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鹿湖精舍位於香港大嶼山鹿湖村,是大嶼山最古的一座庵堂。山門題聯:“鹿苑風清翻掃徑,湖源水淨不沾塵。” 香港,鹿湖精舍羅元一修士 鹿苑風清“鹿苑風清翻掃徑,湖源水淨不沾塵。”這對鹿湖精舍山門的題聯,正好道出鹿湖所以成為佛教清修地的緣故。羌山與鹿湖的得名,前者是因山脈屏列,形狀似羌;後者則是山中窩陷如湖,林木繁生,昔有野鹿往來。清朝末年,佛教信眾覺得這一帶環境清幽,適宜潛修,紛紛建立茅蓬、靜室、精舍,共達二十六間,統稱鹿湖禪林。其後發展至近五十間,至今仍存三十多間。歷史
羌山是因山脈屏列,開頭似羌;鹿湖是山中高陷如湖,林木繁生,昔有野鹿往來。清朝未年,佛教信眾覺得這一帶環境清幽,適宜潛修,紛紛建立茅蓬、靜室、精舍、共達26間,統稱鹿湖禪林。其後發展多至50間,現存30多間。該廟於1883年(光緒九年)由羅浮山道士羅元一創建。原為道觀,名純陽仙院。
1943年,觀清法師初到大嶼山,在大澳口處山藏廟駐錫,偶至鹿湖洞,與羅元一道長一見如故。羅知法師是承先啟後的能者,遂將全院交授法師主持。至此時,將道教轉佛教,所有院內制度儀式皆導禪門規範。又將普雲院改作禪堂,皈依剃度無數。迨後羅元一道長羽化,觀清法師亦圓寂。純陽仙院逐成為女眾清修的道場,1955年重修後易名為鹿湖精舍,門聯:“一輪明月開丹灶,八面青山映鹿湖。”禪堂改為念佛堂。每年四月十四日呂祖誕期,舉行住持學家輪值,這傳統至1957年仍保存。後羅元一道長將仙院交與好友觀清法師住持,遂改奉佛教,所有院內制度儀式皆依禪門規範,又將普雲院改為禪堂,男女同參,由是皈依者甚眾。
鑒於鹿湖精舍是大嶼山的禪林中最早修建的一家,精舍本身的建造與設計,亦相當精美和具有特色,因此已被考慮將之列入古物古蹟的保護範圍,妥為修葺,加以保存。
建築
鹿湖精舍原有正殿及普雲院二座,左有客堂,右有祖堂。普雲院乃女士清修之所,正門石刻橫額純陽仙院四字,為閩浙總督何璋題。
純陽仙院仍保留在大雄寶殿後的建築內。當年的塑像、法器仍存,古樸壯嚴。院門左邊,有當年載志地方政府諭示的勒石刻碑,文清晰無缺。當年的題字和對聯至今仍存,計有:閩浙江總督何璋題的”純陽仙院”;精舍正門刻有廣東狀元梁耀樞題書的對聯:“緱領分綜,雖睡天涯掃淨土;嶼山寄跡,獨超麈界峙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