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庵圖

文徵明的《松庵圖軸》,該畫主要以高遠取勢,平中見奇。遠景二峰夾峙,左右呼應。主峰峭壁�岩,錯綜盤繞,與側鋒偃仰如揖,穆然相向;遠峰隱約,窈窕深邃。崖阿之下,畫一松庵,屋宇幽寂,松梧掩映,紫芝生於階下,山鹿相顧於庭前。主人安坐於斗室之中,一童侍立,恍若太古遺民。

基本信息

【名稱】松庵圖軸
【作者】文徵明
【年代】明代
【類別】書畫
【材質】設色絹本
【規格】125×64.5cm
【創作時期】1550年創作

畫作介紹

文徵明的《松庵圖軸》,該畫主要以高遠取勢,平中見奇。遠景二峰夾峙,左右呼應。主峰峭壁�岩,錯綜盤繞,與側鋒偃仰如揖,穆然相向;遠峰隱約,窈窕深邃。崖阿之下,畫一松庵,屋宇幽寂,松梧掩映,紫芝生於階下,山鹿相顧於庭前。主人安坐於斗室之中,一童侍立,恍若太古遺民。室內設一案,色澤鮮麗,造型為典型的明代文人家具樣式,上略陳圖書及清供之類而已。屋側溪橋映帶,溪水自遠峰下潺潺流出,於畫面前景處聚為深潭,�蓄演漾,一派天機。畫幅左下有一虬髯老者拄杖攜童,正翩翩來訪。
畫幅左上有作者行草自題,詩書畫印可謂相得益彰。據題詩內容“壽域宏開日月遲,老人強健入期頤”和上款“松庵孫君”,知此幅為祝壽而作;又據落款知作者畫於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81�時。除名章之外,上鈐“停雲�”白文印。

作品賞析

《松庵圖》整幅畫面用筆工致,設色沉靜,層次清楚,疏密得宜,清淡簡約之中透出一種靜謐閒雅之氣。畫面山石多以方筆勾勒外形輪廓,低陷背陰處以敷染為主,而略用線皴,綴以濃墨苔點提醒,形如蟻陣。樹幹造型古樸,出枝錯落,樹身皴筆細密,質感強烈。樹葉則夾葉、點葉兼施,椿葉、桐葉相映成趣,松針勾描頗為勁利整飭。水紋、服飾及建築物,多用線條造型勾描,含蓄穩重,筆路簡練。墨與色的關係處理上,則顯示出一種溫婉通透的感覺,不見火氣,以色醒墨,以墨潤色,色墨交融而統一,在畫中,特別是靈芝、文案與松枝的賦色,形成巧妙的冷暖對比,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從整個畫面的經營來看,作者顯然著意將祝壽的主題和受畫者的名號巧妙的關聯起來,反映了作者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靈芝、山鹿、松樹這些題材在傳統中均代表對長壽的祝福,這是在明代繪畫中皆可以經常見到的表現對象。崖阿的“松庵”,則是這一幅繪畫立意的要點,作者在經營位置的時候將其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使得主題一目了然。

相關資料

畫家所採取的這種方式,就是明代吳門畫派中新盛行的所謂“別號圖”。按:明代以後,文人好取別號,不但請能文者以詩文釋之,而且還請能繪者以繪畫圖之。目前,我們可以從文獻上找到證據,明確的以文人之別號來作為畫題的情況出現在元代,如黃公望以楊維禎之別號�崖作《�崖圖》。這一手法為明代吳門畫家發揚光大,與吳門畫派的興起、發展、衰落相始終,這常常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對於隱逸生活的嚮往和標榜。現在我們可以從吳門畫家流傳下來的具體作品為實證,例如現藏於北京故宮的杜瓊的《友松圖》、沈周《邃庵圖》、文徵明《東原圖》、藏於台北故宮仇英的《東林圖》等。這一現象,明末的鑑藏家張醜《清河書畫舫戊集》曾論述過畫史上這一獨特的現象:“古今畫題,遞相創始,至我明而大備。兩漢不可見矣。晉尚故實,如顧愷之《清夜遊西園》故實之類。唐飾新題,如李思訓《仙山樓閣》之類。宋圖經籍,如李公麟《九歌》、馬和之《毛詩》之類。元寫軒亭,如趙孟�《鷗波亭》、王蒙《琴鶴軒》之類。明則別號,如唐寅《守耕圖》,文壁《菊圃》、《瓶山》,仇英《東林》、《玉峰》之類。”可見,本幅的創作也是這種時代風氣的產物,是“別號圖”的一個佳例。

畫家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出生於長洲官宦世家,早年困頓場屋,屢試不售,五十四歲以歲貢生薦試吏部,任翰林院待詔,三年辭歸。詩早年從陸游入,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楨,工行、草書,尤精小楷,亦能隸書;學畫於沈周,擅山水,上師法宋、元,構圖平穩,筆墨蒼潤秀雅。早年所作多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粗細兼備。兼善花卉、蘭竹、人物。名重當代,弟子甚多,形成“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