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翎寺

鵝翎寺

鵝翎寺是荔浦縣荔城鎮東南面的一座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寺廟,幾興幾衰,延綿至今,依然香火未斷。始建於唐朝大宗年間,為荔浦縣古八景之一,曰“鵝翎應禱。屬佛教文化聖地,是區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鵝翎寺鵝翎寺
鵝翎寺位於荔浦縣荔城鎮沙街馬蹄塘東南的鵝翎山南面山腰。岩分上下兩層,下層岩口有石如鵝形,故名“鵝翎岩(寺)”。鵝翎主洞居中,洞府寬敞,內為大雄寶殿,有釋迦牟尼等塑像。東側有龍洞,洞深100餘米,洞內有一石床名龍床。西側有洞通西北橫廊,從下層主洞西拾級而上可達上層大小兩洞,東側大洞內有觀音殿,置觀音塑像,西側小洞內有地藏王和盤古大帝神像。遊人憑上層洞外橫廊欄桿遠眺,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古人曾將此地列為縣內八景之一,名為“鵝翎應禱”。鵝翎寺清靜幽雅,不但為荔浦名剎,而且也遊覽觀光的好地方。

歷史

鵝翎寺鵝翎寺
鵝翎禪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據民國三年的荔浦縣誌載,宋朝紹興三十二年夏天,久旱無雨,田禾枯焦,於是有民眾到鵝翎禪寺求雨,果然菩薩靈應,當時正是紅日炎炎,夢完香後,天空雲集,雷聲大震,一場大雨傾盆而下,遍及全縣四面八方,從此禾苗得救,起死回生。結果早造喜獲豐收。“鵝翎應禱”的事一直流傳到今。縣誌還有記載,唐朝禪宗領袖六祖惠能大師曾來荔浦縣隱行傳經多年。鵝翎禪寺因得享此佛根,加上鵝翎應禱的故事流傳,從此名聲大震。古往今來,鵝翎禪寺素以風景優雅,諸佛靈應而聞名於世。多少名人雅士莫慕名前來觀光遊覽,多少信男善女從四面八方到來虔誠朝佛。
七十年代後,鵝翎禪寺經過數年修建,現已煥然一新,緬麗奪目的佛教殿堂,宏偉壯觀。一尊尊慈祥端莊、精美殊妙的諸佛金身聖像栩栩如生。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來的名聯佳詩,現仍保存多處,供游隊觀賞。還有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出米洞,石壁上還保留有一小孔,傳說在許多年前,白白的大米,就是從這個小孔里流出來的。流出的數量剛好夠寺內的僧尼們吃,並無剩餘。後被一位俗人發現,他起了歹心,一天晚上深夜,他偷偷地把小洞鑿寬,幻想讓大白米不斷流出來,趁此發大財,誰知小孔被鑿寬後,從此白白的的大米再也不流出來了。遊人看了寺內的故事傳說,又看了歷代名聯佳詩和風光美景後,令人讚嘆不已。
鵝翎寺自一九八七年經縣委、縣府批准恢復佛教活動以來,由釋淨法師住持,晨鐘暮鼓開展法務活動,弘揚佛法。從此,四海前來觀光敬香的信眾和遊人絡經絡繹不絕,實為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