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搜山虎

鳳尾搜山虎

鳳尾搜山虎,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多羽節肢蕨(Brause)Ching的根莖。具有祛風活絡,消積通便,降火,止痛,利尿之功效。用於風濕筋骨痛,坐骨神經痛,骨折,食積腹脹,便秘,目赤,牙痛,頭痛,小便不利,淋濁。

基本信息

別名

地蜈蚣、爬山虎、過山龍、石連姜、鑽地風、鑽地蜈蚣、鳳尾草、毛消、毛蟲、搜山虎。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苦、微澀,微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祛風活絡,消積通便,降火,止痛,利尿。

主治

用於風濕筋骨痛,坐骨神經痛,骨折,食積腹脹,便秘,目赤,牙痛,頭痛,小便不利,淋濁。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筋骨痛:炙過山龍30g,黑骨藤15g。泡酒服。

2、治食積腹脹:炙過山龍15g,苦蕎頭15g。煎服。

3、治胃痛,目赤,火牙痛:炙過山龍、金盆各等分。共研末,每用開水送服3g。(1-3方出自《西昌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泡酒;或配蜂蜜。

使用注意

年老、體虛及孕婦慎用。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根莖,洗淨,去鬚根,放火上燎去毛,颳去外皮,曬乾,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羽節肢蕨又名:梅瑞節肢蕨、西南節肢蕨。植株高50-7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淡棕色、漸尖頭狹披針形鱗片,全緣。葉遠生;葉柄長約18cm,禾稈色;葉片一回羽狀;側生羽片6-12對或更多,長達14cm,寬2-2.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楔形,邊緣波狀,有狹的軟骨質邊,頂生羽片常與其下側羽片相連,無柄;末端一對羽片最大,其基部外側有一長耳狀裂片,羽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尾尖,基部微狹,無柄,葉片兩面光滑;側脈羽狀,在背面隆起。孢子囊群小,圓形,棕色,在側脈之間有2行,常彼此成對匯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m左右的針葉林下。分布於西南等地。

藥材鑑別

呈長圓柱形,一端鑽形,稍彎曲,長6-11cm,寬1-1.5cm。表面暗棕褐色,具凹陷的葉痕、殘留鱗片及點狀根痕。質堅,味苦澀。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活絡止痛,消積滯,通大便,降火。主治食積胃痛,腹脹便秘,風濕筋骨痛,坐骨神經痛,牙痛,頭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