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話教材

鬼話教材

鬼話教材,是晚清鹹豐時期的英語教材,因清朝人把英語稱作“鬼話”而得名,其特點是用漢字標註讀音學習英文,比如將Tomorrow讀成“托馬六”,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英語教材。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鬼話教材鬼話教材
晚清時代,廣州流行一本叫“鬼話”的小冊子,其中用“曼”代替“man”的發音、“today”注為“土地”。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評價這些小冊子註記的英語“發音很糟糕”。這類中國最早的英語教材就被稱為鬼話教材。

1840年到1895年,英語教學得到了發展,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出現了一些西式學堂,在一本美國人編寫的英文教材中,開始用音標為英文字母標註讀音。

第三階段則是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這一時期開始引入一些原版英語教科書。

教材特點

鬼話教材鬼話教材
“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一本印有“鹹豐”字樣的英語教材中,這些“亂碼”對應著英文句子,分別是“tomorrowigiveyouanswer”,“todowithmyfriend”,讓不少人驚呼“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學英語的。”

這兩行無法湊出意思的文字,其實是晚清時代的英文音標。這本來自成都的民眾堯先生所收藏的書,上面印有鹹豐10年字樣的英語教材,根據文獻修復中心專家推斷,書籍的印刷、字型和內容,可能是屬於清朝晚期的英語書,由於暫時沒有看到實物,不能推斷出具體年代。

大約在2009年前,堯先生從重慶的舊書市場淘回一堆舊書,其中一本沒有封面的繁體字書籍引起他的關注,而“繁體字”下面竟還有英語字母。

這本書共有40、50頁,從左往右翻,起始的頁里還有“鹹豐十年”的字樣;開篇“英話注釋目錄”後標註著“地理門”、“君臣門”、“師友門”、“宮署門”、“五金門”等門類,在書中,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

書中的例句還有像是“減一半就是了”英文翻譯為“Lessonehalfofyourprice”,漢字音標為“肋司、氓、哈夫、啞夫、尤、濮癵司。”

教學作用

在看過書籍的照片後,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的彭老師表示,應該是清朝晚期的書,不過具體時間無法判斷。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的專家也表示,根據書籍照片,從外觀和內容上推斷這應該是屬於清朝的書,不過因為沒有接觸到紙張和實物,所以還不能判斷這本書是善本還是後來複製的。“清朝時期已經陸續翻譯了很多國外的書。”據專家介紹,善本刻印較早、流傳較少,如果是善本,那么這本書就具有科學研究價值。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他甚至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能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