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

一種詩歌理論,出自《二十四詩品》。

出處及解釋

原文:

畸人⑴乘真⑵,手把芙蓉⑶。泛⑷彼⑸浩劫⑹,窅然⑺空蹤。月出東斗⑻,好風相從。
太華⑼夜碧,人聞清鍾。虛佇⑽神素⑾,脫然⑿畦封⒀。黃唐⒁在獨,落落⒂玄宗。

注釋:

⑴畸人,即是“真人”,《莊子•大宗師》云:“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就是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是既無“機心”在胸、又無“機事”纏身的超塵拔俗之人,與世俗追逐名利之人有天壤之別。
⑵乘真,即乘天地自然的真氣而上升天界,故《說文》云:“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
⑶芙蓉,指蓮花,如李白《古風》云:“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⑷泛,不深入,對待事物漫不經心,超越之意。出自《莊子*田子方》“臧丈昧然而不應,泛然以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
⑸彼,那,那個。
⑹浩劫,大災難。
⑺窅然,深遠的樣子。出自《莊子*逍遙遊》“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⑻東斗,指二十八星宿之一。
⑼太華,西嶽華山,在今陝西境內。
⑽虛,空也;佇,立也。
⑾神素,指純潔心靈世界。
⑿脫然,超越。
⒀畦封,疆界。
⒁黃唐,黃帝、唐堯,這裡指黃帝、唐堯時期太古純樸之世。
⒂落落,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超脫世俗。

意義分析:

前四句,寫與自然同化的“畸人”精神境界,來說明“高古”的特色。“泛彼浩劫,窅然空蹤。”說的是畸人超度了人世之種種劫難,升入飄渺遙遠的仙境,浩瀚的太空中早已不見其蹤跡。遠離世俗,脫略人間,即是高古的畸人之精神世界。
中四句是描寫畸人升天后,夜空一片寂寞、空曠、幽靜、澄碧的狀態,是以自然風景來顯示高古的境界,月光是明朗的,長風是涼爽的,華山是幽深的,鐘聲是清脆的,這就是高古的“畸人”曾經所在的地方。“畸人”雖已升遷,而留下的這個環境仍充滿了高古的氣氛。上四句可以理解為詩人根據古代傳說的一種想像,中四句是對詩人所處環境的感受,
而後四句則是寫詩人與“畸人”相同的心理狀態。這兩句是說一種超脫於塵世、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獨寄心於黃帝、唐堯的太古純樸之世,傾身於玄妙之宗旨,而與世俗落落不相入。進一步寫高古之心態。

總體論述:

《詩品》所論“高古”,與劉勰之《體性》篇中所論“遠奧”有接近之處,這在於它們都體現了道家的玄遠之思,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但劉勰指的是廣義的文章之風格,雖也包括了詩歌在內,然而主要是指語言風格說的,而《詩品》則是說詩歌的意境風格,它更突現了高古的精神境界。嚴羽《滄浪詩話》中論詩之品則有九,其中有“高”,有“古”,有“雄渾”,有“飄逸”。“飄逸”接近於《詩品》的“沖淡”,而“高”、“古”則與《詩品》之“高古”較為接近。杜甫在《解悶》十二首之八中曾寫王維道:“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這是從儒家角度來看王維這樣避世隱居的高人,儒家也尊重像長沮、桀溺、許由、巢父、伯夷、叔齊這樣的高人,但是他們和道家心目中的高人、畸人還是有區別的。儒家的隱士只是不受名利的羈絆,不像道家的高人在整個心靈上超脫塵世。不過,在謝絕名利、超脫現實方面還是有一致之處的,所以莊子也很讚賞許由,多次說到堯讓天下、許由不受的故事。

例詩介紹:

李白的《山中問答》:“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沒有一點人世塵埃的污染,悠閒超脫而清淨高潔。

逐句分析

“高古”意境,在世俗筆法,真是有口難言啊。用逆向思維,以高對卑,用古比今,於是脫俗高企的特點,煥然而出。號稱“雲煙之鄉”的雲南玉溪市里有一座樓,就叫“高古樓”。當地民謠說:“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如此如此,高古二字,一則高,所謂“無枝老樹參天立”,登上高古樓,俯視一切;二則古,因此“道自王倪傳齧缺”(兩句詩出自曾國藩長子曾紀澤的詩集,王倪、齧缺都是上古賢人,王倪是齧缺的老師,因此有傳道一說),於俗不諧,抗懷千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
這一品,有別於詩品常用的“幽人”意象,這裡似乎更勝一籌,出現了“畸人”。所謂“畸人”,並非畸形人,現代人容易望文生義,因此提筆一辨。畸人是指在道家理想境界中具備了很高修養的人,外表上是肉身凡人,實質上卻近乎仙,《莊子&S226;大宗師》里解釋道:“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畸於人,有別於凡人,侔是相等、齊等的意思,與天相類,自然是仙界的仙人了。既然仙界來客,住世有日,終有一天要回故鄉,所以緊接著“乘真”——人”駕著真氣踏上歸途,就順理成章了。這裡的“真”是自然之道。《說文解字》釋“真”為“仙人變形而登天也”,道家說的“真人”也就可以與佛家的“佛”相提並論了。
那么,到底為了什麼,“畸人”要離塵而去,暫存疑,繼續往下看。畸人乘真,手把芙蓉,瀟灑風度,非神仙莫為。看李白的《廬山謠》:“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姑且看成是“畸人”為“朝玉京”而去吧;還是李白的《古風》篇:“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又是“畸人”衣帶飄飄的形象描寫。
泛是漂流的樣子。《詩經》里有“泛彼柏舟”,浩劫,是指人間世的苦難,佛家的說法萬千苦痛稱為一劫,所以,“畸人”離塵而去,辭別苦難的人間世,飄然遠行,莫知其蹤。窅然空蹤,窅同窈,狀深遠之象,這句是說畸人云游世外,不知所蹤,李白筆下的“虛步躡太清”也許就有這個效果。
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鍾。
這四句,真是意境描寫的佳作。月光環照,似乎給地面鋪上了素色錦被,月出東方,好風徐來,華山在夜色映帶之下,更顯蒼莽,而清夜時分自山寺飄來的鐘聲,蒼莽之外別有蒼涼,非俗非塵,非高古意境而不能。
解釋點古文化知識,東斗指東方。參見《雲藉七簽》:“五斗位者,陽明為東斗,丹元為南斗,陰精為西斗,北極為北斗,天開一星,以為中斗,上及玄冥。”記得這五斗,可以聯繫風水裡頭的六神來輔助,六神是六爻斷風水上的基本概念,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而中間是勾陳與滕蛇。而四神又各有美稱,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如此如此,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勾連深入,生生不息。當然,這裡就不鋪張了,只需要知道道家分一天為五斗,東斗位於東方。月亮從東斗出來,是說打東邊出來個月亮,微風輕拂,似乎是月出而風隨,如此景觀,縱非神仙境卻也仙意重重而來。
往下說,太華即為大名鼎鼎的華山,在陝西省渭南縣南。夜色為什麼是碧的?其實,生活的經驗,我們說夜是黑色的,而登高遠眺,空氣折射的不同,天色蒼碧,有別於塵氛的那種烏煙瘴氣。
這一節,描寫了畸人升天后,夜空一片寂寞、空曠、幽靜、澄碧的狀態,是以自然風景來顯示高古的境界,月光是明朗的,長風是涼爽的,華山是幽深的,鐘聲是清脆的,這就是高古的“畸人”曾經所在的地方。“畸人”雖已升遷,而留下的這個環境仍充滿了高古的氣氛。目見月出,身感風拂,耳聞鐘聲,眼、身、耳三根有識,道出了高古境象的感官知見。
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這一節,“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這前半節是說畸人具有純潔的心靈,能超脫一切跡象,寄心於太古,成為玄妙的化身,而這種高妙境界,古往今來,少之又少,取兩位超古人物作為標舉——“黃唐在獨”,黃唐是指黃帝和唐堯,陶淵明《時運》里說“黃唐莫逮,慨獨在余。”所謂玄宗,意指玄妙的法源,玄妙的宗旨,也就是俗語所說的“道”。這句是說,畸人啊,你的心靈是那么的虛靜,超脫於世塵之外。你寄心於純樸的太古時代,你之所處簡直就是玄妙的源頭所在。
舉彼說此,意謂“高古”的詩含思深遠且無跡可求。李白的《山中問答》:“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阮嗣宗(籍)詠懷,其旨淵遠,其屬詞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後來如射洪(陳子昂)感遇,太白古風,猶瞻望弗及矣。”根據司空圖所談的“高古”意境來看,阮籍詠懷詩也可以說是“高古”風格的具體例子。
上四句可以理解為詩人根據古代傳說的一種想像,中四句是對詩人所處環境的感受,而後四句則是寫詩人與“畸人”相同的心理狀態。虛,空也;佇,立也。神素,指純潔心靈世界。脫然,超越。畦封,疆界。這兩句是說一種超脫於塵世、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獨寄心於黃帝、唐堯的太古純樸之世,傾身於玄妙之宗旨,而與世俗落落不相入。進一步寫高古之心態。這種“高古”之作,可以沒有一點人世塵埃的污染,悠閒超脫而清淨高潔。
《詩品》所論“高古”,雖與劉勰之《體性》篇中所論“遠奧”有接近之處,都體現了道家的玄遠之思,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但劉勰所論,主要是指語言風格,而《詩品》側重於詩歌的意境風格,它更突現了高古的精神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