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頭柄玉刀

鷹頭柄玉刀

鷹頭柄玉刀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時期遺留的文物,屬於磨製玉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鷹頭柄玉刀 鷹頭柄玉刀

【名稱】:鷹頭柄玉刀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紅山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現為博物館藏品

簡介

長35.2cm,寬11.5cm,厚1cm。此玉刀是採用岫巖綠色玉料琢磨製成。呈深綠色。

玉刀刃部有銹紅沁色,刀面有金屬黑色沁和白色霧狀沁,灰綠色沁等,玉刀表層出現沙咬坑、沁孔,並有二十餘處較深沁坑及沁孔。

呈長條形。刀柄由鷹頭、鷹嘴紋飾雕刻組成。玉刀中央有一研磨圓孔,孔壁呈斜坡至圓孔邊緣。孔壁一面相對圓潤光整,一面不圓,磨製馬蹄形。玉刀有斜坡刃,刃部鈍而不鋒利。

此刀工法,刀柄鷹嘴與鷹眼睛均用陰紋線研磨深凹槽,陰紋線在槽之內,槽上為棱,刀柄握手部位採用三條陰線紋線紋飾,陰紋線槽內有反覆磨刮痕跡。這種磨玉工法是紅山文化玉器較為普遍運用典型的研磨技法。此刀玉質經敲擊錄音後,發出清脆悠揚悅耳的聲音。

相關資料

磨製工藝特徵

鑑賞分析玉刀磨製工法,概括如下工藝特徵:

1、邊棱平面不平。玉刀陰槽、陽棱、邊沿、邊棱、圓孔均是用原始工具,手工磨製。由於玉刀是扁平狀,在磨製稜線槽之前,先是在玉面上劃出直線或曲線,然後線上痕印的兩側反覆刮磨,加上使用刮磨具比玉料稍硬的石類。因此,刀刃兩側邊緣不十分平整,手觸摸能感覺凸凹之感。

2、稜線不直。觀察玉刀陽紋棱和陰線槽不十分規整平直,許多陽紋棱的棱脊不在一條線上,有交疊形成棱的手感。

3、圓孔不十分規則圓。觀察玉刀中部的六處圓孔,均是對鑽研磨,磨製邊沿均出現不十分規則圓的現象。坡形圓面磨出許許多多的交疊的小小微重棱,尤其是玉刀,一面圓孔磨製較圓,另一面圓孔的斜坡面幾乎磨成馬蹄形。

上述幾點磨工特徵足以說明,紅山文化玉刀,一是手工磨製;二是以磨為主;三是確實使用了原始工具。這是紅山先祖運用遠古工藝磨製玉器的典型特徵。

玉刀的文化內涵

玉,是華夏民族喜愛的珍寶。玉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古代玉文化幾乎涵蓋了當時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祖把禮儀玉推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古人萬物皆有靈性的觀念,認為玉是山川的精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被用來作為部族的圖騰物,部族首領的標誌和祭祀祖先、鬼神的禮儀用品。

鑑賞的玉刀刃部個別有使用痕跡,多數沒有使用,光整如新,可見這些玉器不僅僅是為生產所用,而是具有其它用途。四件玉刀、玉刀造型和紋飾都十分怪異奇特,威嚴神秘,可見是表達思想感情,宗教禮儀的禮器、儀仗器和權仗器。

我國早期出土的一件龍山文化虎食人紋玉斧,斧身上刻有兩組陰線紋飾:虎食人圖的主題。通過刻劃一隻身軀完整的老虎和一個只有頭部孤苦無助的人,突出老虎鋒利的牙齒、豎立的鬃毛、匍匐欲躍的的姿勢,塑造出神態兇猛的老虎吃人的場面。對於虎食人圖所表達的思想,有人認為:它代表勝利。虎是持器者所在氏族的圖騰,人頭是敵人,以圖騰攫取敵人,表示戰勝敵人。

上述玉刀造型規整,堂皇端嚴。從紋飾上看,給人咄咄逼人的氣勢。其選用鷹頭造型作手柄,人們知道,飛行動物中,雄鷹具有迅猛的飛行速度,尖利的爪喙,犀利的眼睛,雅致的羽翼,威猛的形象。兩件玉器選用雄鷹造型,並突出刻劃尖利勾喙,犀利的眼神,使斧愈加威嚴,兇猛。以顯示持有者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這些玉器,有的是軍事統帥的標誌,有的是權仗器,總之是氏族頭人所持利器。

刀上半部中央鑿有研磨一個較大相對規整的圓孔。據史料證實,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常見器身中央鑿有大孔,璧、琮、鉞、斧等器類就是如此,為什麼有這么多帶孔的器物呢?台灣古玉專家鄧淑苹女士認為原因在於先民視玉器具有法力,可溝通神祇與先民的世界。圓洞即代表溝通。

總之,古玉及文化,經歷近萬年的漫長歲月,玉器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勤勞聰明的古代先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玉文化,成為世界文明史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