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介紹
河南省南陽市鴨河口水庫位於長江流域漢江支流唐白河水系白河上游,壩址位於南召縣東鴨河村附近,上距南召縣城35公里,下距南陽市40公里。該水庫是根據漢江支流唐白河流域規劃要求興建的的大型水庫之一,總庫容13.16億立方米,庫區水面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大壩工程始建於1958年,1959年大壩合龍,1960年攔洪蓄水,並於1988年~1992年進行了除險加固。
地理環境
鴨河口水庫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以北40公里處,處於長江流域漢江支流的白河上游、伏牛山山脊玉皇頂峰東南側,在伏牛山及其支脈五朵山環抱的丘陵之中。
大壩壩址坐落在南召縣皇路店鎮鴨河入南陽白河的交匯口處,故稱鴨河口水庫。益範圍北起伏牛山東端南麓,南至豫鄂交界處,南北長約10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灌溉35個鄉鎮。
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030平方公里,總庫容13.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45億立方米。
資源
鴨河口水庫總裝機容量1.32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500萬千瓦時。而且,鴨河口水庫有養魚水面10.95萬畝,淡水魚類資源有20多種,庫面養魚網箱已發展到2萬多隻,年均產成魚千萬公斤。
鴨河口水庫位於伏牛山向南陽盆地過渡的丘陵地帶,水庫里多有庫叉、草場、半島或小島,兩岸亘連的丘陵上尚有少量原始森林。
歷史沿革
1958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提出初步設計報告,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2.25億立方米。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壩高32米,長1400米,防浪牆高1米。
上游做粘土鋪蓋防滲。左端有副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0米,壩長300米。主壩兩端各設一座埋管式輸水洞,左洞直徑3.5米,出口下接東乾渠,泄量25立方米/秒;右輸水洞,直徑5米,泄量為75立方米秒。
主、副溢洪道,均在大壩右側,尾水渠匯合後入白河。主溢洪道淨寬48米,設4孔泄洪閘,最大泄洪流量3120立方米秒。副溢洪道為開敝式,淨寬200米,並築有3.5米高的粘土斜牆堵壩,來水超過300年一遇洪水時,破堵壩泄洪。
當年南陽行署成立鴨河口水庫工程指揮部,組織水電部、省、地施工隊及南陽、南召等8個縣10餘萬人施工,1965年完工。1964~1967年建成左岸電站,1981年又建成右岸電站。以上工程總投資5893萬元。
1975年大水以後,為臨時安全渡汛,1975年冬~1976年春,將副溢洪道底降低6米,斜牆堵壩高改為9米,上加防浪牆高1米。堵壩頂設24孔炸藥室,遇超300年一遇以上洪水時爆破堵壩泄洪。由於對下游威脅很大,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按防禦可能最大洪水標準編制水庫除險加固設計,大壩加高2.5米,新建5孔泄洪閘。1980年動工,因國民經濟調整而緩建。1984年鑑於原設計加固標準太高,投資太大,經多次研究將校核洪水標準降為萬年一遇,改為大壩垂直加高2米,壩高34米,總庫容13.16億立方米。
副溢洪道新建泄洪閘4孔,最大泄量5480立方米/秒。至1987年,尚未開工。
水庫建成以來,入庫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秒以上者11次。
1975年大水,最大入庫洪峰流量117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達10.2億立方米。由於水庫攔蓄,最大泄量僅2290立方米/秒,削減洪峰80%,減免了南陽市
及下游地區的洪水災害,也使鐵路、公路安全通行。水庫灌溉設計面積210萬畝,已配套發揮效益127萬畝。水電站裝機11720千瓦,平均年發電量3390萬千瓦時。
2012年6月13日,經南陽市鴨河工區管委會和鴨河口水庫管理局批准,改名為南都湖。
庫區旅遊
鴨河口水庫位於伏牛山向南陽盆地過渡的丘陵地帶。伏牛山余脈的九里山、青山、五垛山等諸多山峰聳峙於西北一線,臨庫或乘船在庫中觀光均可領略群峰疊錯的無限風光。兩岸亘連的丘陵上不時隆起一座座蘑菇狀的坡頭,片片簇簇的林木倒映於碧波萬頃的湖水之中,晶瑩澄澈的滿湖碧波,被藍天白雲和飛掠的鳥影襯托,使得水光浮翠,兩岸增彩。庫區裡有魚類水族20餘種和水鳥10餘種,魚兒游弋,鳥兒低掠,頗有妙趣。水庫里多有庫叉、草場、半島、或小島,利用這些地域發展旅遊環境優美。水庫的大壩全長3600餘米,頗象巨龍橫跨湖面之上,極有氣勢。壩頂的古典式亭廊又給人提供了登壩遠望的好場所,使得滿湖美景盡收眼底。壩圍松柏成林,綠煙靄靄,和碧綠的湖庫相映媲美。掩映在綠絲中的瀉洪閘、發電站、紀念亭等建築耐人觀賞。水庫下面就是曠野百里的南陽盆地,附近的人工魚塘,橫跨白河的鐵路和公路大橋、蓮花池溫泉等也給水庫增色不少。鴨河口水庫環境優美,位置優越,目前投資50餘億元的鴨河口火電廠已經建成發電。水庫利用毗鄰市區和大型工程建設的契機,近年來旅遊開發的步伐加快。有關單位購置了不同的遊船,開發了豐富多彩的水上旅遊項目,整修了壩下園林,建設了旅遊賓館等服務設施,還在積極開發半島、淺灘等,使其旅遊開發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