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位置](/img/0/50b/nBnauM3X3QTM0ETO5EDN4AjN0ITM1MTO0QDMwADMwAzMxAzLxQ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歷史上駱馬湖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宋史·高宗本紀》載:“紹興五年(1131)四月金將度淮,屯宿遷縣駱馬湖。”《淮安府志》載“舊作落馬,受沂蒙諸上之水匯為巨浸。”駱是“樂”與“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紮得名。
駱馬湖地跨徐州、宿遷兩市結合部,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揚河灘(宿遷市)閘口,直線長27公里余: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蘼--嶂山嶺,平均寬13公里,總面積37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當蓄水位23.0米時(古黃河基地),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線東南部水深5.5米,庫容量為7.5億平方米。《邳州志》對駱馬湖的形成記載:“川莫於河,侵莫於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奪河徒沂不南往、運既開,齊魯諸水挾以東南莒、武、沂一時截斷。堤閘繁多,而啟閉之務殷,東障西塞而川脈亂矣”。明代後期萬曆年間黃患對泗運壓抑和蹂躪愈演愈烈,為保障漕運,明採取避黃開之舉,自河開挖後,運北沂武諸水由於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尋找出路,由於自然條件,最後壅於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帶.因東去有嶂山嶺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黃墩湖、嶼頭湖等幾個小湖連成一體,形成里駱馬湖。
形狀
![駱馬湖](/img/e/a5f/nBnauM3X2MjN5czNyETNwkTN3QTMwcTOzkDOzQTNwAzMxAzLxU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駱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水人泗瀦於直河口以東、泗水以北、馬陵山西側的一片窪地上,形成四個互不相連的小湖,屬典型的地殼運動的構造湖。位居中間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頭湖, 東北部的叫埝頭湖,南部的叫駱馬湖,人湖河流集中在西北側,以沂水為主。黃河侵泗奪淮以後,泅水河床逐漸淤高。至明代後期,原入泅水的沂水嚴重受阻,被迫滯瀦於此,致使4個小湖連成一片,統稱駱馬湖。清朝及其以前,沭水西支曾會沂入駱馬湖。泅水在徐州以北形成南4湖,洪水亦下注駱馬湖,從而使駱馬湖水域逐漸擴大,成為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大型湖泊。從明清到建國初期,駱馬湖還是滯洪的過水湖。共和國成立後,導沂工程為解決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將駱馬湖建成臨時水庫,汛期盛水,汛後種麥。1958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並報國家水利部批准,將駱馬湖改為常年蓄水庫,汛後蓄水興利。從此,駱馬湖勃發生機,譜寫新的篇章。它成了防禦沂、泗洪水,確保下游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了這個地方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資源寶地。
魚類
駱馬湖水多來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無工業污染,常年水體清澈透明,湖灘淺水中生長密密扎扎的蘆葦和眾多浮游生物,為魚類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湖中魚類多達56種,尤以銀魚、青蝦、螃蟹、龍蝦最佳。駱馬湖銀魚,通體潔白透明如美玉,形狀如根根銀條,肉質細嫩鮮美,有"水中白銀"、"水中人參"的美譽。金梅牌冷凍銀魚等遠銷亞、歐、美洲和我國港、澳、台地區。駱馬湖生產的大青蝦,色青、個大、皮薄、肉飽,名聞遐邇。以此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醉蝦",別有一番風味,對食客頗具誘惑力。駱馬湖螃蟹,個體碩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似金,是一種難得的風味佳肴。
歷史文化
駱馬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該湖位於宿豫縣、宿城區西北部,今天的曉店鎮東北部,有青蓮崗文化遺址。秦漢時期,這裡設縣,東晉稱郡,唐太宗寶應元年改縣名為宿遷。萬世傳頌的抗秦英雄西楚霸王項羽,就出生在駱馬湖東南七八公里處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項里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乾隆行宮,坐落在駱馬湖西岸的皂河鎮內。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瀾龍王廟祭祀,並在此留宿,故此廟稱為乾隆行宮。當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處"的名句。當你遊覽乾隆行宮後,就會覺得她象北京故宮的縮影。駱馬湖中的小島戴場,四面環水,島上風情美,魚宴味道鮮,人們稱它為"東方小威尼斯城"。駱馬湖東岸的馬陵山上,古有秦漢時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將薛仁貴東征的"藏兵洞",宋朝名將韓世忠屯兵抗擊金兵的宋營等古蹟,今有宿北大戰許多遺蹟,如宿北大戰指揮部遺址"三仙洞",著名峰山戰鬥遺址,馬陵山公園陳毅題寫塔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土紀念塔"等。周圍看點
![駱馬湖](/img/d/cf4/nBnauM3X4MDNwQDN0ETNwkTN3QTMwcTOzkDOzQTNwAzMxAzLxU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傍晚,夕陽慢慢地向湖底墜落,灑下千絲萬縷金線,給湖面塗上一抹抹金輝。湖面如懸立在天邊的巨幅風景畫屏,那望不到盡頭的蘆葦灘,葦花隨風飄蕩;滿載而歸的漁船,鮮魚活蝦在艙中蹦蹦跳跳;勞作一天的人們哼著小曲,向溫馨的湖中小島靠去。駱馬湖開始靜下來了,甜甜地睡了。然而,當他揉著惺忪的眼睛迎接噴薄而起的朝陽的時候,整個湖上的喧笑又開始震撼雲天了!駱馬湖將有更加繁榮美麗的明天。在西起楊河灘、北至曉店的湖濱,一個"北戴河式"的度假村,正在由規划走向現實,它將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讓更多的人飽覽這一帶湖光山色之美。
特產
駱馬湖銀魚
![駱馬湖](/img/6/3ee/nBnauM3X2QDM5AzN4QTMzkTOyITM4MjM3kTMwADMwAzMxAzL0E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銀魚是駱馬湖魚類中纖細含羞的清麗少女,它婀娜多姿,小巧可愛。
除兩隻黑珍珠似的明眸外,通體透明,看不到骨頭和內臟。它游於水中,與水一色,有時近在眼前,卻隱身似的不可見。出水後,潔白晶瑩,加工製成銀魚乾恰似銀條,色如瓊脂,故不論鮮魚和魚乾都易配菜。銀條兒和綠色蔬菜相襯,清清白白;與紅辣椒、紅莧菜烹炒紅白相間:銀魚炒雞蛋金銀相配;銀魚拌冬粉銀條銀線;銀魚雞蛋羹色彩艷麗,汁濃味鮮。鮮銀魚肉質細嫩,易熟易烹調。多年來,駱馬湖銀魚一直享譽國內外市場。國際市場由原來的日本逐步擴大到亞洲各地及歐洲、美洲和澳大利亞。在國內,銀魚是各大賓館宴席上的名菜,現已製成金梅牌、太湖牌凍銀魚。198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遠銷世界各地,2006年 10月在江蘇省首屆旅遊商品博覽會上被消費者評選為“最受歡迎的江蘇旅遊商品”。駱馬湖鹹鴨蛋
![駱馬湖](/img/c/aff/nBnauM3XyADNzIzN5YTMzkTOyITM4MjM3kTMwADMwAzMxAzL2E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駱馬湖鹹鴨蛋是採用駱馬湖自然放養鴨所產的新鮮蛋精製而成,其特點:蛋黃橘紅、油多、沙、香,真空包裝,開袋即食,品質特優。
駱馬湖螃蟹
駱馬湖螃蟹產於江蘇省宿遷市西北部的駱馬湖。駱馬湖是宿遷生金長銀的
![駱馬湖](/img/e/512/nBnauM3X1gjN2MDO2gTMzkTOyITM4MjM3kTMwADMwAzMxAzL4E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駱馬湖盛產螃蟹、青蝦、銀魚等幾十種水產品。
駱馬湖大螃蟹,個體碩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似金,是一種難得的風味佳肴。
駱馬湖小乾魚
![駱馬湖](/img/f/362/nBnauM3X3EzN0MTOxIjMzkTOyITM4MjM3kTMwADMwAzMxAzLyI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原料:小乾魚100克、紅辣椒50克、油、鹽、姜、醬油適量
烹製:紅辣椒洗淨切段,小乾魚洗淨略泡泡,姜切片
熱鍋放油,放入薑片,紅辣椒炒兩下,加進小乾魚,辣椒好了起鍋,一盤香噴噴的炒小魚乾就好了
改名風波
![惹事的廣告牌](/img/7/6d6/nBnauM3XwITOzIDNxETNyYDN3ITM3IjN0gDMwADMwAzMxAzLxU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馬上湖”頻現廣告牌](/img/0/cb0/nBnauM3X3EjN1gDM2ETNyYDN3ITM3IjN0gDMwADMwAzMxAzLxU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清清的駱馬湖啊,一望無窮,站在那湖岸上,從西望不到東。秋水養肥蝦和蟹,碧波懷抱菱和藕,豐收的漁歌一聲聲唱到我心中。”2005年1月5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響了這首《清清駱馬湖》,一時間,美麗的駱馬湖成了古城宿遷的一張名片。可是,最近2010年年初卻鬧起了一場駱馬湖“改名風波”: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馬上湖”!原因據說是因為“駱馬”諧音“落馬”,“犯了忌諱”。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看到宿遷市區發展大道運河橋北側的一塊巨型廣告牌上高高掛出了“馬上湖”的字樣,這幅照片被貼到網上後,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遭致輿論一片譁然。
之後記者再次趕到這塊巨幅廣告牌下,發現巨大的廣告布已被撤下。據附近的居民介紹,廣告牌上原寫著:“游馬上湖,馬上有福,全力爭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據了解原來湖濱新城所有的公車站台上,“駱馬湖”站都被改名為“馬上湖”站,並有醒目的“宿遷馬上湖”字樣。而候車亭的玻璃櫥窗里,有關於“馬上湖”的宣傳是:“馬上湖,行運之湖,行則有運。馬上湖行走十幾公里的大運河,馬上湖和大運河血脈相通,可以走大運、過福運關、游轉運之地、看大轉機,是謂行運之湖。”
現在,這些關於“馬上湖”的文字也已經全部不見蹤影。在這幾個公交站台上,本應註明站台名和宣傳內容的玻璃櫥窗只剩下了架子,裡面留下了夜晚照明用的日光燈棒,保存著的廣告語是“好運湖濱,福地新城”。
可見,這個改名事實上已經處於半夭折狀態。而且,這次的改名應該不是官方行為。當地官方的《宿遷日報》連續發表了4篇文章討論“駱馬湖改名”,文章的傾向很明顯:反對。市公交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站台是有關單位建的,名字也是他們改的,我們公司車上標的站點還是‘駱馬湖’。”市級機關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是:“只要客商到宿遷,我總是帶他們去駱馬湖。現在一些標牌名稱改了,客商問我改名原因,我都很尷尬,不知怎么解釋才好,難道說是因為讀音叫‘落馬’?人家根本就沒往這上面想,駱馬湖在外還是很響的。”
在得知有人將駱馬湖改名“馬上湖”後,網友“西楚藝人”在部落格中回憶說,“有此想法早已不是現在了,多年前就有熟悉的官員對我說,駱馬湖這個名字不吉利,特別是有其他地方的領導來到宿遷後,不少人比較敏感這個名字。”
宿遷當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確實在數年前,就有人提出為駱馬湖改名,當時一位房地產開發商到宿遷投資後,到駱馬湖邊遊覽時,一聽湖名頓時蹙眉說:“駱馬湖,落馬,還沒開業就落馬了,名字不吉利。”因此這位開發商找到有關領導,建議駱馬湖改名。這位領導當時很謹慎,建議徵詢有關部門意見。結果是有關部門明確答覆不同意。
駱馬湖改為“馬上湖”並沒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認可。駱馬湖改名源於2009年一位據稱是旅遊策劃專業人士到宿遷所作的一場“駱馬湖旅遊文化”專題講座,其在講座中提到,駱馬湖可改為“馬上湖”,後來又作了專題策劃,將駱馬湖改為“馬上湖”。而該位“策劃大師”就是號稱“中國旅遊策劃新一代掌門人、中國十大策劃人第一名、策劃最高獎‘金鑰匙’持有者”的熊大尋。在百度上有專門的“熊大尋”詞條:“已成功策划過大理、香格里拉、昆明、石林、井岡山、南嶽衡山等中國王牌旅遊城市!”“熊大尋是上帝派來做策劃的!”“十分鐘挽救了2個億的投資!”筆觸近乎瘋狂。
熊大師的改名依據還是跟諧音有關:“馬上湖”諧音“馬上福”。一位當地市民展示了他保存的某單位網站的《戴場島水上旅遊區簡介》的內容:“天福島(戴場島)為浩瀚馬上湖上一座最大的島嶼,宿遷擁有江蘇省四大淡水湖之二,頭頂馬上湖(駱馬湖),腳踏洪澤湖,是洪福齊天的福地,從宿遷政區圖上可以發現,宿遷陸地如同一匹駿馬,而駿馬頭上水域極像放飛一隻蝙蝠,它們相依相伴,故曰馬上湖,馬上福。”
《簡介》最後做了美好的規劃:“馬上湖天福島和地福島,大觀園和觀音菩薩的保佑必定能與皂河廟會、乾隆行宮、漁火街、菩提寺、休閒目的地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得到可觀的效益。經有關專家預測,年收益率預計可達18%以上。”
在這篇官方的網站內容里,原來的駱馬湖和戴場島都在一開始加了括弧,成了馬上湖和天福島的補充說明,到後來連括弧也沒有了。之後記者試圖再次打開這篇文章的網址時,發現原先的內容已經沒有了。
駱馬湖悄然變身“馬上湖”,在宿遷當地引發的反響很大,遭到了市民、網友、專家和業內人士的一致反對,有網友評價改名為迎合庸俗的封建迷信心理,這樣的媚俗太不應該。
久居湖邊、以打魚為生的馮大爺說,自己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湖邊,叫駱馬湖也習慣了,突然聽到馬上湖,感覺很不舒服,好似以前的生活過往一下子被切斷了,但改不改名,自己還是要靠捕魚來生活。在宿遷市區,一位市民聽說後啞然失笑,他說自己愛好打麻將,“馬上湖,是不是說打麻將時馬上胡牌啊?看來改名字的人肯定喜歡打麻將!”
更多的網民在網上發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一位網名為“理想之城”的網友意見頗有代表性,“撇開駱馬湖需不需要改名暫且不說,即使真的要改名,也不應該如此隨意,也要徵求專家和市民的意見,起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名字,而不應該牽強地因為諧音‘落馬’,而改這么俗氣的名字。一點文化底蘊都沒有!”
宿遷一位學校老師表示,“駱馬”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鯀而命名的,“駱馬”就是白馬,鬃毛為黑色,《詩經》中就有“駱馬”這個詞。這位老師表示,地名傳承千年,已有了文化積澱,不應隨意更改。
當地的一位對地名更改頗有研究的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地名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穩定。必須命名和更名時,應當按照本條例的原則和審批許可權報經批准,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這位業內人士說,駱馬湖屬於徐州和宿遷兩市共有水域,如果需要改名的話,應該由兩市共同行文,報國務院批准,因為地名涉及版圖等多個方面,改起來比較麻煩。“地方上不能隨意更改,‘馬上湖’說法出現在廣告牌上,是非法的”,這位業內人士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