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元光

駱元光

駱元光,732年生於中亞安息國,原名李元諒,唐朝中葉名將,卒於793年。

人物簡介

駱元光(732—793),中亞安息國(又名帕提亞,今伊朗)人,唐朝中葉名將。
原名李元諒,本姓安,因父輩來中國經商,居住長安,少年時為宦官駱奉先收養,改名駱元光,身材魁偉,美須髯,有勇有謀。初為宿衛軍士,因軍功任太子詹事,上元元年(760),升任鎮國軍節度副使,駐屯潼關十多年。建中四年(783),原盧龍節度使朱泚發動叛亂,攻入長安,唐德宗逃往奉天。駱元光從潼關前往救駕,克復華州(今陝西華縣),升任華州刺史、御史大夫、鎮國軍節度使,不久,加官檢校工部尚書,封武康郡王。次年,與副元帥李晟等人聯合收復京城長安,迎德宗還宮,加官檢校尚書右僕射,食邑七百戶。

歷史

貞元三年(787),吐蕃與唐請求和盟,將和盟地點定在平涼。駱元光隨和盟代表渾減駐軍潘原(今四十里舖鎮曹灣村),他認為盟所距離潘原六七十里,吐蕃人多詐,如有緊急情況,無法知道,希望在更接近盟所處駐軍,以防不測,渾減不同意。渾減走後,駱元光到盟所二十多里處駐軍。平涼劫盟事件發生後,殺死宋奉朝等人,渾減一人奪馬急走,吐蕃騎兵緊追不捨,幸得駱元光之兵接應,始得生還,吐蕃見駱元光嚴陣以待,方才退兵而去。後唐德宗為駱元光賜姓李,改名元諒。
 貞元四年(788)年春,駱元光任隴右節度使,駐守良原(今靈台縣梁原鄉),先後修築良原城、崇信城,實行軍屯制度,發動軍民開墾大量田地,每歲收粟菽數十萬斛,保障了軍需,修築連弩台,派偵探了解敵情,加強軍事防禦,強有力地保衛了唐朝江山。貞元九年(793)十一月病逝於良原。
 駱元光在平涼一線活動了十年時間,這裡留有大量與他有關的歷史遺蹟,如崇信縣的養馬廄、康王井、元諒寢宮、元諒墓,靈台縣的“黑水珠”(河堤)、烽火台、良原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