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中都鼓樓位於滁州市鳳陽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當時是 中都城重要附屬建
築,和西邊的鐘樓相距六里,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現存台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城磚砌成。台基下有東西向3個券門,門洞外側鑲有10公分白玉石門邊,正中門上方的白玉門額上刻有陰體楷書“萬世根本”四個大字。1998年,又按舊制在所遺台基上恢復重建了樓宇。樓內還布置了《朱元璋•鳳陽》展覽館,主要展示了鳳陽與朱元璋及明王朝的淵源。鼓樓四周現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已形成繁榮的仿古商業旅遊區。
亮點
明中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其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自己的特點。一般鼓樓是南北向,而其卻是東西向,並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建築
鳳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它的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
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鼓樓由台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台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文革”期間鼓樓遭受嚴重 破壞,通過政府部門的極力拯救,目前已恢復原貌。鼓樓上有樓房九間,“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樓內有《朱元璋•鳳陽展覽館》,陳列有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生平組畫、中都城及明皇陵微縮景觀等五大展廳,是遊客了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鳳陽淵源的絕佳去處。
歷史
台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
據史料記載,鼓樓在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為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所焚毀,崇禎十二年修復;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雙重修一次;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農民起義軍李開芳、林鳳翔率領北伐軍途經鳳陽,攻占府城,中都鼓樓再遭焚毀;“文革”期間鼓樓遭受嚴重破壞,政府部門於1959年和1982年先後撥款進行修復,目前已恢復原貌。
鼓樓實測高度為17米、南北長61.5米、東西寬34.3米,上有樓房九間,“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樓內有《朱元璋•鳳陽展覽館》,陳列有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生平組畫、中都城及明皇陵微縮景觀等五大展廳,是遊客了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鳳陽淵源的絕佳去處。
主要結構
在安徽省鳳陽府城的中央,有一座宏偉的古建築物,巍然屹立,這就是明中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
鳳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它的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台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台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
遊記一
鳳陽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八年,曾屢遭兵火損毀,但被專家稱為中國之最的鼓樓基座仍完好地保存了下來。1996年地方政府開始修復基座上譙樓,2005年對東西廣場重新進行整修,新鋪設了大理石方磚、安裝了古典燈飾。如今,歷經600多年滄桑的鼓樓又恢復了往日的面貌,為美麗的鳳陽又添上了閃亮的一筆,儼然成為了鳳陽的標誌。
傍晚來到鼓樓廣場休閒的人們很多,晚霞把整座鼓樓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越顯鼓樓的神秘、莊嚴。沿著邊側步道拾級而上,手扶城垛,腳踏青磚,寬大的樓基四周空蕩蕩的,讓人有一種久違的、時空錯位感覺。我猜想六百年前的此刻,身著鎧甲、手執盾劍的衛兵或許正在擊鼓巡城,哪一片城垛曾被明太祖老農般粗手撫過!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的古城磚上刻有文字和編號,據說在城磚在燒制過程中,窯師會在每一批城磚中部分留有記號,以示負責,鼓樓曾是龐大的明中都皇城整體工程的一部分,大量的城磚不可能遠運,於是徵集各地窯師在鳳陽境內挖窯燒制。今天鼓樓和散落鳳陽城鄉各地的古城磚上浸泡著多少人的血淚!
前些年的風陽鼓樓南側角門是封閉的,很少有人上去。每次穿過幽深的鼓樓券門通道,望著那巍巍壯觀的城牆、高處晃動的一叢叢野草,還有攔在南側步道前斑剝破舊似從未開啟過的半月形木門,總能勾起心中對神秘鼓樓的無限遐想。
鼓樓下三個券門貫通著東西兩條街,人、車可從中穿行,不時也會有人駐足抬頭望一望牆堡、摸一摸那些久經風雨的城牆。上部的譙樓早已不見“銅鼓、滴漏”等擊鼓報時器物,廳堂內陳列的展板圖講述著朱元璋從少年到帝王的故事,譙樓內還陳列著中都皇城的模型,還有明太祖親自寫下《大明皇陵碑文》,這一傳世碑文被史學家稱作是,最真實記錄農民皇帝朱元璋走過的路。站在鼓樓上極目遠望,四周已是“千樓一面”的現代仿古建築,街市里熙攘著現代服飾的人潮。
鳳陽鼓樓,古樸、莊嚴、神秘,能勾起人們遐想的還有高懸於鼓樓正門上方,刻在漢白玉上據傳為朱皇帝手書的“萬世根本”四字楷書。他想用這四個字向世人暗示什麼呢?是想讓後人牢記一代王朝的根本嗎?有一說:朱元璋盼望太子能像自己一樣堅強、神勇,將一枝長滿尖刺的荊棘往殿前一扔,對皇兒道:“兒子,把它抓起來”,太子頓時淚流滿面,痛苦地說道,“孩兒不敢,有刺”,明太祖走下殿、捲起袖子,伸出長著厚繭的粗手,抓起荊棘用力一擼,將刺擼去,忍痛遞到兒子手上,“拿著”,沒有刺了。
明朝夾在元、清這兩個遊牧民族統治間,維繫了200多年,期間有興有衰,“萬世根本”的真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今帶給人們的是更多思考,“警語”不能阻擋一個王朝的結束,鼓樓成了那個王朝的縮影,今天到這裡的有心人,大概都會在心裡問一下:何為 “萬世根本”?
鳳陽鼓樓留給我們的一段歷史,穿越歷史,靜心聆聽,飄渺中遠去的鼓音又會傳來。
600多年過去,鼓樓依舊、晚霞依舊,可人世間不知已多少次傷懷往事了! ,
遊記二
鼓樓又稱中都譙樓,位於鳳陽縣府城鎮偏南處。《鳳陽新書》載;"明洪武八年(1375年)始建鼓樓,築台為基,下開券,上有樓九間","制度宏大,規模壯麗",樓內設有計時漏壺和報時更鼓,並駐有軍士164個,兼習鼓樂隊。崇禎八年(1635年)樓宇毀於兵火,崇禎十二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新建府城,將此樓包在城中,遂成鬧市。"譙樓歸市"為鳳陽八景之一。鹹豐三年(1853年)再遭兵燹,僅存台基。建國後,地方政府兩次修復樓梯。1981年文物部門對台基進行整修。現存台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城磚砌成。台基下有東西向3個券門;門洞外側鑲有10公分白玉石門邊,正中門上方的白玉門額上刻有陰體楷書"萬世根本"四個大字。1989年化布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5年底對鼓樓進行整修,1998年2月起正式對外開放。
門票:10元
離汽車站不遠 搭兩塊錢的三輪和小三卡都可以過去 現在這裡挺熱鬧的 也是這么多的城樓之中最熱鬧的 保留的也最好 商賈 店家很多 我到的時候已經天黑了 很到的時候夜燈開了 雖然稀落 但是很漂亮的 肚子很餓了 就找了家店吃飯 要了兩個菜 一瓶並啤酒 吃的很爽 旁邊桌有來過生日的 也有情侶來吃地,不過我也全然聽不懂 吃完了 出來 鼓樓外的大廣場已經人滿為患了 都擠在一塊的 說是一個當地人參加央視的什麼演唱比賽 得了前幾甲 這次回家鄉 辦個個人演唱會 我也去人群中等了好一會 可是還沒出來 只好作罷 去看了看老街 這時天已經很黑了 老街一帶尤其是鼓樓 它的古色加上燈光 真的被點綴的非常美 聽這裡人說 治安不是好 也不多逗留了 接下來去找落腳地方了
相關美食
御膳豆腐俗稱“釀豆腐”,鳳陽傳統名菜,相傳是明朝一位姓黃的廚師創造出來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初,鳳陽每年把“釀豆腐”作為貢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嘗後,十分讚賞,黃廚師後來進宮當御用廚師。“釀豆腐”的製作辦法精細考察,做時要“把三關”(選料、製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壞、打蛋清、下油鍋、熬糖汗汁)。釀豆腐味似櫻桃,外脆內嫩,爽清鮮美,營養豐富,為席上之佳肴。
韭山藤茶產於鳳陽縣殷澗鎮韭山。藤茶選用清明前野藤上嫩葉經烘乾炒制而成。韭山藤茶為綠色生態飲品,其味微苦,性微寒,長期飲用可疏風散熱,並對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性頭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恆裕醬菜為安徽恆裕釀造有限公司生產,包括瓶裝、袋裝等各種方式包裝,酸、甜、鹹、辣、麻各品位齊全,南北風味俱有。產品在2000年獲安徽省政府授予的“安徽名牌農產品稱號”。2003年公司通過 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被批准使用“QS”標誌。
恆裕醬品由鳳陽縣恆裕醬品廠生產。該廠是具有600多年的歷史老廠。自明清年代就有較高的知名度。《康熙辭典》記載:“南有恆順,北有恆裕”。恆裕醬品主要分為四大系列68個品種,有真空包裝、各種瓶裝、壇裝、桶裝、袋裝等,其中有3個產品獲國家名優新特產品稱號和1994年全國名優產品金獎,1995年國際博覽會金獎。恆裕醬品系列品種豐富、價廉物美, 南北風味兼有,能滿足各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梅市鹹水鵝源於明朝洪武年間,一回民從河南南下,落腳於梅市池河岸邊,以養鵝滷鵝為生,因其手藝高明,味道特別,而遠近聞名,流傳至今。梅市鹹水鵝之所以味道獨特,主要是在選鵝、配方、火功三個環節特別講究,所以梅市鹹水鵝飽滿、色澤黃亮、並有淡淡的草藥味。
梅魚學名“鮊魚”,又名“貢魚”,“梅鮊魚”,俗稱“梅白魚”、翹嘴白,當地亦稱“梅市梅魚”、梅魚。其產於鳳陽縣梅市鄉一帶的梅河中,其體形細長,食用季節以黃梅季節最佳,從古至今,一直列為席上佳肴。鳳陽外出的遊子歸來及外地來鳳陽的客人,都要品嘗此菜。古人徐洛珊有詩詠“梅魚”:“生氣隨新漲,黃梅雨又晴……”《辭海》解釋說:“硬骨魚綱,鯉科,一群棲息淡水中上層的中型魚類,體側扁;口大斜或上翹,腹面全部或後部具肉棱,脊樑兩側著淡黃色花紋,通體銀白色,布滿細小鯪片,其味鮮美。”真正的梅魚必須產在梅雨季節,且需是梅雨綿綿、久日不見陽光,或者大雨如注,流經梅市鄉境內的梅河水位暴漲,梅魚便從池河下游下游乘波而上洄游排卵後,此時新水活流翻滾,梅魚求偶情動勁滿,處於興奮狀態,成群浮游水面,所捕獲的梅魚是最好吃的佳期。小者數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頭小身扁,色白肉嫩。只有此時的梅魚魚尾才有乳汁一樣的分泌物溢出,這是梅魚區別於同類鮊魚或其它地方鮊魚的主要特徵,也是梅魚獨具鮮嫩而有營養的主要標誌。明朝時,此魚專作珍饈獻給皇帝膳用,所以也稱“貢魚”。當地農民在這個季節捕撈梅魚,“雖遇密桿(一種捕魚工具),猶昂首作衝鋒狀,毫不退卻。”因此,捕魚人可以順勢撈取之。其體小如“千的老”,用網不可和。捕撈要適時,“數日即不見,不知其何往也。”梅河只有梅市境內一帶有“梅魚”。梅市梅魚的吃法很多,最常見的吃法有五種:紅燒、清燉、蛋蒸、生拌、酸菜梅魚。無論怎樣,都是一道絕妙的美菜。紅燒,就是把油鍋燒至七成熱,放入生薑、蔥白,爆香,然後放入洗淨的梅魚,放適量鹽、白糖,煎至金黃,加黃酒、醬油,燒半分鐘,再放水,燒2分鐘,加味素、蔥,起鍋,色澤鮮艷,魚香異常。清燉,就是將梅魚洗乾淨,用精鹽浸漬5—10分鐘待用,鍋內放少許油,油燒熱後,用蔥花熗鍋,然後加入適量水(漫過梅魚身即可),將魚放入鍋內,放入料酒、蔥、姜、蒜、醋、香菇、棗,大火燒開,然後慢燉30分鐘左右即可。清燉梅魚是美味可口的湯菜,湯汁濃白,肉質鮮嫩。蛋蒸梅魚,把曬乾成淡乾梅魚,和蛋烹食,味道更佳,作法是將蛋攪成汁液,摻入少量梅市鄉池河的梅魚調攪混和,蒸熟後,碗內一條條小魚浮停蛋汁中,頭上尾下,婷婷玉立,並無側眼,亦不下沉,清香味鮮、蛋黃魚白,色澤明快,誘人食慾。生拌,將梅魚肉切成薄片,澆上麻油、料酒、醋,加點蒜泥,為下酒佳品。還有一種做法,就是“酸菜梅魚”,“梅魚以姜、蒜、冬菜、火腿燉之或紅糟、酸菜、雪裡紅煮之皆美品。”深受中外顧客喜愛。當然,這些都是傳統做法、食法。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地民眾鑒於梅魚數量有限,不斷探索在水庫養殖梅魚的辦法,來彌補梅魚供不應求的現狀。當地民眾還適時借鑑其他魚類做法、食法,用當地的活水、梅魚,能做出幾十道不同做法、食法的“梅魚宴”來。梅魚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和鈣磷鈉鐵等元素。由於梅魚肉是由肌纖維較細的單個肌群組成,所以梅魚肉中可以保持較多的水分,肉質鮮嫩而不肥膩。中醫認為:梅魚味甘性溫,具有補氣、活絡、清口、健腦、美容、吊味、開胃、滋補、強筋骨、補肝腎、延年益壽等功效,可用於脾虛、食少、消化不良
日月牌冬粉日月牌貢品保健冬粉原為明洪武年間宮廷御膳精品,現為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該產品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融現代生產技術,精製而成。其特點是久煮不糊,復煮不碎,晶瑩透明,柔韌爽口。具有降血壓、利便利尿、強筋健骨之功效,多次榮獲國家、安徽省保健食品優質獎,1997年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名牌產品”稱號。產品現已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龍興御液系列酒鳳陽龍興御液酒為明朝宮廷御酒,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因此而得名。鳳陽御酒分為大明帝王、明太祖、龍興御液等三大系列,30多個品種。它的特點是綿軟爽盡,濃中帶醬,風味獨特,回味悠長。其中龍興御液的出口量居安徽省之首。
御膳麻油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蟑親筆御封。它選用上等芝麻,採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技手段,精製而成。產品各項理化、衛生、技術指標完全符合國家二級制麻油標準。其色澤琥珀,香氣撲鼻,口味純正,富含多種維生素、芝麻粉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性涼、味甘,具有潤肺清熱、抗血管老化等功效,是理想的佐餐調味食品和保健食品,多次榮獲省部級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也是旅遊購物佳品
相關新聞
近日,央視七套來鳳陽拍攝鳳陽花鼓專題節目,除了演員精彩的表演外,鳳陽鼓樓成了一處必不可少的外景。
鳳陽鼓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這裡文化內涵厚重,文物古蹟保護完好,再加上鼓樓廣場的建設和美化工作,成了本地居民休閒和外地遊客遊覽必到的地點。
鼓樓的建築氣勢宏偉、形象高大,不僅是典型的明代建築,也成為鳳陽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更是鳳陽的招牌形象。
自小崗村大包乾以來,許多反應改革開放和其他鳳陽發展的影視劇在鳳陽拍攝大多以鼓樓為外景。尤其自2005年鼓樓和鼓樓廣場重新修繕和建築以來,國內知名的青年歌手如祖海、張燕以此為背景拍攝了MTV,並在央視持續播放。最近,中央七套來拍攝鳳陽花鼓專題節目,又以鳳陽鼓樓為背景,講述了鳳陽花鼓艱辛、低谷、發展、繁榮的整個過程。鼓樓,現在成了導演們到鳳陽拍攝最愛的外景。
相關報導
我國著名明史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德信、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南炳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一行來到鳳陽縣,參加“華夏譙樓之冠———明中都鼓樓”修繕落成儀式。毛佩琦教授在儀式上說:“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名揚古今利家鄉。”他還盛讚鳳陽在明文化歷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認為鳳陽是所有研究明史者必去的地方。
中都鼓樓又稱中都譙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陽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是明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台基東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台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鼓樓建成600多年來,幾經滄桑,屢廢屢建,台基一直保存完好,1998年,基上樓宇已按舊制重新恢復。
但多年來,鼓樓廣場周圍環境雜亂無序,散發著古韻遺風的三個門券也被長期封閉。4月上旬,由鳳陽縣投資360萬元、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集旅遊、文化、休閒為一體的鼓樓廣場建成。新建成的廣場面積16000平方米,32棵香樟樹環繞廣場四周,再現鼓樓的宏偉壯觀。通往樓東至樓西的三座門券經過修復、加固重新開啟,再現當年車水馬龍、“譙樓歸市”的盛景。
另外,新建於鼓樓的“朱元璋展覽館”同時向遊人開放,該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人生歷程的展覽館。展覽館由270塊圖片,大量的雕塑、建築構建、明代生活用品等實物組成,大部分實物是從民間徵集採得,許多是首次與遊人見面。
相關攝影
最佳出遊時間
滁州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季風區,陽光充足,降雨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4.4℃-16.6℃,一年四季皆宜旅遊。
交通
市內乘車至鳳陽縣城,搭乘三輪車就可以到達,票價是2元。
門票
10元/人
周邊景點
琅琊山景區 醉翁亭 南天門 天長博物館 龍興寺 羅炳輝將軍事跡展覽館 讓泉 明皇陵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陽明古樓 龍興古剎 沃公祠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 楊捷將軍墓 釜山臥龍公園 韭山國家森林公園 洗心亭 深秀湖 琅琊寺 會峰閣 小崗村 清流瑞雪 琅琊古剎 韭山洞 禪窟寺 明中都鼓樓 寶林寺 護國寺 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栖息地 天長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
鳳陽鼓樓坐落於安徽滁州市鳳陽縣。
介紹
鳳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它的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台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台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鼓樓上有樓房九間,“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