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鮑姆木層孔菌菌肉白色,薄,厚0.5-1mm。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每毫米2-3個,初期橢圓形至多角形,後期往往裂成齒狀。囊體多,且不明顯,頂端有結晶,無色透明,突出子實層8-10μm,粗4-5μm。孢子長橢圓形至近臘腸形,無色,平滑,5.5-6.5μm×2-2.5μm。菌肉白色,薄,厚0.5-1mm。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子實體較小,無柄,往往基部狹縮似柄,覆瓦狀生長。
菌蓋薄,半圓形,扇形或貝殼狀,革質,柔韌,乾時硬,邊緣薄而銳,捲曲,波浪狀或裂為片狀,1-7cm×0.8-5.8cm,厚1-4mm,表面白色至灰白色,有時稍淡褐色,密被細長毛或絨毛,有同心環帶和環紋。
鮑姆木層孔菌每毫米2-3個,初期橢圓形至多角形,後期往往裂成齒狀。囊體多,且不明顯,頂端有結晶,無色透明,突出子實層8-10μm,粗4-5μm。孢子長橢圓形至近臘腸形,無色,平滑,5.5-6.5μm×2-2.5μm。
分布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安徽、江蘇、浙江、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寧夏、台灣、西藏等。
生長狀況

鮑姆木層孔菌年幼時往往長成半球形,隨著它們慢慢長大,菌蓋逐漸展開,成為一把把光滑細嫩的傘。傘的內側排列著許多放射狀的薄片,稱為菌褶,菌褶兩面能夠產生單細胞的棒狀擔子,擔子產生孢子。
傘柄上常常會有環狀的膜,也就是菌環。鮑姆木層孔菌的繁殖是靠擔孢子進行的。擔孢子成熟以後,會散落下來,如果散落的位置條件合適,就會萌發,成為菌絲體。菌絲體是營養體,是一種疏鬆狀態的綿白色的物質,存在在土表或枯枝爛葉下面。
鮑姆木層孔菌所擁有的這種“化學武器”效力非凡,它甚至可以單獨完成對一段枯木最初期的加工轉化工作,使原本已經死亡的有機物質重新回到森林生態系統的循環中去,使之再一次成為對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都有用的物質。
鮑姆木層孔菌的纖維絲還和樹根緊密地交錯共生在一起。這種交錯生長的根被稱為菌根。利用菌根,鮑姆木層孔菌可以從樹木那裡獲得營養,同時也為樹木提供它們從落葉層中吸收上來的礦物鹽。在加工轉化著大部分已經死亡的有機物。
藥用價值

劉波先生1974年的著作《中國藥用真菌》里看不到鮑姆木層孔菌的名字,在應建浙先生等的著作《中國藥用真菌圖鑑》里也看不到關於鮑姆木層孔菌的記載,至1998年,卯曉嵐先生的《中國經濟真菌》終於有了鮑姆木層孔菌的記載,但是卻沒有關於它的藥理作用的描述。在戴玉成先生的《中國東北地區的立木腐朽菌》里,我們看到了“此菌在我國被認為是抗癌中藥”的說法,黃年來先生也說過,鮑氏木層孔菌是“最有開發前景的主要藥用真菌”。
鮑姆木層孔菌(俗名:桑黃,丁香層孔菌)。套用價值:藥用。該菌俗稱為桑黃。對該菌的抗癌作用研究比較多見,對H-22、S-180和Lewis肺癌均表現出較好的抑瘤作用,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功能、誘導巨噬細胞產生和分泌腫瘤壞死因子是桑黃抗腫瘤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另外,還具有抗突變、抗肝纖維化、抗脂質過氧化、增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MNCs)產生γ-干擾素(IFN-γ)抗血管形成、降血脂以及抗肺炎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