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設定,掌督察鹽場生產、估平鹽價、管理水陸挽運事務,或兼任分守分巡道。有的省份不設,四川則稱鹽茶道。
相關詞條
-
鹽法
鹽法,國家對食鹽徵稅和專賣榷禁的各種制度。公元前7世紀前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由國家統一管理食鹽的生產和銷售,開中國鹽法之始。
法規介紹 發展歷程 立法 變遷 -
廣西分巡桂平梧郁鹽法道
廣西分巡桂平梧郁鹽法道鹽務管理機構。清順治七年(1650)定廣西驛鹽事務歸布政司兼管。康熙七年(1668)定廣西布政司兼理鹽務。次年設廣西驛鹽道一員。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廣西驛鹽道為分巡桂平梧郁鹽法道,駐桂林...
-
中國歷代鹽法
中國歷代鹽法 夏商周三代以鹽為貢,民間則聽民貿易,征取甚薄,無法禁。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官山海”始行專賣法禁。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立鹽法行完全專...
-
道
道,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道dào 形聲。字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辵”指“行走”。“辵”與“首...
一、概述 二、‘道’的原始涵義及不斷的發展 三、作為行政管理區的‘道’ -
道[行政區劃]
“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現,起初跟縣同級別,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或者“縣主蠻...
行政區劃 中國政區 外國政區 -
鹽道
鹽道(即鹽法道與鹽巡道),清朝負責食鹽管制和檢驗的官員。順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
官名介紹 相關條目 -
海關道
①官名。簡稱“關道”。鹹豐八年(1858),清代海關被迫建立由外國人管理的稅務司制度,清廷遂命一些道員監督海關,並辦理所在地方對外交涉事務,遂稱此類道台...
設定背景 機構分布 具體職責 -
孫道仁
孫道仁(1865—1935) ,湖南慈利人,以軍功為福建候補道台。歷任福寧鎮總兵、陸軍武備學堂總辦、長門統領。新軍成立,任陸軍第十鎮統制官。宣統三年(1...
生平履歷 安息大陸 傳記精粹 後繼 -
高冠道
高冠道,男,工學博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 基於碳納米管三維電極的電催化氧化法處理有機廢水及其能源化; 電催化技術在膜污染(微生物及化學污染)防治...
概述 研究方向 教育及工作背景 代表性英文學術論文 代表性中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