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鯽魚膽出自《本草綱目》。
鯽魚,體側扁,寬而高,腹部圓。頭小。吻鈍。口端位。無須。眼大。下咽齒1行,側扁,傾斜面有一溝紋。鰓耙37-54,細長,呈披針形。鱗大,側線鱗。背鰭4,15-19,鰭長,起點在吻端至尾鰭基之中間。臀鰭3,5,背、臀鰭均有硬刺。全身呈銀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鰭均為灰色 。
藥品簡述
藥名:鯽魚膽
漢語拼音:jiyudan。
英文名:Goldfishgallbladde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assiusauratus(Linnaeus.)
功效分類:清熱藥。
科屬分類:鯉科。
別名: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歸經:肺經;肝經。
功能:清熱明目;殺蟲;斂瘡。
主治:消渴;砂眼;疳;瘡;陰蝕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點眼、滴鼻或調塗。內服:調它藥。
生態環境:鯽魚適應性很強,是一種廣溫性魚類。
資源分布: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各省區均有分布。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鯽魚的膽囊。
採收儲藏:捕撈後,剖腹,取出膽囊,洗淨,鮮用。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直接吞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服。
常用選方
1、治小兒腦涪,鼻癢,毛髮作穗,面黃贏瘦:鯽魚膽滴於鼻中,連二、五日用之。(《聖惠方》)
2、治砂眼:冰片一分,琥珀二分。共研細未,大鯽魚膽五個調塗。(貴州)
3、治渴疾飲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蟬殼(去頭、足)各等分。上細未,用卿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本事方》神效散)
文獻論述
1、《綱目》:取汁塗疳瘡。陰蝕瘡,殺中止痛;點喉中,治骨鯁、竹刺不出。
2、《陸川本草》:治白喉。 空心花-概述
空心花的別名
空心花出自廣東人民出版社1970年10月出版的《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第一冊,藥名“鯽魚膽”。和鯽魚的膽同名。
空心花屬小灌木,高1-3m。分枝多,小枝被長硬毛或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7-10mm,被長硬毛或短柔毛;葉片紙質或近堅紙質,廣橢圓狀卵形至橢圓形,長7-11cm,寬3-5cm,先端急尖或突然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從中下部以上具鋸齒,下部常全緣,幼時兩面被密長硬毛,背面被長硬毛;中脈隆起,側脈7-9對,尾端直達齒尖。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腋生,長2-4cm,被硬毛和短柔毛;苞片小,披針形或鑽形,較花梗短,花梗長約2mm,小苞片披針形或近卵形,均被長硬毛和短柔毛;花長約2mm;萼片廣卵形,較萼管長或幾等長,具脈狀腺條紋,被長硬毛;花冠白色,鐘形,長約為花萼的1倍,具脈狀腺條紋,裂片與花冠管等長,廣卵形,邊線具不整齊的微波狀細齒;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著生於花冠管上部,內藏,花絲較花葯略長,花葯廣卵形或近腎形,無腺點;雌蕊較雄蕊略短,花柱短且厚,柱頭4裂。果球形,直徑約3mm,無毛,具脈狀腺條紋;宿存萼片達果中部略上,即果的2/3處,常冠以宿存花柱。花期3-4月,果期12月至翌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