礎設施配套,做好富嶺和聯城25個農居點的建房規劃審批工作。
推進撤村建居工作。按照統一規劃,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先易後難、能快則快”的要求,成熟一個,推進一個,不斷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認真研究和制訂鼓勵拆舊建新、撤村建居的有關政策,統一“城中村”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市區要在擴大試點的基礎上,確保完成若干個“城中村”的撤村建居工作。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改革開放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活力源泉。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營造體制機制新優勢。
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推進部門預算改革、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和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力爭全面完成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設定和區劃調整,強化鄉鎮管理與服務職能。抓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和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加快組建森林資源流轉服務平台,全面開展森林資源流轉和林權抵貸款工作。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以“山海協作工程”和“華僑要素回流工程”為載體,以培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為目標,大力實施開放推動和借力發展戰略,加強市場化運作,拓寬招商引資渠道,通過業主招商、產業鏈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種形式,開展全方位招商引資活動。注重選商引資,積極引進一批符合我市資源和區位優勢、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項目。立足周邊,擴大視野,以申請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為契機,加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契約引進市外內資40億元,實際利用市外內資30億元。
努力提高開放水平。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鼓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名牌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積極培育出口主體。探索建立貿易壁壘預警和應對機制。進一步推動企業“走出去”,努力從原來的設立境外辦事處為主向在境外開展加工貿易等投資方式轉變。完善促進外經貿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大對外經貿發展的扶持力度。
(六)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理順情緒,千方百計為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千方百計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始終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一步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推進“五五”普法教育和科普宣傳。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人防工作,支持駐麗部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創建活動,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認真執行黨的民族、宗教和僑台政策。重視哲學和社會科學工作。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加強對颱風、洪澇、乾旱、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切實增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和社團組織反映訴求、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務的作用。著眼於從“遷得出”轉到“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快灘坑移民的和諧融入。加強和改進對暫住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努力把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狀態。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深化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礦山、消防、建築等領域專項整治,確保全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繼續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重視國家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時排查各類不穩定因素,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鞏固“平安市”創建成果。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幫扶力度,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市場擇業。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積極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不斷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擴大就業空間。繼續完善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全面推進“五費合征”工作,提高企業參保率,擴大覆蓋面。加強社保和住房等各項基金管理。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試點,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實現低保對象應保盡保、被征地農民即征即保、各類困難民眾及時得到救助。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紅十字和殘疾人事業。今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引導幫助4000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000人以上,新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00人以上,新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000人以上,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5萬人以上,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計參保人數達到2.3萬人以上。
認真為民辦好大事實事。2006年確定的十件大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順利完成。2007年,要繼續按照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要求,圍繞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事關百姓生活質量等重大問題,努力辦好全市十件大事;圍繞事關老百姓安居樂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努力辦好市區十件實事。全市十件大事有:交通網路建設工程、電網建設工程、城鄉環境整治工程、新農村新農業惠民工程、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貧困人口脫貧工程、灘坑電站移民工程、農民異地轉移工程、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畫”工程、城鄉勞動力就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市區十件實事有:城鄉飲用水建設項目、城市防洪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鄉居民住房保障項目、文化進社區項目、城鄉環境潔化項目、城鄉交通一體化項目、南明湖和古堰畫鄉建設項目、城鄉居民生活健康保障項目、麗水市老年人公寓和麗水市殘疾人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項目。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為核心,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管理創新,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的施政理念。按照建設法治麗水的要求,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把依法、民主、科學行政貫穿於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責任與權力相統一的執行機制、全方位的監督機制。全面貫徹《監督法》,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和決議,認真聽取政協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推行行政問責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努力造就一支公正文明的公務員隊伍。
完善特色創新的管理體制。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把政府管理創新的重點放在著力構建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政府規範高效運行的體制和機制上。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繼續深化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促進市場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傾斜。
打造開放開明的政府形象。堅持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體現在政策措施中,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多做民眾急需、民眾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礎、起長遠作用的事。以更加開放的觀念和胸懷,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以更加開明的政策和姿態,規範透明辦事,推進陽光行政。堅持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和權力運行的關鍵部門、關鍵環節作為深化政務公開的重點。結合電子政務建設,提高網上辦事和公開的質量與水平。拓寬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虛心接受人民民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
提升務實高效的行政能力。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正確應對“兩個倒逼”,敢於開拓創新,奮力攻堅克難,深入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不斷增強解難題、破瓶頸、辦實事的能力,敢於闖出一番新天地。繼續鞏固機關效能建設成果,規範行政許可程式和方式,改進文風會風,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下決心解決辦事拖拉、中層梗阻和不負責任等問題,努力提高行政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堅決克服各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弘揚清正廉潔的從政風氣。堅持把廉潔從政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根本,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控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民主監督制度。加強政府預算外資金管理和政府投資公司管理,健全重大項目、活動、決策制度保廉體系,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完善審批中心、招投標中心、會計核算中心運行機制,杜絕權力尋租。堅決糾正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及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過程中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繼續抓好政府公務人員投資入股、參與集資等營利性活動的專項整治,切實糾正各類行業不正之風。牢記“兩個務必”,倡導艱苦奮鬥、勤儉辦事,堅決反對鋪張浪費。
各位代表,今年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中共麗水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昂揚的鬥志,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為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