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特徵
發情鑑定是奶牛生產的關鍵環節,奶牛隻有經過配種、妊娠、產犢後才能產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牛產一胎,即胎間距365d,減去60d的乾奶期,每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數為305d,發情鑑定是奶牛生產的關鍵環節,奶牛隻有經過配種、妊娠、產犢後才能產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牛產一胎,即胎間距365d,減去60d的乾奶期,每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數為305d,低產奶牛的胎間距可以適當縮短,因為低產奶牛的泌乳期較短,泌乳後期的產奶量較低。高產奶牛的胎間距可以適當延長,因為高產奶牛的泌乳期較長,泌乳後期的產奶量較高。奶牛適宜的胎間距範圍為340~390d,適宜的泌乳期為280-330d產後適宜的配種時間為60-110d。胎間距過短,影響當胎產奶量,胎間距過長,影響終生產奶量。如果奶牛失去了繁殖能力,也就失去了飼養價值,而被淘汰。據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的奶牛因不孕症淘汰占成年母牛淘汰數的比例達26% 以上,占因健康原因淘汰數的42% 左右。而且淘汰胎次低,僅占2.9胎。因此,搞好奶牛的發情鑑定對提高產奶量和經濟效益意義重大。 發情鑑定是養好奶牛的重要環節。這項工作做得不好,就會使牛群漏配牛隻增加,從而延長產犢間隔,增加飼養成本,降低繁殖率,減少經濟效益。準確的發情鑑定更是成功地進行人工授精,超數排卵及胚胎移植的關鍵。現發情徵兆簡述如下:
1、精神狀態:奶牛發情周期平均為21d,母牛發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接受其它母牛爬跨,站立不動,同時也爬跨其它母牛;精神不安,不停走動,不時哞叫,食慾減退,產奶量下降:生殖道排出黏液,外陰腫脹,陰道黏膜潮紅,從陰門流出條狀或線狀透明黏液。
2、直腸檢查:卵巢上有成熟卵泡 陰道檢查子宮頸口潮紅、開張、流出雞蛋清樣透明黏液,直腸檢查是判斷發情的最準確依據,而通過直檢能區分假髮情(有發情的表現,但無卵泡發育)和卵巢囊腫及有子宮內膜炎的牛隻,發情奶牛子宮頸變粗,卵巢增大明顯,並且有良好的彈性,而且該卵巢上具有發育卵泡,卵泡從發情開始呈由小到大,泡壁由厚變薄的變化,最後排卵而形成排卵窩。
3、發情的鑑定方法主要採取觀察法:觀察到站立發情即可認定母牛發情。有90% 的發情母牛表現站立發情症狀(觀察多年370頭髮情母牛得出的結果)在表現站立發情母牛中,早晨出現爬跨的占60% ,中午出現爬躊跨的占10% ,傍晚出現爬跨的占30% 。因此,早、中、晚觀察3次的發情檢查率為88% ,早、晚兩次的發情檢查率為79% ,早、中、晚觀察1次的發情檢查率為53% 、9% 、26% 。由此可見,發情觀察最好是日觀察3次,以早晨觀察為主,其次是傍晚觀察。奶牛開始發情主要在夜間,筆者統計的數是晚8時至次日早8時占71%,早8時至晚8時占29%。對於奶牛場或養殖戶來說,發情鑑定這項工作要常抓不懈,有條件的要全天觀察,並且做好發情配種記錄。對配種牛隻於下個情期做好發情觀察,減少漏配現象,提高受胎率,減少空懷天數,縮短產犢間隔,提高繁殖率,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收入。
疾病防治
奶牛乳房炎、子宮炎和蹄葉炎是影響奶業生產的三大常見病,一旦感染,難以短期內治癒,給奶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現將這三種常見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奶牛乳房炎
1、接種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種預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地預防乳房炎,特別是隱性乳房炎的發生。具體使用的方法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1次在牛乾奶時注射1針,30天后注射第2針,並於產後72小時內再注射第3針。能有效地預防乳房炎的發生。
2、乳頭藥浴:停乳或臨產前10天開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次擠乳後進行1次,主要藥浴藥品為4%次氨酸鈉,0.30%-0.50%洗必泰,0.20%過氧乙酸和0.50%-1%碘附等。
3、治療:在傳統的抗生素療法的同時結合中藥療法,效果明顯。可內服雲苔子,按牛體形給250-300克的劑量內服,隔日1劑,3劑為1療程。也可內服幾丁聚糖,日餵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待吃完後再加粗料,飼餵6-8天。
二、奶牛子宮炎
1、預防:胎衣不下是產後牛子宮炎發病的主要原因,乾奶牛的飼養以日餵精料3-4千克,青貯料15千克,自由採食青乾草為宜,以防止母牛過肥;產前2-5天和產後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鈣,2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天1次,連注2-3天,產後立即肌注催產素100單位,加快胎衣脫落,預防子宮炎。
2、治療:常規治療方案是用抗菌素進行治療,現階段主要用宮康寧混懸劑治療效果明顯。使用前剪掉封口,用輸精器具直接於宮體內給藥。治療急性子宮炎和產道感染時,2天注藥1次,每次20毫升;治療慢性子宮炎所致不孕症時,每5-7天注藥1次,每次20毫升。
三、奶牛蹄葉炎
1、預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銅溶液倒入帶噴嘴的噴霧器內,直接噴入蹄叉內隔日1次。
2、治療:固定患牛於六柱欄內,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將患蹄清洗乾淨,整修蹄底,將腐爛的腔洞擴創成反漏斗形,讓其流出鮮血,以高錳酸鉀填塞創口止血。隨後用3%-5%的高錳酸鉀清洗擦乾,將血竭研末倒入清創後的創腔內,再用燒紅的斧形烙鐵烙之,使血竭熔化與角質結合,若創腔深,最好分層烙熔,以繃帶包紮固定,隔5-7天檢查1次,如繃帶未落無需處理,否則再補1次,一般1-3次可愈。如病變處膿血分泌物較多,則常規處理後,待病灶處脫水再生階段,再用竭封閉。
治病驗方
1、牛肚脹:取新鮮石灰膏250克,加等量煎沸的植物油拌勻。待涼後1次灌服,療效顯著。
2、牛濕疹:取食醋適量與煤球灰等量混合,曬乾研末,敷於患處。每天1次,連敷3~5天。
3、牛鼻出血:取鮮蒲公英500克,白糖100克,煎水取汁給牛內服。
4、牛拉稀糞;取乾薑、白朮、厚朴、甘草各30克,黨參、茯苓各60克,煎水取汁內服。連服3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