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三塔
高州三塔為艮塔、文光塔、寶光塔。
艮塔、文光乃清時建造,文光塔又稱文筆塔,相傳高州讀書人多出秀才是因為有文光塔(筆)、學硯塘(硯、墨)以及筆架山(筆架)這“文房三寶”。寶光塔建於明朝萬曆。塔高65.805米, 為全國第二高塔。塔身雙層,浮圖九級。熠熠閃光,別具特色。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公元1993年由高州政府再次重修,塔貌煥然一新。
艮塔
位於高州市城北的東門嶺上,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因此塔當時是為培壯高州郡城龍脈而倡建,故艮塔又稱鎮龍樓。該塔為八角六層樓閣式磚塔,通高 21.08 米,底層邊長 2.65 米艮塔首層西側辟一假門,門呈拱形,門額鑲嵌石匾一塊,橫書陽刻“龍騰天市”。在二層西側也鑲嵌石匾一塊,橫書陽刻“積基樹本”。以此為中心,在其左右兩個側面,也各鑲嵌石匾一塊,左側面石匾上,橫書陰刻“科宦俱高”;右側面石匾上,橫書陰刻“群山領袖”。塔全部用青磚疊砌,實心結構,不能進塔腔。整體造型給人以穩重之感,它與高城東鎮頭嶺的文光塔及鑒江西岸的寶光塔一起,形成三塔鼎立之勢。艮塔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現為高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光塔
位於高州市城東鎮頭嶺上,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一年(1816),因當時縣舉人招元傅以振興郡城文風為由倡建,而且外形似筆桿,塔剎似筆鋒,故稱文筆塔。 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 30.61 米,每層設四門,兩兩相對。底層正門上方有灰塑陽文橫書塔名“文光塔”,塔名左方有灰塑陽文豎書日期“嘉慶二十一年建”。塔身全部用青磚疊砌,塔內為空心結構,可從底層進入塔腔內部,仰觀各層至塔頂,但不能逐層攀登。它與西岸寶光塔呈東西對峙之勢,從遠處看,兩塔剎頂端均位於同一水平線上,實為奇觀。文光塔經歷一百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已顯得疲癃松塌。 1986 年,高州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文光塔進行全面維修,主要維修項目是加固塔基、修補塔身、安裝避雷針,保證了文光塔的安全。文光塔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現為高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光塔
寶光塔俗稱“粉塔”,位於高州城西的鑒江邊上。明朝萬曆四年(公元1576),高州知府張邦伊倡建。共耗資13萬兩白金(銀元),其中邑人李鎧捐資8萬,其餘由高州所屬六個縣分攤湊足。塔為平面八角九層仿樓閣式磚塔。通高65.8米,底座平面直徑12米,塔腔為壁內折上式,可到達頂層。塔身假平座,每層開東、南、西、北四個小門。底座周圍嵌有“雙鳳朝陽”、“鯉躍龍門”、“雲鶴翱翔”、“梅花奔鹿”等構圖新穎、造型樸素美觀、富有民間藝術特色的石浮雕圖案21幅。過去塔內底層塑有佛像,裝飾華麗,粉彩鎏金。解放後曾先後兩次維修,但因經過多次雷擊,塔頂滲漏,塔身出現裂痕。1993年再次維修加固。現為銅質葫蘆型塔頂。該塔具有較高的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附近景點
熱水溫泉
,處於熱水山下,散布在江流之側,“泉如鼎沸,四時不竭,隆冬常溫”,為明嘉靖乙亥夏(公元1539年)御史塗相開拓。據載:“上建以亭,移舊熱水鋪於亭左而輔翼之;亭右稍後,鑿為曲池,即熱水三泉所出;亭之前為方池,引曲池泉水而注之,方池即溢,復引而經之於渠,而達海曲;池水旁,依引熱水設庖之具,游宴者至此,以烹以飲,無薪水之費,免執庖之勞。”這不單記載了熱水溫泉始建時的巧妙布局,而且記載了地方海潮漲落的界域,為查勘電海水文提供了歷史依據
虎頭山風景區
虎頭山海濱旅遊區位於電白縣南海半島,占地面積3.73平方公里。虎頭山原名“狗頭山”,很久以前便流傳著漁民阿狗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1958年,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視察電白百裏海灣“綠色長城”,到此漫步,認為“狗頭山”不雅,電白人民造林綠化有一股猛虎之勁,建議此山改名“虎頭山”,從此,虎頭山之名便流傳下來。旅遊度假區面向南海灣,背靠水東經濟開發區,與水東港相鄰,距縣城約6公里。這裡有理想的天然海濱浴場,海灘綿延1 2公里,沙質潔白,寬闊平緩;海水清澈,無礁無鯊,安全條件好,海表溫度高,全年適宜海浴時間在280天以上,素有“南方北戴河”美稱。南海之濱的兩顆明珠虎頭山和晏鏡嶺聳立區內,既是度假區的迷人景觀,又是兩座天然的觀景台,與陽光、白沙、碧浪、林帶交織成一幅如詩似畫、如夢似幻的南國海濱風情畫卷。
放雞島
呈橄欖形,東北、西南走向長2公里,最寬為0.91公里,最窄為0.10公里,岸線長5.96公里,最高頂端海拔135米(東北部),面積1.9平方公里,是電白縣23個島嶼中最大的海島。海島地段可分為四個類型:侵蝕剝蝕、低丘陵、沙灘、岩灘。由於長期受海蝕作用,基岩裸露,海蝕崖、海蝕糟溝,海蝕洞穴隨處可見。山坡怪石兀立,植被茂盛,景色秀麗。西北部海岸,沙質潔白鬆散,北部沿岸海域水深1.3米至2.0米,東南部沿岸海域水深2.6米至10米,海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可達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