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據民間相傳,該庵由來是:“明朝初立的洪武年間,這裡有古榕3株,有一天飛來7隻白鶴停於古榕,任趕不飛,觀者去集,眾視佳兆,逐群策群力,興建庵宇,東為觀音閣,西稱“小西天”。因潮語“榕”與“松”稱呼相同,故取名“鶴松庵”。觀音閣供奉觀音菩薩,小西天供奉西方諸佛51尊,因佛像莊嚴高大,故有“大佛寺”之稱。
該庵自古占地面積大。據今倖存於庵內大雄寶殿前側旁古碑載曰:“自置糧田9畝、糧園3畝,庵後地一圍,鋪十間。清復地開山秉禪和尚蓮座。”
乾隆(1736—1795)時庵已破舊,由大埕城所鹽政吏倡議,終住持以成禪師向十方善信募化,於四十二年(1777)重建。
又經1966年至1976年“文革”風雨掃蕩,古庵殘破不堪。雨過天晴,從1989年起,住持釋光賢多方募化,著手重修。後又有繼者再修。庵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西側前廳、大雄寶殿,東側準提菩薩殿,接待室、民舍,中間置怗懷堂。重修後的鶴松庵,為饒邑搶救一座具有獨特文物意義的古剎,增添一處旅遊禮佛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