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動物實驗也證明治療性高CO2血症可減輕缺血/再灌注、機械通氣、內毒素所致的肺損傷。高CO2血症可在多個方面影響ALI/ARDS的病理生理,免疫功能及細胞分子水平的變化。
氣腹時,充入的CO2很快從腹腔吸收進入循環中。IAP較低,如1.33kPa時,CO2的吸收已經達到最大程度。充入的CO2及吸收的CO2隻能由肺排出體外。但是在麻醉期間,吸收的CO2較少排出體外,體內積聚的大量CO2要到甦醒期才能大量排出。大約有120LCO2貯存於體內,其中骨骼的貯存量最多。
CO2易溶於血,當CO2溶解後,溶液呈酸性。為了避免高二氧化碳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在充入CO2時病人每分鐘通氣量應增加30%。最好是通過增加潮氣量及保持呼吸頻率來滿足每分鐘通氣量的增加。肺部的潛在疾病會延遲CO2的消除,且術後需要較長時間的呼吸支持。
氣腹時,如果保持恆定的通氣量,呼氣末CO2(etCO2)濃度會隨時間的延長逐漸升高,充入CO240min後達最大值。呼氣末CO2呈平台相時,腹腔吸收的CO2與通氣排出的CO2達到平衡。此後,CO2開始在體內積蓄。ASAⅠ-Ⅱ級的病人即使維持正常的通氣量,術後呼吸性酸中毒及CO2排出量增加也會持續1h以上。因此肺貯量受限的病人,如患肺氣腫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術後過早的撥管促使自主呼吸時易出現高二氧化碳血症及酸中毒。在腹腔鏡手術時,必須監測etCO2。測定的etCO2值與動脈血中的CO2分壓(PaCO2)相關性並不是非常好,尤其是病人患肺部疾病時,CO2氣腹、IAP升高及麻醉使這種情況更為明顯。etCO2輕度的升高並不能準確的反映動脈血高二氧化碳及呼吸性酸中毒的程度。因此,對於有肺部疾病的病人推薦套用動脈血氣監測。
在甦醒期仍需輔助通氣,以排除吸收的CO2。延長術後機械通氣的時間對於肺部疾病患者是有益的。雖然術中已對這些病人實行過度通氣,但仍存在高二氧化碳血症及酸中毒。因此對於這類病人,必要時需改行經腹膽囊切除術。
相關資料
日本科學家最近報告,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在全麻下,腦血管對高二氧化碳血症的擴張反應受損。而且這種損傷與患者糖尿病病情的嚴重性直接相關。來自Gunma大學醫學院的YujiKadoi等人在今年十月份出版的《美國心臟病學會:中風》雜誌上寫到:“究竟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調節功能是完好的,還是受疾病嚴重性的影響現在還存在爭論。”
在本研究中,科學家調查了30名糖尿病患者,同時選擇30名年齡相當的非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這些患者依次接受選擇性手術治療。
經耳都卜勒檢查結果顯示,在誘導麻醉下,兩組患者對CO2的絕對反應性和相對反應性都存在顯著差異(p<0.01)。在對照組中,絕對CO2反應性為2.8,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1;在對照組中,相對CO2反應性為6.2,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5。另外在伴發視網膜病變和不伴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CO2的絕對反應性和相對反應性也存在顯著差異(p=0.002)。
研究人員指出:“為什麼視網膜病變的存在會影響糖尿病患者腦血管對CO2的反應性,但是曾經有人報告,由於視網膜是由前腦發育而來的,因此視網膜的血循環能夠代表腦血管的血循環狀況。”Kadoi告訴路透社記者說:“另外一項研究顯示,絕對CO2反應性與患者體內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呈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說,控制血漿中的糖含量對於預防大腦自我調節功能的損傷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