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山

鴻山,是1999年9月11日新建制的濱海僑鄉新,位於東北部。

鴻山是1999年9月11日新建制的濱海僑鄉新,位於東北部,區依山傍海,北靠海拔最高的洪厝山,東臨台灣海峽。全面積1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65公里,管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三萬餘人,外來人口近二萬。2009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5.88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工業產值34.71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財政總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地方級收入7206萬元,同比增長12.7%;農民人均收入10500元;榮獲福建省文明鄉稱號。
鴻山是投資興業的熱土。全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即從西至東貫穿全的石(獅)祥(芝)公路鴻山工業走廊;西南部1000多畝的鴻山科技工業園;東南部集中處理污水的伍堡工業污染集控區;南部為可供休閒、旅遊的伍鴻濱海風景區;東部為將建設國家一級漁港的東埔藍色產業發展區。是工、貿、旅遊較為發達的濱海城。
地理位置優越:距市區13公里,距泉州晉江機場20公里,距福泉廈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距石湖萬噸貨櫃碼頭僅5公里。38米寬的石祥公路貫穿全境,東面沿海是26米寬,集交通、經濟建設、防洪擋潮、旅遊觀光等多項於一道的沿海大道,與泉州沿海大通道相連線,東面有5000噸級東埔陸島交通碼頭,陸海交通十分便利。
基礎設施完備:轄區擁有11萬千伏變電站,採用叄迴路供電。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行同城同網同價;兩個通訊基站確保通訊暢通無阻;設立有線電視轉播中心,實現有線電視網路化;日供水15萬噸輸水管網保障用水需要;鴻山新大街、東埔商貿街貫穿區,11個行政村村間主幹道全部硬化。
投資環境良好:竭誠為企業服務——政府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專為企業代辦各種手續,提供優質服務;集中處理工業污水——伍堡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污水能力已達9萬噸;集中供氣——轄區內已有一座熱電廠,現在正在建設第二座熱電廠,向轄區企業統一供電供汽;首期國際通用標準廠房占地180多畝,總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
經濟產業初具規模:鴻山是福建省重點紡織染整基地和福建省水產品基地。轄區內分布有100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企業22家。以運輸、區商貿、濱海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已見雛形,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染整業為主,運輸、紡織服裝、機械製造、樹脂工藝、藍色產業等行業同步發展的產業結構。
鴻山自1999年建以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全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目標。2007年9月被評為中國休閒面料名;2008年3月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2008年被省政府評為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被省政府評為2002年-2007年全省民政工作先進單位;被中宣部和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先進鄉;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城管理達標活動先進單位和2002年度寬裕型小康建設先進單位;被委、市政府評為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和國土規劃建設先進單位。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鴻山突出工業立,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升經濟綜合實力,鴻山的明天將更加輝煌燦爛。

鴻山鎮

鴻山鎮位於無錫高新技術開發區,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東鄰錫山區鵝湖鎮,南連蘇州相城開發區,北靠錫山區安鎮鎮,西接梅村鎮、碩放街道、望虞河穿境而過。鴻山鎮水陸空交通便捷,屬上海1小時經濟圈範圍,南傍京杭大運河,西接無錫機場,緊靠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錫甘路、錫東大道穿過。已經規劃和正在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錫張高速公路和東幹線、錫太路、東環線,也在該鎮經過。2009年,全鎮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5.6萬人;轄15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

沿革

鴻聲鎮與後宅鎮合併設立鴻山鎮,1949年設鴻聲鎮,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設鄉,1992年,鴻聲、後宅的建制均為鄉,隸屬於無錫縣。1993年3月撤鄉建鎮,稱為鴻聲鎮、後宅鎮,開始實行鎮管村體制。1995年,無錫縣撤縣建錫山市,兩鎮隸屬之。2000年,錫山市撤市設錫山區、惠山區,鴻聲鎮、後宅鎮歸錫山區管轄。此時,鴻聲鎮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14個行政村;後宅鎮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17個行政村。2003年10月,鴻聲鎮和後宅鎮合併,因其境北有鴻山,故命名為鴻山鎮,仍屬錫山區管轄,鎮政府設於後宅集鎮。此時下轄3個居民委員會,15個村民委員會,年末人口5.2萬人,外來人口5510人。2005年3月18日,鴻山鎮成建制委託無錫新區代管,全鎮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5.3萬人。此時至2006年,鴻山鎮下轄鴻聲、後宅二個居民委員會,鴻西村、鴻山村、鴻聲村、鴻新村、友聯村、馬橋村、七房橋村、後中村、建新村、南塘村、大新村、東塘街村、大坊橋村、盪東村和梁鴻村等15個村民委員會。

經濟概況

2010年全街道工業經濟突破10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3億。按照新區最佳化發展總體規劃,緊緊圍繞建設“生態人文新鴻山、科技產業新鴻山”的總體目標,目前,鴻山有五大重點最佳化發展片區正在加快建設之中:中國吳文化博覽園初具形象,鴻山都市農業生態園初具規模,無錫機光電工業園區初具成效,鴻山工業安置區初具雛形,鴻山文化新鎮初現活力。

工業

全鎮擁有規模骨幹企業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多元產業經濟結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蘇雙象集團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無錫銀邦鋁業有限公司等成為國內同行骨幹企業;無錫機光電裝備製造工業園以專業化製造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主導,以優勢品牌產品為核心,以公共服務平台為支撐,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機械裝備製造工業高地。2006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56.57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38.6億元,增長32%,三產營業收入17.97億元,增長7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2億元,增長24.8%;財政總收入1.77億元,增長48.4%,一般預算收入7592萬元,增長41.6%;新辦個體工商戶328戶,新辦工業企業66家;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5億元。全鎮技工貿總收入,工業銷售收入,三產營業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性投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於全區水平。

農業

鴻山農業結構、效能趨好。努力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提升,在提高單產、最佳化品種、改善品質上下功夫;積極嘗試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以生態、優質、高效為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全鎮2.7萬畝水稻,單產525公斤,總產1417.5萬公斤;1.9萬多畝小麥,單產286.5公斤,總產555.8萬公斤,實現全年糧食總產1973.3萬公斤的歷史新高。積極實施“一村一品”,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完善規劃定位。全鎮3200畝葡萄,總產值達到1600萬元以上。鎮奶牛園區形成1300頭奶牛存欄飼養規模。鴻山特色精品型農業片區被列為市六大現代都市農業主題片區,基本形成鴻山千畝葡萄園區、鴻山奶牛園區、梁鴻花卉苗木園區等三大農業示範園區,一批特色強、市場大、品牌響的特色農產品在全市農業結構調整中嶄露頭角,全鎮農業逐步呈現出市場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的良好格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三農”工作方針,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鴻山生態農業示範園總體規劃已完成。

人文環境

鴻山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有悠悠六千年的彭祖墩文化、三千年的吳文化淵源和梁鴻孟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古代和諧家庭典範;更有被列為200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國家級大遺址保護規劃的“鴻山遺址”。 2006年,“泰伯陵”和“鴻山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在泰伯墓廣場舉行了以祭祀泰伯為開幕式的首屆中國吳文化節。鴻山遺址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懷海義莊建成開館,為鴻山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鴻山近代人才輩出。國學大師錢穆、物理學泰斗錢偉長、經濟學巨擎錢俊瑞,以及錢令希、錢臨照、錢易、鄒承魯等等,僅五萬多人口的地域擁有兩院院士七人之多。鴻山不但是至德名邦,還是“院士之鄉”。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呈現全面協調發展成效

社區建設

2004年起,鴻山鎮17個村(居委)先後建起了社區服務站,開設了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外來民工法制學校、計畫生育指導站、民事調解室,有條件的建有醫務站等活動項目,發揮了社區、教育、諮詢、維權、娛樂、健身、醫療等諸多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2002年,鴻聲鎮規劃鴻泰苑社區的建設工作。2003年起,隨著該鎮境內錫東大道鋪築帶來的拆遷,共分批安置安居房18101平方米。2005年8月,鴻泰苑社區的物業管理與鴻聲居委採取“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辦法。至2006年,鴻泰苑社區共管理730戶2240人,其中外來人口200人左右。社區內共有住房852套,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734平方米。
2006年4月,開始興建鴻運苑社區市民中心,規劃建築面積5466平方米,建成後的市民中心集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社區商貿、社區活動為一體。設有事務受理中心、司法室、警務室、計畫生育服務室、殘疾人康復室、衛生服務站。二樓文體中心設有居家養老室、排演廳、視唱廳、愛心超市、桌球室、桌球室、多媒體室、青少年科普活動室、綠色網咖、書畫苑和圖書閱覽室。三樓設有志願者活動室、成人教育教室、棋牌室、健身房,黨建活動室。四樓設有大眾舞廳、多功能廳等。(此市民中心已於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計畫建造鴻運苑社區幼稚園和鴻泰苑社區幼稚園。使社區居民住在社區、學在社區、樂在社區,共享改革開放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

環境面貌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居環境的要求,積極開展省級衛生鎮創建活動,通過狠抓重點地區、重點路段、重點場所的環境整治和綜合管理,逐步向相關周邊地區延伸擴展,擴大整治範圍,採取綠化美化、亮化潔化、整治取締、翻舊建新等多種措施,不斷完善和落實各項長效管理制度,促使舊貌換新顏。2007年9月,順利通過省級衛生鎮的驗收,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全鎮綠化面積達4000畝。

社會穩定

圍繞“創建平安鴻山”的必達目標和要求,加大技防、物防、人防力度,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形成了全鎮社會穩定、秩序良好的新局面,被評為2006年無錫市“社會治安安全鎮”。2007年6月鴻山鎮保全聯防大隊成立,是鴻山鎮在建設平安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國防教育

雙擁優撫持續深化,徵兵任務如期優質完成。法律服務和民調工作進一步強化,各類矛盾有效化解。交通安全意識教育進一步加強,鎮區主要道路交通設施不斷完善,確保了出行安全,107公交線路布點設站順利完成並投入運行。

教育衛生

1992年,鴻聲鄉有中心幼稚園1所,村級幼稚園11所,共接收3-5周歲幼兒716人,教職員工27人;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11所,在校學生1762人,教職工110人;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1065人,教職工85人。此年,鴻聲鄉發展社會事業,量力而行,突出重點,向中國小投入111萬元,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達標工作。1992年,後宅鄉有中心幼稚園1所,村級幼稚園18所,在園幼兒541人,教職工24人;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16所,在校學生3013人,教職工156人;有初級中學1所,村級聯辦國中2所,共有學生1650人,教職工144人。1990~1992年,後宅鄉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為建造校舍共投入1990萬元左右。2002年是鴻聲中心幼稚園遷入新園舍的第三年,此時有村級幼稚園2所,全鎮在園3~5周歲幼兒387人,教職工34人;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3所,在校學生1446人,教職工95人;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922人,教職工79人。此年該鎮加大教育投入,為中學新建了腳踏車停車棚,翻建了中心國小食堂。2002年,後宅鎮有中心幼稚園1所,村級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518人,教職工46人;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5所,在校學生1837人,教職工119人;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345人,教職工112人。此年,該鎮籌措150多萬元用於規模辦學、撤點並校和增添教育設備。
1992~2002年,鴻聲、後宅兩鎮的教育事業成績斐然,幼教、小教、中教三類學校除獲得30多項縣(區)級、市級以上的榮譽外,創建的省級業績有:後宅中心國小、鴻聲中心國小先後於1999年、2000年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2001年,鴻聲中心幼稚園創建為省示範實驗幼稚園。
2003年,並鎮後的鴻山鎮有中心幼稚園2所,村級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923人,教職工78人;有中心國小2所,村級國小6所,在校學生3186人,教職工206人;有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2303人,教職工186人。2004年,後宅中心國小易地新建,竣工投用。2006年,全鎮共有中心幼稚園2所,村辦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179人,教職工107人;有中心國小2所,鄉(村)校2所,在校學生2996人,其中外地民工子女777人,教職工219人;有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1762人,其中外來民工子女183人,教職工178人。2003~2006年,鴻山鎮的教育事業又邁上新台階。三類學校除獲得40多項區、市級榮譽外,創建的省級以上業績有:2003年,鴻聲中心幼稚園被評為省綠色學校;2004年,鴻聲中學創建為省檔案工作二級單位;2005年,鴻聲中心幼稚園被命名為省教科研實驗基地、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2005年,後宅中心幼稚園創建為省示範性實驗幼稚園,後宅中心國小創建為省實驗國小,鴻聲中學被評為省科技教育先進集體,後宅中學創建為省示範國中。2006年,投入近1000萬元,鴻聲中學通過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省示範國中)達標驗收。
1992年,鴻聲鄉衛生院共有職工5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43人;大專以上學歷3人),全年業務總量145萬元,固定資產161萬元。此年,改擴建了住院大樓,增添了附屬設施,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住院床位40張。1992年,後宅鄉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36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4人;大專學歷6人,中專學歷19人,高中及以下學歷11人,此年,衛生院固定資產226.3萬元,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住院床位25張。1993年,投資150萬元的後宅鎮衛生院落成投用。1995年,後宅鎮衛生院創建為一級甲等衛生院。1998年,創建了愛嬰醫院。2002年,鴻聲鎮衛生院有職工5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1人(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44人;大專以上學歷12人)。衛生院業務總量352萬元,固定資產222萬元,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比1992年增加78.3%,住院床位40張。此年相繼對7個村進行醫療體制改革,無上崗證的“赤腳”醫生停止行醫,取消村級衛生室,全鎮設立4個醫療服務站,由鎮衛生院派醫務人員實施統一管理;推行大病醫療保險,當年參保率51%。2002年,後宅鎮完成了鎮衛生院的產權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並構築起“低水平、廣覆蓋”的醫保框架,大病住院醫療保險的參保對象,農村為19000多人,城鎮為456人,參保率分別為82.3%、100%。此年,鎮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57人,其中大專學歷15人,中專學歷34人,高中及以下學歷8人;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50人,擁有固定資產552.3萬元,占地面積6018平方米,比1992年增加140.7%,住院床位45張,比1992年增加80%。 2003年,並鎮後的鴻山鎮所屬的鴻聲衛生院、後宅衛生院的體制和職能範圍均沒有變化。至2006年,鴻聲衛生院共有職工5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0人(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39人;大專以上學歷17人),全年業務量67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324萬元,占地面積4927平方米,住院床位51張,觀察床16張。後宅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58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28人,中專學歷21人,高中及以下學歷7人;中級職稱9人,初級職稱49人,擁有固定資產705.7萬元,占地面積6018平方米,住院床位45張。此年,投入300多萬元,進一步改善了衛生院的硬體設施,最佳化其周邊環境,全鎮“三位一體”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取得新進展,參保人數達28725人。
鴻山鎮積極投入衛生鎮和衛生村的創建工作。2003年,鴻聲、七房橋、盪東三個村成為“錫山杯”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村;後宅居委通過省衛生村(居)的驗收。2004年,友聯、建新、鴻新三個村成為“錫山杯”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村;七房橋、鴻聲、盪東三個村的衛生工作再上一個台階,通過了省衛生村驗收;此年鴻山鎮投入350萬元通過了無錫市衛生鎮的達標考核。2005年,鴻聲居委和鴻山村、大坊橋村通過省衛生村(居)驗收;2006年,又有後中村獲得省衛生村稱號。

社會保障

1992-2006年,鴻山鎮(包括並鎮前的鴻聲鎮、後宅鎮)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就業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拆遷安置等方面都有實質性的進展。

就業保障

實施和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城鎮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和農村富有勞動力得到較好的安置。2004年後的3年裡,舉辦職業指導培訓班58期,參學人員5430人,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33期,參學人員2850人。培訓內容有葡萄栽培、奶牛飼養、家政服務、安保知識等。舉辦大型招聘會6期,提供就業崗位7856個。3年內共安置就業14386人。

養老保障

1998年開始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參保項目有基本養老、生育、工傷、失業、醫療等方面。至2006年參保人數5642人,其中已辦理退休171人。1997年6月開始實施農村社會保障;當年鴻聲鎮參保45人,後宅鎮參保1068人。至2006年總計參保1063人,已辦理退休504人。1992年開始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至2006年,參保人數5642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失地農民逐年增加。2004年5月開始實施失地農民保障機制,當年共有13188人受惠,2006年底已增至17128人。2004年共發放保障基金1262萬元,2005、2006年發放3760萬元。老年純農民生活補貼從2005年10月開始發放,至2006年底,受惠人數7550人,共發放補貼566萬元。社會救助體系基本成立。農村困難補助,1992年鴻聲鄉、後宅鄉分別補助350戶和400戶,補助金額分別為7.5萬元和8萬元。2002年兩鎮共補助720戶,補助金額18.7萬元,2006年,補助戶數950戶,補助金額35萬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逐年提高。2002年鴻聲鎮、後宅鎮分別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當年鴻聲鎮107戶259人進入最低保障線,當年發放保障金11.7萬元。後宅鎮 106戶281人進線,當年發放保障金8.1萬元。2006年417戶928人進線,發放保障金111萬元。老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精退老職工、烈屬、病故軍人家屬也得到相應救助。2006年上述各類人員124人,補助金額86.5萬元。慈善救助2006年開始運作,當年募集善款260.2萬元,救助人數763人,發放救助金額65.4萬元。2006年殘疾人救助人數40人,救助金額3萬元。五保老人供養條件改善,待遇提高。1992年,鴻聲後宅敬老院分別有五保老人53人和54人。2002年,兩鎮供養數分別為43人和47人,2004年投入318萬元擴建後宅敬老院,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有120張床位。2006年兩鎮敬老院合併設鴻山敬老院,年底,鴻山鎮敬老院有供養老人45人,帶養老人47人。

醫療保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覆蓋面逐年擴大。2002年實施大病醫療保障。當年12000人參保,參加資金1200萬元。至2006年,28500人參加大病醫療保險,占應參保人數54000的80%。

拆遷安置

遵循“友情拆遷 溫情安置”的原則,拆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1992年3月,因國家望虞河工程,滬寧高速公路工程需要,共拆除28戶涉及115人的房屋6283平方米。實行貨幣拆遷、移地安置辦法。2003年,錫東大道建設,鴻聲鎮拆遷47戶、17761平方米,安置18101平方米。2003年8月,滬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後宅鎮拆遷23戶,拆除房屋5061平方米,安置2404平方米。2004年至2006年,共拆除房屋20.2萬平方米,涉及671戶3769人,先後安置12.7萬平方米。拆除企業32家,拆除面積31118平方米。

人民生活

2003年5月前,兩鎮戶籍管理一直沿用二元管理辦法,即農業與非農業戶口兩種戶籍。1992年,二鄉總戶數15912戶,其中鴻聲鄉6580戶,後宅鄉9332戶。總人口52514人,其中鴻聲鄉20283人,後宅鄉32231人,非農業總人口3690人。2002年二鎮總戶數18189戶,其中鴻聲鎮7436戶,後宅鎮10753戶,總人口52009人,其中鴻聲鎮21658人,後宅鎮30651人,非農業人口7681人。2003年5月江蘇省出台戶籍改革政策,取消戶口性質。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稱為居民家庭戶口。當年全鎮總戶數為17675人,總人口52417人。2006年,全鎮總戶數17506戶,總人口54357人。生活水平 1992-2006年,人民生活顯著改善。1992年農民人均收入(包括職工收入在內)鴻聲鄉1312元,後宅鄉1247元。2002年,鴻聲鎮4240元,後宅鎮4096元。2003年,全鎮4958元,2006年8284元。15年來,人均收入增長6.4倍。住房面積。1992年鴻聲鄉人均31.3平方米,後宅鄉人均32.5平方米。2002年鴻聲鎮人均住房面積為48.1平方米,後宅鎮為47.88平方米。2006年全鎮人均53平方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2年,兩鎮總額6720萬元,鴻聲鄉為2967萬元,後宅鄉為3753萬元。2003年,兩鎮總額為18970萬元,其中鴻聲鎮8800萬元,後宅鎮10150萬元。2006年全鎮51300萬元,平均每人近萬元,15年增長7.6倍。存款總額。1992年兩鄉共有存款7003萬元,其中鴻聲鄉2987萬元,後宅鄉4016萬元。2006年全鎮存款總額90408萬元,人均1.7萬元。15年間增長近20倍。有線電視。1994年後宅鎮開通有線電視,當年接入450戶。1996年,鴻聲鎮開通有線電視,當年接入250戶。2006年全鎮有線電視用戶11027戶,接入率為63%。通訊設備。2006年,全鎮固定電話16200部,行動電話23420部,平均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92.6部,行動電話133.7部。彩電、冰櫃已成為普通家庭必備家電。數位相機、計算機逐步進入尋常農家。2006年,全鎮寬頻接入5563戶,平均每百戶中有31.8戶辦理了寬頻接入業務。消費結構。以吃為主要消費的比例逐年下降,文化消費、旅遊消費的比例逐步上升。家居環境明顯提高。90%以上的家庭住房寬敞舒適。全鎮村村通公路,總里程達71公里。綠化面積逐年增加,建成了鴻山景區,雙象公園,鴻山廣場,等成為人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86%以上的家庭使用液化氣,95%以上的家庭用上了自來水,人民生活由“小康型”向“富裕型”邁進。

精神文明建設

1992年至2006年間,鴻山鎮(包括並鎮前的鴻聲鎮,後宅鎮)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建設。開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的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八榮八恥”、“二五”、“三五”、“四五”全民普法教育。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教育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動員社會各方面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三八紅旗手”、“和睦家庭”創建活動。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開展文明單位的創建活動。15年來,共創建省、市、區級文明單位 個,其中2006年省級文明單位2個,市級文明單位3個,區級文明單位15個。

人口與計畫生育

1992-2002年,鴻聲、後宅兩鎮堅決推行國家“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生育政策,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民眾參與、齊抓共管的格局;堅持分類指導,重心下移,不斷完善人口和生育服務網路,提高管理效能。後宅鎮於1997年、鴻聲鎮於1998年先後建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2001年,後宅鎮計生服務站升格為中心服務站。此年10月,該鎮被定為江蘇省出生缺陷二級干預工程項目鎮,181人參加了此項活動。2002年始,兩鎮開展以生殖道感染干預為主要內容的計畫生育生殖健康促進計畫。11年中,兩鎮的計畫生育率逐年提高,出生率、自然增長率下降,鴻聲鎮已出現負增長。1992年,鴻聲鄉人口為23262人,出生232人,其中計畫內一孩224人,計畫內二孩7人,計畫外1人,死亡168人,死亡率7.21‰,出生率9.16‰,自然增長率2.74‰。2002年,鴻聲鎮人口為21469人,出生119人,計畫內一孩116人,計畫內二孩3人,計畫生育率100%;死亡178人,死亡率8.29‰,出生率5.54‰,自然增長率-2.75‰。1992年,後宅鄉人口為32231人,出生334人,計畫內一孩314人,計畫內二孩19人,計畫外1人,計畫生育率99.7%;死亡223人,死亡率6.9‰,出生率10.37‰,自然增長率3.4‰。2002年,後宅鎮人口為30429人,出生222人,計畫內一孩214人,計畫內二孩8人;死亡211人,死亡率6.83‰,出生率7.29‰,自然增長率0.46‰。11年間,兩鎮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獲得多項榮譽。鴻聲鎮於2000-2001年、後宅鎮於2000-2002年連續被評為錫山區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鎮。2001年,後宅鎮萬洪英被評為該年度的全國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個人。
2003-2006年,鴻山鎮堅持穩定當時的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把流動人口納入流入地計畫生育管理範圍,積極探索人口計生網路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的新途徑。2003年初,全面落實對實行計畫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建立了鴻山鎮計畫生育技術中心服務站。2005年,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同時建立健全計畫生育利益導向和社會保障機制。2006年2月,易地新建鴻山鎮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四年中,鴻山鎮的總人口、生育二孩數量在上升,但由於死亡率增多,故自然增長率為負數。2003年,鴻山鎮人口為52415人,出生318人,計畫內一孩304人,計畫內二孩14人,計畫生育率100%;死亡394人,死亡率7.52‰,出生率6.07‰,自然增長率-1.45‰。2006年,鴻山鎮人口為55398人,出生364人,計畫內一孩334人,計畫內二孩30人,計畫生育率100%;死亡391人,死亡率7.15‰,出生率6.65‰,自然增長率-0.5‰。四年間,鴻山鎮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與並鎮前一樣走在先進行列,四年期間計畫生育率均為100%。2003年,鴻山鎮計畫生育技術中心服務站被評為無錫市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站;同年,周紅琴被評為江蘇省計生系統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王彩媛被評為江蘇省“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

扶貧工作

正式成立鎮慈善協會,共募集資金260.2萬元,開啟了該鎮扶貧幫困工作的新局面。

村務政務公開

各村按規定定期公開村務,擴大公開範圍,接受民眾監督,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旅遊名勝

鴻出十八景,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遊之勝地。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AA級景區和無錫市旅遊十八景之一

一、泰伯墓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於風景秀麗的鴻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紀周太王之長子,他三讓王位,從陝西來到南方荊蠻之地,建句吳國,創吳文化,江南社會從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開化江南的始祖,吳文化的創始人。“西有黃帝陵,東有泰伯墓”足見泰伯的歷史地位。
由平台和石階將各個地面建築連成整體,四周築以圍牆。順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級登上最高處,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圓形,直徑約4米,系青石護圍,頂部以土覆蓋,高約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對,柱頂各雕石獅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攢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長形雙鉤“泰伯墓”三個篆體大字,邊刻火珠、雲龍浮雕圖飾。該碑兩側有泰伯墓碑記兩塊:東側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楊文所書《重修泰伯墓記》;北側為明天啟三年(1623年),由東林黨首領高攀龍所撰寫“泰伯墓再次重修記”。
據東漢永興二年(154年)吳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記》載:朝廷授命於他,改宅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歷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廟祠致祭。原墓地東南里許,還有駐房數千間,現只見地面散落的大量殘磚碎瓦。1949年時,這裡已滿目瘡痍,破敗不堪了。之後,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屢加修繕。特別是1984年以後的二年,經省、縣兩級政府撥專款重建,使這座歷經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護。2000年經上級政府批准,在國內外吳氏宗親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該墓,增建擴建了香花橋、戟門、前宮、仰止閣、泰伯銅像、懷仁堂、宗會堂等景致。修葺後的泰伯陵區已成為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該墓地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遊人到墓地祭掃、憑弔、瞻仰的,逐年漸多。二、鴻山遺址公園

鴻山遺址公園位於鴻山鎮東部,北依泰伯瀆、南抵新宅路,西至規劃道路,東至大坊橋河。《鴻山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規劃面積749.79公頃,規劃結構為九區一帶一中心,主要為遺址管理中心(包括遺址博物館)、九曲河生態展示帶、3個農業生態展示區、3個遺址現場展示區、2個服務區以及1個濕地公園展示區。遺址公園設1個主入口2個次入口,內部遊覽沿著3條主軸線:博物館-遺址模擬展示區兩條軸線,濕地公園內伯瀆港-大坊橋河主軸線,公園內利用遊船遊覽,設有5個碼頭。公園內除有2個服務區外另設有4個服務點。
梁鴻濕地(Lianghong )

三、鴻山遺址博物館

鴻山遺址博物館功能包括展覽、文物庫房、考古研究、遊客服務、遺址管理與辦公等內容。博物館總建築面積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體現為“一體兩館”、“三個展示主體”、“四個輔助功能”。即一個建築群體,掛設“鴻山遺址博物館”和“中國(無錫)吳文化博物館”,突出“鴻山遺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吳越文化展示”三個主題,附設四個輔助區。博物館景區,除博物館之外,還配套有一些旅遊休閒的功能項目。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館將採用泥牆、坡頂、草面等簡樸造型,使博物館與環境融為一體。同時,為了突出遺址的平面形象,整個設計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徵吳越爭霸歷史、吳地人文所具有的獨特力量和進取心。預計博物館主體建築已經完成,已正式向社會開放,無錫邀請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崔愷先生等一批國內著名專家負責博物館的設計和文物展陳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