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鳳慶縣新華彝族苗族鄉,地處新華彝族苗族鄉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7.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39公里。東鄰南澗彝族自治縣碧溪鄉,南鄰硯田村,西鄰水源村,北鄰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青華鄉。轄卡自口、瓦窯、等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9.00平方公里,海拔1,238.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1][2]
自然資源
據資料顯示,溫泉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17.00畝(其中:田130.00畝,地1,287.00畝),人均耕地1.11畝,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15764.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5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16,201.00畝,其他面積10117.2畝。有銅礦、鐵礦、煤、地熱等資源。[3][4][5]人口衛生
據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02戶,共鄉村人口1276人,其中男性704人,女性572人。其中農業人口127人,勞動力714人。該村以彝族、苗族為主,其中彝族1051人,苗族22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86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86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3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0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6]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8.85萬元;小米辣畜牧業收入53.97萬元,(出欄肉豬1370頭,肉牛60頭,肉羊260頭);漁業收入0.15萬元;林業收入62.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7.54萬元;工資性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1人,在省內務工46人,到省外務工36人。[7][8]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村組路面通水管道全村有30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02戶通電,有10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6.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3輛,機車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8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1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9][10]
文化教育
據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1所,鳳雲國小校舍建築面積872平米,擁有教師6人,距離鄉中學36.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9人,其中小學生73人,中學生36人。[11][12]基層組織
據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3人,少數民族黨員43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6人。[13]
發展重點
據資料顯示,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閉塞,地處偏遠,調運產品困難,商品經濟不協調。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烤菸增值,擴大小米辣麵積,發展顛紅花經濟,確保單產效率,解決小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