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三刺鱟、兩公婆、海怪、馬蹄蟹、鱟魚、中國鱟、王蟹
分類: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肢口綱(Arthrropoda)
劍尾目(Xiphosura )
鱟科(Limulidae)
鱟屬(Tachypleus)
亦稱馬蹄蟹。肢口綱(Merostomata)劍尾目(Xiphosura)海生節肢動物,共4種,見於亞洲和北美東海岸。雖又稱馬蹄蟹,但不是蟹,而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
鱟(horseshoe crab)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美國鱟(Limulus polyphemus)起源甚早,被稱為活化石。最早的鱟化石見於奧陶紀(5.05億∼4.38億年前),形態與現代鱟相似的鱟化石出現於侏羅紀(2.08億∼1.44億年前)。現存3屬:兩屬分布於亞洲沿岸,一屬分布於北美沿岸。最熟知的種是唯一的美洲種美國鱟(Limulus polyphemus),體長可達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種:三刺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國鱟)、巨鱟(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於亞洲,從日本到印度,此3個種在形態和習性上均似鱟屬(Limulus)。鱟類在港灣的水域中最為豐富,冬季見於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間帶的泥灘上。鱟類一直作為人類的食物,又是軟殼蟹類的天敵。
現為國家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
鱟殼
鱟殼,別名:鱟魚殼、鱟甲。平時生活於水深40m以內的泥沙質海底,以蠕蟲、環節動物、腕足動物及軟體動物為食,晝伏夜出,5-8月為繁殖季節。治咳嗽,跌打損傷...
動植物形態 生藥材鑑定 選方 生態環境 各家論述 -
翼鱟
翼肢鱟是節肢動物門板足鱟亞綱的一種動物,志留紀最大的板足鱟類之一,是水中生活的捕食動物,體長超過3米,具有鋒利的口鉗,它們與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
物種形態 物種特點 志留紀簡介 -
翼肢鱟
翼肢鱟是節肢動物門板足鱟亞綱的一種動物,志留紀最大的板足鱟類之一,是水中生活的捕食動物,體長超過3米,具有鋒利的口鉗,它們與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
物種形態 物種特點 志留紀簡介 -
英羅灣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
m2,年平均降雨量1663.7mm。 m3,平均為79.30mg/m3。 ,浮泳生物共出現11目27科53種。
簡介 自然環境 生物資源 保護對象 -
羅斗沙
羅斗沙,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入選2011年首批開發無人島名錄。
基本介紹 環境特點 盛產產品 旅遊信息 -
羅斗沙島
羅斗沙,為南海中的小島,面積4.6平方公里,距前山山海村四海里,形如金簪,又似海馬。島上海沙細軟,含烏色礦物,踏之有聲。有成片的木麻黃林,海鳥栖息其間,...
島嶼介紹 旅遊信息 逐漸消失 盜砂嚴重 氣候因素 -
羅頎
羅頎,明朝人,著有《物原》一書,主要介紹我國古代先民的發明創造:如鋦子的發明、豆腐的製造等。
-
英羅灣海洋生態市級自然保護區
m2,年平均降雨量1663.7mm。 m3,平均為79.30mg/m3。 ,浮泳生物共出現11目27科53種。
廉江市英羅灣海洋生態市級自然保護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