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馱炭的毛驢走在山道上
【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姓名】葉延濱
【文學體裁】詩
詩詞原文
馱炭的毛驢走在山道上
道路有道路的性格:坑窪。
毛驢有毛驢的性格:疲塌。
我的性格,走山路愛唱歌
一廠臉厚不怕嗓子啞!
“青線線來藍線線,
藍格英英的采呀……”
“挎洋槍,騎白馬,
當紅軍的哥哥回來啦……”
“解放腳走起來一陣風,
大辮子剪成個齊刷刷……”
老驢,破筐,少年,
雖也似“古道西風瘦馬”,
這心境偏偏瀟灑,
——像走入黃胄的風俗畫!
這路,走過赤衛隊的兵馬。
這筐,裝過保育院的娃娃。
莫非扛梭標的父輩也唱這些歌,
聲音山路錄下,
心勁山溝留下,
兒子來走,踩著錄音機的閘?!
拾野菜的光屁股娃,
聽愣了,荊條籃子滾下山崖。
“這知青哥哥瘋啦,
還唱哩,穿一件露肉的褂……”
山道上有一個趕驢的少年,
天蒼蒼地茫茫,一幅千年古畫。
不對,扎白羊肚手巾的腦袋裡——
裝著哥白尼,司湯達,
史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
黑格爾的辯證法……
道路坑窪,毛驢疲塌,
咱偏不唱“斷腸人在天涯”!
苦日子,吹醒發昏的腦瓜,
感謝你,延安,窮家!!
鑑賞
詩的開頭不寫別的,專門從“性格”切人,立刻顯得以少勝多、觸目驚心,而“我”那“走山路愛唱歌”的模樣,則是生動場地表明“我”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已經樂觀灑脫地和當地融成一片了。
有了以上這個好的開頭,底下第二、三、四、五各節就圍著“唱歌”多方展開了。第二節引用了一些信天游的歌詞,生動明快,使人恍如回到了戰爭年代。第三節轉換筆鋒,舉出元代散曲名句“古道西風瘦馬”,和當代著名畫家黃胄的陝北風情畫相對比,從風土上升到“心境”,從生活進入了“藝術”,讀後感到別開生面,餘味不盡。第四節索性把歷史和現實銜接起來,既然“山路”錄下廠“父輩的歌”,山溝留下了“父輩的(乾)勁”,那放在當代青年人面前的答案只能是承前啟後,繼續向前。第五節出現了一個“拾野菜的光屁股娃”的特寫鏡頭,既幽默生動,也增加了活潑的生活氣息,表明並不是詩人一個人在現場自演自唱。作為一首具有一定敘事成分的抒情詩,適當增加一些特寫鏡頭,是有助於增強表現力的。有了以上大量的描寫和鋪墊,詩的最後兩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別看“我”照舊“扎牡羊肚手巾”,“我”的頭腦里已經裝著哥白尼、司湯達、史特勞斯、黑格爾……見儘管革命和建設受到挫折,但今非昔比,時代畢竟向前發展了。盡管延安地區依然貧窮,但知識青年到延安也決不會白跑一趟,他們正在覺醒起來,大聲呼喚:“苦日子,吹醒發昏的腦瓜!”
作者簡介
葉延濱,1948年11月17日生於哈爾濱,在成都讀國小,在涼山西昌讀中學,在延安插隊,在富縣總後軍馬場當牧工、倉庫保管員,後陸續當工人、工廠團委書記、文工團創作員及新聞報導幹事等。1978年考入大學,在校期間獲全國詩歌獎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2年分配到四川作家協會《星星》詩刊任編輯、副主編、主編共12年整。1994年調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系任系主任、教授。1995年調中國作家協會任《詩刊》副主編、常務副主編、主編及編審,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作品曾獲中國作家協會(1979-1980)優秀中青年詩歌獎,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新詩獎,以及北京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四川文學獎等近50項省以上文學獎,部分作品翻譯為英、法、德、意、馬其頓、波蘭等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