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狀
試掘證實:該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於廣漢三星堆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成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9年,魚鳧古城遺址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後,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於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餘株,柳城的美譽流傳了整整四千年。更為有利的是古蜀國兩代開國蜀王,柏灌和魚鳧的王墓均在溫江境內的壽安鄉和魚鳧遺址的萬春鎮緊鄰。
歷史
“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在李白的《蜀道難》中,傳說中的古蜀文明,讓一千多年前的這位古人感到既神往又茫然。但是,近幾年來相繼對魚鳧城遺址、三星堆及金沙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卻可以讓我們走進神秘遙遠的古蜀文明。魚鳧即魚老鴰,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古蜀魚鳧部落崇拜的圖騰,現成都市溫江一帶就有魚鳧王墓、魚鳧城遺址等多處遺蹟。大約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原來生活於岷江上游的魚鳧氏族,進入成都平原,其氏族首領繼蠶從、柏灌之後而為蜀王,史稱魚鳧王。
魚鳧王傳說浮雕
魚鳧王是古蜀史前文化傳說中的古蜀先王。生活在成都溫江萬春一帶,以漁獵遊牧為主。
魚鳧時代隱含了溫江、郫縣、金沙、三星堆等古蜀文化的燦爛歷史,從結繩記事到象形文字元號的誕生都與魚鳧王息息相關。
該雕塑根據史前魚鳧文化傳說,花鰱姑娘受蠶叢先王的旨意與魚鳧王結為伉儷,新婚之夜魚鳧王后嬗變為花鰱魚,由此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時隔三載之後魚鳧王為拯救百姓的苦難,與水怪決一死戰,最後嬗變為魚鳧鳥(魚老鴰)與自己的心愛的花鰱王廝守永遠……。
至今流傳的關於魚鳧王的傳說故事,主要有魚鳧架橋和大戰飲馬河。
魚鳧架橋傳說
溫江萬春鎮境內有條馬壩河,在古時候硬是大得很,河寬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見底。那時,河的南北兩岸有兩個王國,百姓們都靠打魚為生。在南邊的這個王國里,有箇中年人,既聰明又勇敢,漁民們都很佩服他,就擁戴他當了打漁頭。這個王國的大王兇殘貪婪,捐稅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惱火。打漁頭也忍不住了,心一橫,帶領老百姓推翻了那個大王,重新建立了一個王國。因為大家都是打魚的,打魚要用漁網、魚叉,還要靠餵的魚老鴰下水逮魚,魚老鴰是一種野鴨,古稱鳧,因而這個王國就取名叫魚鳧國,那個打漁頭當了大王就稱為魚鳧王了。
從此以後,漁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魚鳧王的心也越來越大了,想擴大自己的地盤。手下有人對他說:“大王,不如把河對面的地盤搶過來吧!”魚鳧王聽了就召集人馬,悄悄地開始練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過河去了。河那邊的人還沒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輸了。魚鳧王打了勝仗,接著又把現在郫縣那邊的犀浦、花園、德源占了。
魚鳧王每次回來,路過馬壩河,都要在河邊休息,所有的馬匹就跑到河邊喝水,一喝把河水都要喝乾。
後來,魚鳧王打下了彭州,又帶人馬去打綿州。綿州那邊十多個小王國聯合起來對付他,魚鳧王這回打了敗仗,帶起人馬拚命地逃,後面追兵跟著攆,直攆到馬壩河邊。當時馬壩河邊又沒有渡船,魚鳧王急得沒有辦法,誰知正在他危急之時,突然,河面上一道金光,一下子飛來滿天的魚老鴰,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橋,他們趕緊從這橋上跑回去了。等到追兵攆攏,魚老鴰又飛了,沒法過河,只有退兵。
後來,魚鳧王一來為了感謝魚老鴰搭救之恩,二來為了方便兩岸百姓的往來,就在馬壩河上修了一座橋,取名就叫魚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