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味甘性溫,功能利水消腫、益氣健脾、清熱解毒、通脈下乳。《本草經疏》云:“鯽魚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腸,治赤白久痢腸痛。脾胃主肌肉,甘溫能益脾生肌,故主諸瘡久不瘥也。”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鯽魚去腸留鱗,以茶葉填魚腹,紙包煨熟食用,可治消渴飲水。小腸疝氣,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煮,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
黑魚:又名烏魚、才魚、生魚等。肉味甘性溫,功能補脾利水。《神農本草經》云:“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產婦清蒸食用,可催乳補血。黑魚與生薑、紅棗煮食用,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腎炎患者可用黑魚與紅糖燉服。腰酸背痛者,可用黑魚與葛菜、豆腐煮食。
墨魚:又名烏賊。味甘鹹、性平,具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效;還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效。治婦女閉經,可用墨魚、核桃仁適量煮食,每日一次,至月經來潮為止。治婦女白帶過多,可用墨魚與瘦肉切片,清燉熟食,每日一次,五日為一療程。治婦女產後乳少,用墨魚與豬蹄清燉熟食,頗有效果。
帶魚:味甘性溫,其功用為暖胃、補虛、澤膚。肝炎病人可用鮮帶魚蒸熟後,取上層油食用,不限量,久服可改善症狀。將帶魚鱗熬成 魚鱗凍,給頭髮枯黃者食用,久食可使頭髮黝黑有光澤。
黃鱔: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三經,具有補虛損、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氣血兩虛者,可用黃鱔肉絲、黃芪(紗布包)加水煮熟調味服食。小兒疳積,形瘦食少者,可用黃鱔一條,切段加雞內金少許,煮熟食用。內痔出血、子宮脫垂,可將黃鱔煮食,久服有效。鱔魚鮮血滴耳,可治急慢性中耳炎。
泥鰍: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祛除濕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腫護肝之功。用泥鰍與大蒜猛火煮熟,可治營養不良之水腫。泥鰍用油煎至焦 黃加水煮湯,可治 小兒盜汗。 泥鰍燉豆腐,可治濕熱黃疸。泥鰍與蝦黃同煮服,可治陽痿不舉。
相關詞條
-
魚與保健食療
鯉魚與冬瓜、蔥白煮湯服食,治腎炎水腫。
原料/調料 -
各種魚的保健功能
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 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
-
魚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
基本內容 動物特徵 動物外形 運動能力 動物皮膚 -
螭鱗魚
螭鱗魚又名泰山赤鱗魚、石鱗魚、斑紋魚,為我國魚類珍品,產於泰山山澗細流中,成魚長不過20厘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肴饌,還可以藥用。螭鱗魚為泰山獨...
簡介 特點 營養價值 養殖 種群保護 -
石鍋魚
“石鍋魚”也叫“金福魚”,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製作方法獨特,用一塊大的花崗岩岩石鑿成有雙耳的石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後,再加上以辣椒為主的各式佐料,...
名字由來 烹飪方法 重新流行 特色 經營 -
魚[魚類]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
基本信息 動物特徵 動物外形 運動能力 動物皮膚 -
鮐魚[動物]
鮐魚,鱸形目,鯖科,鮐屬。又名:青花魚、油胴魚、鯖魚、花池魚、花巴、花鯷、青占、花鯡、巴浪、鮐鮁魚。體粗壯,呈紡錘形,尾柄結實;尾鰭基部每側有縱隆起嵴兩...
簡介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經濟價值 -
雅羅魚
雅羅魚約有20種。廣分布於歐、亞大陸冷溫帶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