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衛懿公好禽獸,見觝(1)牛而說(6)之,祿(2)其牧人如中士。寧子諫(3)曰:“豈可!牛之用於耕而不在觝。觗其牛,耕必廢。耕,國之本也,其可廢乎?臣(4)聞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聽。於是衛牛之觝者,賈(9)十倍於耕牛,牧牛者皆釋耕(5)而教觝,農官弗能禁。
註解
① 牴(di):即“抵”的異體字,碰撞;相觸。
② 祿:俸祿
③ 諫:勸諫
④ 臣:我
⑤ 耕:耕地
⑥ 說:同“悅”高興
⑦ 衛懿(yi)公:衛國國君。
⑧ 中士:官職名稱,僅次於大夫。
⑨價格
譯文
衛懿公喜歡玩禽獸,見到鬥牛就很高興,給那些放牛人的俸祿同一般官員一樣多。寧子批評說:“不能這樣。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鬥牛,那些牛都去鬥牛,耕地就必定荒廢。農耕,這是國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廢呢?我聽說有這樣的話,做官的不因私慾妨礙百姓。”衛懿公不聽。於是衛國好鬥牛的牛,比耕牛的價格高十倍,放牛的人都放棄了農耕而訓練牛抵角,農官都難以禁止。
評語
馬的天職在於重點,牛的天職在於耕田,馬不善征戰而善鳴叫,牛廢耕而抵角,不司其職棄本逐末,只能民窮國危。該典故告訴我們使物用人套用所長,避其所短,否則廢事失職,必然天下大亂,陷民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