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佰利

馮佰利,男,1966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鑑定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農學院植物資源與生產教研室主任,《蕎麥動態》編委。

基本信息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男,1966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鑑定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宗糧豆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領域或方向

致力於小雜糧栽培、育種、品種資源以及作物優質高產生態生理技術、作物品質生理以及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研究。

工作學習簡歷

1、學習簡歷 
1986年9月-1990年7月:西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大學本科,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西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9年9月-2003年7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農學博士學位。 2、工作簡歷 
1990年7月-1999年8月:西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99年9月至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學術及科研成果

1990年以來致力於糜子、蕎麥、食用豆等小雜糧栽培、育種、品種資源以及作物優質高產生態生理技術、作物品質生理以及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主持陝西省項目-陝北特色雜糧生產技術示範(2009K03-03)綠豆、小豆、雜豆新品種引進、鑑定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2001020401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唐仲英育種基金(2009-2012)等,參加國家小宗糧豆品種區域試驗(1998至今),科技部蕎麥、豆類高效利用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2006BAD02B06、2006BAD02B08),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2009-2013),農業部行業計畫(200903007、200903008),科技部863計畫(2006AA100201),農業部雜糧免耕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跟蹤研究(2006至今),陝西省小雜糧產業體系(2009-)等。
參與選育苦蕎新品種西農9920、西農9909、西農9940,芸豆新品種深紅芸豆小黑芸豆、紫圓芸豆、大紅芸豆、小紅芸豆等,豌豆新品種西豌1號,綠豆新品種西綠1號,苜蓿新品種西農9707等。
主編、參編《中國小雜糧》、《主要農作物起源與發展》、《中國旱地農業》、《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指南》、《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研究》、《第十屆國際蕎麥會議論文集》、《糜子》、《農業推廣學》、《科學研究方法》、《作物學》、《榆林小雜糧》、《寧夏小雜糧》等教材和著作,實驗指導書4本;在《Physiol Plant》、《生態學報》、《作物學報》等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70餘篇,參與創建中國小雜糧網站。
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馬鈴薯脫毒種薯技術2002獲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第3位);五十萬畝脫毒馬鈴薯豐產示範田建設2004年獲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第5位);本科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創建及其套用研究2006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3位);高黃酮苦蕎功能產品研發2005年獲陝西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二等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農業推廣學》精品課程2005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精品課程(第1位);美國苜蓿3號新品種引進與示範推廣2008年獲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2位)。獲新型實用專利2項。
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
承擔本科生《植物生產學》、《作物栽培學》、《農業推廣學》、《植物資源調查》、《植物化學》、《植物多樣性分析》、《學科導論》、《科研基本方法》等課程的講授任務。承擔研究生《植物資源開發理論與技術專題》、《植物資源學》《植物安全生產》等課程講授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