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
工程師們連通兩條水道的最初構思,早在1919年即已提出,而羅騰湖(Rothensee)升船機及大橋錨碇也於1938年安裝就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設工程被推遲。隨後的冷戰時期,德國分裂,該項目被東德政府無限期地擱置下來。
德國重新統一後,隨著道路交通重大工程規劃的編制,水橋再次成為一個優先項目。建造於1997年開始,經過六年時間的建設,耗資5億歐元,巨大的水橋,現在連線柏林的內陸港與萊茵河沿岸港口。為使運輸船舶得以跨越易北河而建設的這龐大的“浴缸”,共耗費了2.4萬噸鋼材和六點八萬立方米混凝土。
直到水橋於2003年10月開通運營之前,在米德蘭運河和易北河-哈維爾運河之間運行的船舶不得不繞道12公里,通過易北河羅騰湖船閘(Rothensee Lock)和涅格利普船閘(Niegripp Lock)通行。
結構特點
馬格德堡水橋是用來跨越道路、鐵路、河、峽谷或其他障礙而建造的結構。印象中的橋樑不外乎就是讓車輛、火車、行人來穿越的。但在德國,這橋主要是來給船過的,所以有一天過橋時,看到大船跟著一起過時不用太慌張。
馬格德堡水橋,位在馬格德堡(Magdeburg)的易北河上,將東部的"米特蘭德運河"( Midland Canal)與西部的“易北-哈威爾運河”( Elbe-Havel Canal)跨越易北河連線起來。由於馬格德堡通過易北河可到達漢堡的海港和南部的德雷斯頓、捷克,讓馬格德堡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水路、鐵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
馬格德堡水橋,分別於1919年、1938年都曾有過建造計畫,但因為經歷世界大戰、冷戰一直未能執行。終於在1997年正式開工建造,歷經6年、花費5億歐元,於2003年10月完成了這座918公尺長的大水橋,讓大型船舶可在橋上航行。
馬格德堡水橋使用了24000噸鋼筋、68000kg/立方米水泥量, 水橋除了給船舶航行外,也開放給行人、腳踏車行走。 馬格德堡水橋的完工讓船隻通過運河縮短到達魯爾區、柏林,疏通東西方向的水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