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疰

鬼疰,“疰”音同“住”。在渤海郡司農所著的《西荒奇聞錄》中早有記載。指很多不甘心死亡的冤魂因為找不著去陰間的路而乾脆滯留人間,但因為長期沒有實體,所以忍受了不少痛苦和麻煩。有些便決定入主常人的軀體,用鬼氣擠走人本身的精魂。基本類似於“借屍還魂”。可信度有待考證。

基本信息

定義

迷信者稱流注,即流竄無定隨處可生的多發性深部膿瘍。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體內有“鬼”居住。現認為是肺結核之類的疾病),掃邪氣、惡毒、蠱疾(“心志惑亂之疾”,神經失常,大便時常拉出雞肝樣的血塊。現認為是“蟲積”之症)等。

拼音

疰,音住,意亦同住。拼音:guǐzhù

治療方法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榧實》:“﹝主治﹞常食,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惡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