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人物
嬴駟
姓氏:嬴姓,趙氏,名駟。出生日期:公元前356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11年
在位時間:公元前337年—前311年
出生地:秦國鹹陽
別稱:秦惠王、秦惠文君
人物簡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張儀
出生日期:未知逝世日期:公元前309年(一說前310年)
出生地:魏國安邑張儀村
人物簡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cp事件
設計初遇
張儀和蘇秦一起師從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之術,蘇秦一直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離開鬼谷子先生後,就去遊說諸侯實行合縱連橫的策略。蘇秦得到趙肅侯的重用,去遊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憂慮秦國藉機攻打各國,瓦解聯盟,便設計派人勸說張儀來投奔他,但明面上並不理會他,甚至當眾羞辱他。
張儀一氣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投奔秦惠王,以謀大業。
蘇秦在張儀離去後,拿出金錢車馬,派人悄悄跟隨張儀,暗中幫助張儀到達秦國,順利地見到了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任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同商討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
君相初始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守軍投降。張儀獻策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勸告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非常仁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於是,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擁戴稱王
秦惠文君十四年(公元前324年),在秦國擔任了四年相國後,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王元年。秦惠王二年(前323年),張儀擔任將軍,領兵攻取了陝邑,在上郡修築要塞。
魏國任相
秦惠王二年(前323年),秦惠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的相國在齧桑(地名)會盟。回國後,張儀被罷免秦相職位,為了秦國的利益去魏國當了相國,打算使魏國首先歸附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魏國,但魏王不聽張儀的建議。秦王憤怒之下,派兵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兩城,同時暗中給張儀比過去更加豐厚的待遇。張儀感到慚愧,覺得沒有什麼作為匯報。
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勸說魏襄王,魏襄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和秦國交戰,魏國戰敗。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遊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依附秦國。於是,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請求與秦結好,讓張儀擔任中間人和解。
二任秦相
事成之後,張儀回到秦國,重新出任國相,繼續為秦王效力。秦惠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國又背棄了秦國加入合縱盟約。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曲沃。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魏國再次臣事秦國。連橫破縱
秦王欲一統六國,張儀便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前往各國遊說,各國紛紛歸順於秦,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在出使楚國時,因為危機暗藏,秦王憂心不已,不欲讓張儀出使,張儀憑藉一番妙語打消了他的顧慮。遺憾歸去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返回秦國報告,還沒能走到鹹陽的時候,秦惠王就去世了,埋在鹹陽北原。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張儀在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逝於魏國。
cp史實
儀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倫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去王業遠矣。”——《史記·張儀列傳》
cp年表
公元前381年(秦獻公四年) 嬴渠梁出生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元年) 太子渠梁繼位,號秦孝公,時年21歲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 秦孝公命商鞅頒布《墾草令》,預備全面變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六年) 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變法開始,期間與太子駟產生衝突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八年) 嬴駟出生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君元年) 太子駟繼位,號秦惠文君,時年24歲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君元年) 秦惠文君誅殺衛鞅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君五年) 立陰晉人犀首為大良造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君八年) 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魏以河西地予秦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君九年) 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皮氏及焦、曲沃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君九年) 嬴盪出生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君十年) 秦惠文君拜張儀為客卿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君十年) 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君十年) 張儀遊說魏王,魏國被迫割讓上郡十五縣,因以張儀為相
公元前327年(秦惠文君十一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十三年)魏襄王、韓宣惠王互尊為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十三年)秦惠文君派張儀討伐並占領了魏國的陝,並修築了上郡要塞
公元前324年(秦惠王元年) 張儀相秦四年,嬴駟自立為王,號秦惠王
公元前323年(秦惠王二年) 張儀與齊、楚相國在齧桑會盟
公元前322年(秦惠王三年) 張儀至魏國擔任國相,欲使魏國臣事秦國,魏惠王不肯
公元前319年(秦惠王六年) 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遊說魏襄王,魏襄王亦不聽從,遂秦攻魏
公元前318年(秦惠王七年) 樂池被秦惠王任命為秦國的相國,次年,樂池罷相,張儀復相
公元前318年(秦惠王七年) 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國敗韓國申差,斬首八萬二千。
公元前318年(秦惠王七年) 義渠乘機起兵,擊敗秦軍於李帛之下
公元前317年(秦惠王八年) 張儀再次遊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魏國遂宣布退出南北合縱,張儀復為相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九年) 秦惠王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
公元前315年(秦惠王十年) 韓太子蒼來秦為質,同年伐取韓石章、趙將泥、義渠二十五城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十一年) 魏國再度背棄了秦國加入合縱盟約,秦國便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曲沃
公元前313年(秦惠王十二年) 魏國再次臣事秦國
公元前313年(秦惠王十二年) 秦惠王欲攻打齊國,但憂慮齊、楚聯盟,便遣張儀相楚,誘使楚國絕齊
公元前312年(秦惠王十三年) 秦惠王聯合韓魏攻楚,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秦國要挾楚國,若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便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又去遊說楚懷王,楚懷王遂背離合縱與秦結盟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遊說韓王,事成之後回國,秦惠王賜給張儀五座城邑,並封他為武信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繼續勸說齊王與秦結盟,齊湣王答應了張儀的建議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離開齊國,向西到趙國遊說趙武靈王,趙武靈王答應了張儀的建議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又向北到了燕國,遊說燕昭王,燕昭王聽信了張儀的建議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十四年) 張儀返回秦國報告,還沒走到鹹陽的時候,秦惠王去世,埋在鹹陽北原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 太子盪繼位,號秦武王,時年19歲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 諸臣不斷詆毀張儀,齊國也派人來責備張儀,諸侯們紛紛重回合縱聯盟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 張儀離秦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逝於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