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及其時代

鳩摩羅什及其時代

《鳩摩羅什及其時代》2015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永琪。

內容簡介

《歐亞歷史文化文庫:鳩摩羅什及其時代》沒有按照傳統的以事件和時間排列來描摹歷史人物的方式來進行,而是選擇了一些關鍵性節點,窮盡式地搜羅了關於鳩摩羅什的相關資料,採用專題論述的結構,在縱橫兩個軸向上展開考察。並注意到建立各個專題之間的互補關係,儘可能將之放進中亞、東亞文化交流的時代環境中來認識問題。

目錄

1 緒論
1.1 對鳩摩羅什在中國文化史上
地位的概括性認識
1.2 考察鳩摩羅什時代的路徑與
節點的選擇
2 古龜茲國王族及帛姓僧侶與
佛教東傳
——從佛圖澄到鳩摩羅什
2.1 龜茲王族及龜茲帛姓僧侶與
佛教之東傳
2.2 龜茲王族及帛姓僧侶與
中國尼寺戒律之建立
2.3 鳩摩羅什與佛圖舍彌的
學術淵源關係
3 早期佛教與帝王政治的共生因緣
——論鳩摩羅什從廚賓到長安
同帝王的關係
3.1 “國主”與“法事”的平衡:
傳教者的策略選擇
3.2 廚賓王族與鳩摩羅什
3.3 疏勒王對鳩摩羅什的
扶植與利用
3.4 龜茲王帛純與大乘佛教
在龜茲地區的發展
3.5 前秦王苻堅的
統一夢想與宗教策略
3.6 前涼王呂光與
鳩摩羅什的破戒
3.7 後秦王姚興與
鳩摩羅什譯場之建立
3.8 帝王政治中終極追尋與
統一意識形態之關聯
4 從“智慧第一”到“謬充傳譯”
——鳩摩羅什宗教生涯的
理想目標與現實錯位
4.1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與
鳩摩羅什的“聰辯絕世”
4.2 優波掘多與鳩摩羅什的
性格特徵
4.3 迦旃延子與鳩摩羅什後期
傳教生涯的心理預期
5 鳩摩羅什的被擄掠者身份
及其文化偏見
5.1 被擄掠者的選擇:對鳩摩羅什
來華機緣的討論
5.2 鳩摩羅什對“秦人”思辨
能力的質疑
5.3 鳩摩羅什同廬山慧遠的
思想隔膜
5.4 “天竺中心論”對鳩摩羅什的
影響
6 鳩摩羅什譯經時期的長安僧團
6.1 鳩摩羅什之前長安
僧團的早期情況
6.2 釋道安對長安僧團發展的
重要作用
6.3 以鳩摩羅什為核心的
長安僧團的形成與發展
6.4 鳩摩羅什僧團的“學問化”傾向
及對佛教中國化的貢獻
7 鳩摩羅什和他的弟子們
7.1 傾心禪學的僧睿與
辯才無雙的道融
7.2 羅什最早的中原弟子
——僧肇法師
7.3 竺道生與鳩摩羅什義學趨向之
差距
7.4 逍遙園三千大德中的精英們
8 鳩摩羅什與來華西域胡僧之關聯
8.1 從對佛馱跋陀羅的排擠
來審視長安的“秦僧”團體
8.2 鳩摩羅什與其老師佛陀耶舍、
卑摩羅叉的關係
8。3天竺、西域僧人同長安僧團的
合作與挑戰
9 西域幻術與鳩摩羅什之傳教
9.1 對西域幻術東來的
簡單考索
9。2佛經中的外道幻術與
鳩摩羅什的“雜學”知識
9.3 鳩摩羅什在涼州所使用的
幻術等神異技術
9.4 從“芥子納須彌”的法門到
“納鏡於瓶”的幻術
10 鳩摩羅什對《維摩詰所說經》的
翻譯與注釋
10.1 鳩摩羅什翻譯《維摩詰所說經》
的時代背景
10.2 鳩摩羅什僧團對
《維摩詰所說經》的注釋與
維摩詰信仰
11 《維摩詰所說經》與維摩詰
造像考
11.1 支謙譯本與維摩詰造像考
11.2 判斷《文殊問疾品》早期
維摩詰圖像藍本的
一個關鍵標準
11.3 支謙本《佛說維摩詰經》是
炳靈寺維摩詰造像的經
文藍本
11.4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對
維摩詰圖像的影響
12 優填王旃檀瑞像流布中國考
——兼論鳩摩羅什與
龜茲瑞像之關係
12.1 作為“眾像之始”的
“優填王旃檀瑞像”
12.2 流傳中國的三尊
“優填王旃檀瑞像”考述
12.3 以宋代為界的兩種不同的
“優填王旃檀瑞像”傳承記載
12.4 歷代帝王供奉“優填王旃檀瑞像”之
動因
13 鳩摩羅什對般若學及
東亞文化的貢獻
13.1 鳩摩羅什的論著與譯作
13.2 鳩摩羅什對中觀般若學
發展的貢獻
13.3 鳩摩羅什的翻譯理論及其
所譯佛經的特色
13.4 鳩摩羅什對佛教中國化及
東亞文化的貢獻
鳩摩羅什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