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謂高天神城戰役,指武田信玄、武田勝賴兩代與德川家康圍繞著遠江高天神城而展開的爭奪戰。其中最大,也是最後的激戰是發生在天正八年(1580)六月至翌年三月,歷時半年多的攻防戰。
高天神城位於遠江國東端,即現在日本靜岡縣小笠郡大東町西側,築於小笠山的山脊要害之處。小笠山標高346米,其山脊向南延伸出許多分支,最南部距海(遠州灘)僅2~3公里。高天神城址所在地通稱鶴翁山,標高約130米,屬於小笠山的西南支峰龍今寺山(標高221米)。從城西峰的高天神社可以眺見遠州灘。
若以大井川(駿河、遠江的界河)和遠江中西部的天龍川為境,其間擁有榛原、小笠、磐田三郡的穀倉地帶,而小笠山山嶺與西側的牧野原台地就是控制這一地區的兩大主幹。當然,不可能僅以一座城的力量支配此地區,但高天神城的存在成為占其一角的重鎮,則是無可否認的。由此可以理解圍繞高天神城激烈爭奪的真正原因。
據傳說,早在建久二年(1191),土方次郎義政就曾在此構築過一砦。而關於高天神城築城的明確記載,則是在室町時代的應永二十三年(1416),由駿河守護今川范政在今川了俊的支持下建成。時值關東爆發“上杉禪秀之亂”的當年,築城當是支持關東管領足利持氏的今川氏加強領國防備的舉措之一。但是對今川了俊的亡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卒於應永二十七年,96歲;也有認為在應永十九年至二十五年之間死於遠江堀越,87至93歲),所以今川了俊與高天神城的構築是否有直接的聯繫尚存疑問。
高天神城所在的遠江國,在室町時代先後曾由同為足利將軍一族的今川、斯波兩家擔任守護職(1391~1401年為今川守護領國;1401~1476年為斯波守護領國)。應仁之亂(1467~1477)中,兩家分別從東、西兩軍(斯波義敏、今川義忠屬東軍,斯波義廉屬西軍),在遠江激烈爭奪。對於當地土豪的陣營劃分,其影響貫穿了整個戰國時期。
遠江最終成為戰國大名今川氏的分國。現在遺留下來的高天神城主或城代的名單,幾乎清一色地是今川氏帳下的武將,如創築的應永時代的城代山內玄羽正、明應年間(1492~1500)的淺羽彌九郎等。文安三年(1446),今川氏的重臣福島佐渡守基正成為城主;文明三年(1471),其子福島上總介正成繼領高天神城。福島正成以勇將聞名,永正十七年(1520)奉今川氏親之命任進攻甲州武田信虎的統帥,次年在甲斐上條河原的激戰中戰死(或說福島正成在花倉之亂中支持玄廣惠探而失敗,出逃甲斐,被武田信虎所殺)。福島正成死後,小笠原春儀任高天神城代,其後近半個世紀中,一直由這一脈小笠原氏(春儀――氏清――氏興――長忠,本領地在遠江馬伏冢城)守衛高天神城。
戰國群雄爭霸中的高天神城
高天神城在歷史上顯名主要在元龜(1570~1573)、天正(1537~1591)年間。戰國末期放眼天下的英雄武田信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間的爭霸戰與此城直接相關。
天文二十三年(1554),由太原崇孚斡鏇,武田信玄、今川義元、北條氏康三雄會面於善德寺,結成甲駿相三國同盟。同盟的締結使高天神城度過了一段平穩的時期,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直至永祿三年(1560)今川義元西上進軍,高天神城代小笠原氏興亦隨軍出征。
不期,五月十九日,義元在田樂狹間遭織田信長奇襲而戰死,雄心化作泡影。義元死後,強大的今川氏迅速衰微,甲駿相三國的勢力平衡終被打破。
永祿十一年(1568),暗中達成密約,欲以大井川為境瓜分駿河、遠江二國的武田信玄與德川家康各自向兩國發動進攻。弱化的今川氏已不堪一擊,頓時樹倒猢猻散,除了朝比奈泰朝、由比正純等少數矢志忠於今川者外,其餘家臣紛紛改仕武田或德川陣營。高天神城的小笠原氏也降於德川幕下。小笠原氏興之子小笠原彈正忠長忠(此人好像只在《太閤1》中出現過一次),有“大剛”之譽(意即天生神力,我見過有此譽的另一人是MD遊戲《太平記》中楠木帖第三戰出場的六波羅軍主將宇都宮公綱),姊川之戰中曾作為德川方的主力部隊之一,戰功卓著。
元龜二年(1571),武田信玄撕毀同德川的密約,出兵遠江,在周圍築起諏訪原城、田中城等,包圍了高天神城。但信玄看到小笠原長忠堅固防守的姿態,不願硬攻,僅一日就解除了包圍,留下內藤昌豐牽制,自統大軍經遠江掛川、犬居回信州伊奈高遠城去了。次年,已在三方原大破德川家康的武田信玄突然在西上途中病死,暫時緩解了家康的危機。
天正二年(1574),信玄的繼承人四郎勝賴再度大舉進兵遠江,五月包圍了高天神城。傳聞織田信長、信忠的大隊援軍正向高天神城開進,勝賴十分焦急,遂於六月十八日指揮大軍猛攻,仍未克。然而織田軍久久不至,濱松方面的德川後援也不見蹤影,小笠原長忠不免有些憤恨。此時在城的西峰築城的缺陷已被武田軍發現,城內守軍死傷枕藉,難以久支。武田方的岡部丹波守元信(又名五郎兵衛、真幸、長教)本是今川名將,桶狹間敗後臨危不亂而打動信長,領回主公今川義元屍首的事跡一度被傳為美談。憑著舊相識的關係,岡部說服了小笠原開城投降。這一天是六月二十八日,猛攻下的第十一天。
勝賴的喜不自勝可想而知。其有繼父志問鼎天下之心,苦於一直得不到以四名臣為首的宿老重臣們對自己實力的肯定。如今連父親都未能正視的高天神城,竟這般輕易地落入自己的手中了。欣喜之下,為了顯示自己的度量,特授小笠原長忠駿河富士郡下方(或說鸚鵡棲)俸10000貫(出手大方得驚人,我隨便翻了同時期幾個姓小笠原的知行,實在是不能比: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投靠上杉謙信,500貫;阿波守護小笠原氏一族的小笠原長政,阿波、贊岐、和泉二十四村3000貫;北條家臣小笠原康弘,相模西郡飯泉鄉180貫391文;同家家臣的小笠原彌六,相模西郡大澤鄉30貫400文),招往甲州隨身;其他德川方的歸降者也都放心不疑地任用。唯有家康派往高天神城的軍監大河內源三郎政局,始終主張徹底抗戰,不肯投降,被勝賴打入了城內的石牢。
然而,武田家在駿、遠的威勢也差不多走到盡頭了。翌年即天正三年(1575)五月,隨著勝賴的大軍在三河長筱城外的設樂原大敗於織田、德川聯軍,甲斐名門武田家的光榮便如同落日一般急轉直下,無可挽回。
大敗之後,原先正在三河境內圍攻築手、田嶺、岩小屋、鳳萊寺等砦的武田軍全部撤回甲斐,武田方在遠江的要害――二俁、諏訪原、光明等遂在德川家康的攻勢下逐一陷落。只有離駿河比較近的高天神城與小山城,在勝賴的幾次回援下碩果僅存。其間武田家內部對勝賴的信任開始動搖,天正八年(1580)起,穴山梅雪(武田親族)等人的曖昧舉動即其表征。
德川家康的圍攻與勸降
德川家康決意攻取高天神城大約應該在天正八年(1580)四、五月間。此前,高天神城雖然屢屢遭受德川的攻擊,但都算不上大規模的攻防戰。同年六月十日,家康布軍於橫須賀。從橫須賀至高天神城,地圖上的距離僅七公里。次日,在高天神城外圍巡視後,家康下令在鹿鼻、土方村的外能坂、毛森村的北火嶺各建一砦。這樣,加上先已築成的小笠砦、大坂村三井山砦、中村砦,為包圍高天神城而建的砦達六個之多。此外還有小笠山脊南方的馬伏冢、橫須賀等城,使高天神城成為完全陷入包圍的孤城。家康命成瀨吉右衛門一正督責六砦守備,又在高天神城外挖壕溝,從西北方向開始,經北至東、南,直繞至西南方向,轉了個270度。溝邊每隔一間(六尺,約合1.818米)距離設一人站崗,儼然是一隻螞蟻也不放走的嚴密姿態。而壕溝的90度缺口處,即城的西方,則正是各主力軍團配置之處。
高天神城的守將岡部丹波守、相木市兵衛,軍監江馬右馬允、橫田甚五郎等反覆商議後,向甲州送出一封從城主直至輕格武士聯名的乞援信。大意是信長、家康威勢難當,高天神城已不可再守,請求勝賴發兵接應出被圍兵將。送信人是城內的忍術名人向坂(也作“勾坂”)甚太夫。然而,軍監橫田甚五郎背著諸將士,另外又向勝賴送了一封密信,主張死守,如能吸引信長出動,請勝賴伺機雪長筱之恨,意即高天神城寧願成為拋給敵方的誘餌(個人覺得,密信的內容雖然激昂,充滿著愛國主義的情調,但實際操作上很難實現)。而勝賴與寵臣長坂長閒等計議後,採用了密信的方案,從而決定了高天神城將士的悲劇性命運。
當年十月十二日,家康為攻取高天神城再度從濱松出發,二十二日,下令已臨城下的榊原康政、本多忠勝、鳥居元忠等諸將正式攻城。高天神城素以堅固著稱,從現在叫做“大手口”的東峰正攻難度極大,而天正二年勝賴攻城成功主要是從西峰的弱點突破的。德川軍吸取經驗,也從西峰側的橘谷口開始攻擊。幕末的勘定奉行小栗上野介的祖先小栗又一,即是役取得一番槍功名者。
十月二十四日,圍繞高天神城的木柵悉數完成。此時城中兵將的鬥志依然旺盛,德川軍損失很大,轉而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消耗城中的存糧。於是,在雙方反覆的小衝突中戰事被拖到了天正九年(1581)。由於前一年十月糧道已被斷絕,城內的糧食逐漸短缺。雖多次向甲斐派出忍者送信,可是完全沒有援軍的訊息。
天正九年(1581)二月,武田勝賴與北條氏政對陣於三島,戰後直接撤回甲斐,未救援高天神城。德川家康見時機成熟,遂重施攻打今川家遠江掛川城時的故技,派家臣九島織部等為勸降使,以保全城中兵將的性命為條件,要求高天神城開城投降。
守城諸將的陣容如下:主將岡部丹波守,駿河岡部出身(今川重臣岡部正綱之弟),捨棄了衰退的今川家而改仕武田,是武田家駿州先方眾的重鎮;副將相木市兵衛,第四次川中島會戰中武田軍奇襲別動隊大將之一的相木市兵衛之後,本是信州先方眾;軍監江馬右馬允,飛騨豪強江馬家出身,原已出家為僧,被信玄召為武士;軍監橫田甚五郎,歷仕武田信虎、信玄兩代的名將橫田高松的養孫,原虎胤的實孫;孕石主水元泰,駿州先方眾(德川家康在駿府作人質時的鄰居,平素輕視家康);大戶丹波,上州先方眾;依田能登、栗田刑部,信州先方眾。另據推測,半數以上的城兵都是駿河兵。
除了橫田以外,都不是甲州的老兄弟。按說,這樣的陣容很容易投敵,可結果是城方拒絕了德川的勸降。岡部丹波守沒有投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條:
其一,據《甲陽軍鑒·品第五十五》載,高天神城守將致勝賴書中提及“悟得秋山伯耆守之故事”云云。東美濃岩村城主秋山信友,受信長、信忠大軍圍攻,答應信長以活命為條件的勸降,結果信長毀約,秋山及城兵全部被殺。言下之意,織田、德川方沒有信用,不可信。
其二,戰後判明身份的武田方戰死者,駿河武士占壓倒多數。而岡部等人的去留,本不是橫田一人所能壓制的。畢竟,生於戰國亂世的武士,行事完全可以不問道德,不擇手段。然而以岡部丹波守為首的已捨棄了今川家的駿河武士,卻沒有面目再次拋棄武田家。丹波守個人高潔的道德品行,無疑是發揮了重大作用的。
決死的突圍
城陷的前日,城方曾向家康提出某請求(內容不詳),家康許之。時幸若舞的名手幸若與三大夫在側,即為之歌《高館》之曲。少頃,一著茜羽織的年輕武士匹馬出城,向家康獻上十帖紙和一些織物,表示謝意。這位武士是有如女子般秀美的標緻少年,次日也英勇戰死了。
天正九年辛巳三月二十二日亥時半(約相當於深夜十一時),不願坐以待斃的城兵開始突圍。去除了戰死、餓死的人,城兵的總數已由原先的數千人驟減至七百餘人,被分作兩隊。一隊是孕石主水、大戶丹波、栗田刑部、森川備前、依田美作守等三百餘騎,由東峰的本丸處往龍谷突圍,因暗夜道路不明,不幸撞入德川軍挖好的深溝,幾乎全軍覆沒,戰後溝內塞滿了屍體;另一隊是岡部丹波守、相木市兵衛、橫田甚五郎等四百騎,從西峰現稱丹波曲輪處殺出,向西北林谷方向突圍。大將岡部丹波守在暗鬥中被德川方大久保部的士兵所殺,直至天明方被認出。
黑暗中德川軍不辨面目,只管捕殺。天亮後計獲首級七百四十餘顆,其中包括岡部丹波守、江馬右馬允、栗田刑部等人。孕石主水被大久保忠世的部下俘獲後斬首(對家康來說可謂雪了少年時的恥辱,另說孕石為自殺)。僅橫田甚五郎、相木市兵衛、依田能登等數人,九死一生,從險道逃回甲斐,受到勝賴的重賞(這位橫田甚五郎在武田家滅亡後出仕德川家,擔任軍監一直活到八十歲,可謂罕見的福將;而二十三日石川數正從高天神城石牢中解救出的大河內源三郎,整整八年不見天日,手腳都變得軟弱無力,其後在長久手之戰中戰死,與橫田相比之下非常不幸運)。
武田勝賴因放棄高天神城而家中威信盡失,急速衰敗,不過一年就滅亡了。
如果說天正十年(1582)三月一日信州高遠城之戰是最後妝點武田家的戰役,那么高天神城的這一戰,則是展示以岡部丹波守為首的駿河武士的志氣之光榮戰役。
補充:近年的歷史研究已經證實,高天神城內向武田勝賴(此時正與北條對峙)求援的請求到達之前,勝賴收到了來自高天神城的一封書信,乃言已有援軍不至之準備以及“主上不必救援,切不可因救援吾等而令主公深陷危局之中”等語,所以武田勝賴在接到求援書後決定不去救援。據此,高天神城在城池陷落前曾向德川家康提出降服請求,家康本欲接受,但是接到織田信長的直接命令——無視降服繼續圍城,因此德川家康無視降服請求繼續圍城。城內在等待數日後見降服請求仍不見回復,故決定決死突圍,結果如上文所述。這之中包含了織田信長的計謀:為了之後一舉攻滅武田,要盡一切努力製造出武田勝賴無意救高天神之圍的假象,以使武田家內部分崩離析。計謀成功後,拿下高天神城的德織方面大肆宣揚武田勝賴是因懼怕信長而不敢回援的謠言。一系列的計謀之後,武田家臣終於對武田信賴失去信賴,因而在1582年信長軍進軍甲信後接連投降,武田家徹底崩潰。同年3月11日,武田信賴在天目山自刃,武田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