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魯南漢畫像研究》共含10章62節,插圖134幅。逐次介紹了魯南自然地理與歷史地理概況,漢畫像石分布狀況、墓葬形制、雕刻技法、題材內容、畫像石產生的原因。並且根據畫像題材分類,分別對生產經營、各類建築、舞樂百戲、車騎出行、中外交往、文化教育、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乃至巫術、喪葬、祥瑞、天文緯象諸畫像進行了考證和論述。《魯南漢畫像研究》通過圖文結合方式,使讀者對魯南漢代畫像藝術魅力和文化意蘊有更為深切的體味,對漢代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
有人說漢畫像石是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有人說漢畫像石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漢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以及地面石闕等建築物上的石質構件,藉助不同規格的石面雕刻各種圖像、圖案,既具有裝飾性、觀瞻性和實用性,又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喪葬觀念、精神信仰、生活習俗和社會狀況,是漢代最富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
漢畫像石在中國有四大集中分布區域,魯南畫像石處於山東、蘇北大區域內,以出土數量豐富、題材內容全面、雕刻技法多樣、延續時間長而素負盛名,為歷史考古、文化藝術、民俗風情以及古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提供了直觀而又形象化的資料。
作者簡介
李錦山,1950年5月出生。曾任山東棗莊市博物館館長,文博專業研究員。現為棗莊學院古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系中國考古學會、中國農史學會、中國漢畫學會會員,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棗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社會科學人才庫首批入選學者之一。曾榮獲富民興魯及振興棗莊勞動獎章。在國家級、省級以及海外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中國古代面具研究》、《金瓶梅與淮上:第一奇書探秘》、《農業文明與農事崇拜》。此外還參與編寫書籍四部,發表各類文學作品70多萬字,其中包括長篇歷史小說《天馬嘯嘯》和9篇中篇小說。曾20多次獲得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有的論文入選《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學術成果多次被海內外研究者在論文中引用。
代表本人研究水平的論文主要有:《古史傳說時代的丘與虛》、《燎祭起源於東部沿海地區》、《東夷原始宗教概論》、《史前靈石崇拜初論》、《史前農神及農事崇拜》、《略論漢代地主莊園經濟》、《史前龍形堆塑反映的原始天文》、《論宗日火葬墓及其相關問題》、《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論上古時期的祀天禮儀》、《山東安丘漢墓裸戲畫像考》、《孟莊漢墓立柱畫像石考釋》、《金烏圖像及其神話》、《從沂南畫像石墓看堪輿術之影響》、《漢畫像石反映的巫術習俗》、《中國上古及史前時期的權鉞》、《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魯南漢畫像石綜述
第二章 生產經營題材畫像石
第三章 魯南畫像石建築圖像
第四章 魯南畫像石舞樂百戲圖像
第五章 魯南畫像石車騎出行圖像
第六章 “胡漢交戰”及中外交往畫像
第七章 講經授學與養老賜杖
第八章 歷史故事與神話傳說
第九章 魯南畫像石反映的西王母崇拜
第十章 巫術喪葬及祥瑞緯象畫像
結語
文摘
第一章 魯南漢畫像石綜述
漢畫像石產生於漢代,是兩漢時期喪葬文化的產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它以形象化的方式生動地、具體地記錄了漢代社會風貌,通過藝術形式再現了當時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為後人研究漢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意識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魯迅先生曾說過:漢代的藝術,深沉雄大。漢畫像石的圖案,美妙無倫。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認為,為數眾多的畫像石刻“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漢畫像石是構築於漢代地下墓室、石槨、地面祠堂以及石闕之類建築物上的石質建材,藉助石面雕刻的各種圖像或圖案展現特定的內容,既具有裝飾性、觀瞻性和實用性,又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喪葬觀念、精神寄託和社會狀況。漢畫像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將設色、繪畫、雕刻、裝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當時民間美術發展的趨勢和藝術成就。
迄今為止,在我國的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雲南、遼寧、浙江等省區都發現了漢畫像石,但就其出土數量和集中分布狀況而言,主要有四大區域:①山東、蘇北、皖北、豫東區;②南陽、鄂北區;③陝北、晉西北區;④以成都、重慶為中心地區。在這四大區域中,尤以山東畫像石出土數量最多,在已發現的全部畫像石中,幾乎占據了半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