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畫像石墓中,被人們注目、研究最多的是《豐收宴享圖》。圖的左端是一座五脊重層的房屋,上有天窗,說明是糧倉。倉前有一堆糧食,一群雞爭啄糧粒,下排向右兩堆糧食周圍,有斗、有升,一人張著口袋,一人捧斗裝糧,一人握帚掃糧,另有一人持簸箕從後而來。上排有一幢高房,附近有一大樹,樹旁邊有兩個戴高冠的人,袖手坐於長席之上,席前几上擺著兩镟,一個角斗,五個耳環。就是這幅畫像的局部,曾以“豪強地主田莊的糧倉”為題(如左圖),被編入國中《中國歷史》教材里。
簡介
1954年發現於沂南縣北寨村,東漢晚期墓葬。墓分前、中、後三主室,墓門和各主室都有畫像,全墓畫像石計42塊,共73幅作品,可分為四組加以介紹。第一組是墓門畫像。共有四幅。橫額刻《攻戰圖》用來頌揚墓主人生前的顯赫戰功。橫額下的三根立柱上雕飾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和其他神仙異獸圖象。
第二組是前室畫像。刻奇禽異獸和神仙: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鳥、羽人等等。還刻有獻祭圖:眾多人物排列成行,面向祠堂鞠躬行禮或拜伏於地,堂前有領祭的人,前後陳設各種祭品,西壁圖中有讀祝文的;南壁圖兩側還有軺車,描述了墓主人身後的榮光。
第三組是中室畫像。刻繪了歷史故事:蒼頡造字、周公輔成王、齊桓公與衛姬、晉靈公謀害趙盾、孔子見老子、藺相如完璧歸趙、蘇武、管仲等等。
四壁橫額上刻墓主生前的生活圖景,其中有《出行圖》、《倉廩圖》、《庖廚圖》、《樂舞百戲圖》。《出行圖》是由四幅相連線的畫面組成的,在一個宅第前停著軺車及其出行的車馬儀仗,眾人肅穆恭敬拜伏於地迎接主人或貴客的到來。《倉廩圖》刻糧倉前停放著裝運糧食的牛車,僕役們正忙於量谷裝袋。監工席地而坐。《庖廚圖》刻有抬豬、宰牛、剖羊、做菜、燒火的繁忙場面。《百戲圖》刻有奏樂、擊鼓、載竿、戲車、飛劍、跳丸、盤舞、魚龍曼衍、馬術等精彩場面,畫面突破了時空關係,集中而全面地描繪了百戲的熱烈場面。
第四組是後室畫像。刻侍女捧奩、送饌、僕人滌器、備馬等圖像,描刻了墓主夫婦生前優裕的生活。
沂南畫像石的雕刻技法近似武氏祠,大部分為減地平雕兼陰線刻,但鏟地薄而刀向不一,圖像輪廓不象武氏祠那樣清晰明朗,有的部位純用陰線刻。
沂南畫像石善於大場面的處理,其構圖的講究和複雜超過武氏祠、郭氏祠。
如墓中室的《百戲圖》的處理是在平列的各組技戲中分別主次,以戲竿、伐鼓、樂隊和戲車為最突出的焦點,配合飛劍、跳丸、七盤舞、走繩,最後再以小隊奏樂和送酒漿的人物穿插點綴而完成了一個橫而長的熱鬧畫面。作者已注意表現畫面的縱深空間,利用若干平行的斜線來交待空間的存在,如畫有自左上到右下的平行斜置的席鋪,與打虎亭二號墓壁畫宴飲圖中表現桌面的方法相似。同時為了避免平行席鋪一再出現而產生的單調感覺,在右端又特別增加了不同角度斜置的席和車,以求空間描述的變化。對於人物形象的表現,無論形體比例還是動作姿態更趨自然合理,比武氏祠所顯示的古樸與略帶生澀之感的藝術風格顯然更自由活潑。對人物形象類型的描繪更趨成熟,如門額上的《攻戰圖》左方的一群戰士都是深目高鼻、短衣、戴盔,非常鮮明地表達了胡族戰士的類型特點。線上面關係中更是強調了線條龍蛻蛇變的作用,刀法暢快,線條純熟纖勁流利,婉轉自如,富有韻味,頗有行雲流水之致,顯示出石刻匠師高度嫻熟的手工剔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