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屬

馬兜鈴屬

馬兜鈴屬,馬兜鈴科,約2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廣布於南北各省,西南和南部較盛,馬兜鈴屬有多種植物可供藥用,如木通馬兜鈴的莖入藥稱“木通”,馬兜鈴、北馬兜鈴和木香馬兜鈴的果均稱“馬兜鈴”,莖稱“天仙藤”,以及廣防己的塊根都是我國常用的中藥。200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馬兜鈴酸列為1類致癌物;馬兜鈴酸類物質列為2類致癌物。2012年,更是因為其毒性強烈,IARC將所有的馬兜鈴酸類物質(馬兜鈴酸、含有馬兜鈴酸的化合物及職務)升級成為1類致癌物。

基本信息

簡介

馬兜鈴馬兜鈴

屬中文名:馬兜鈴屬

屬拼音名:madoulingshu

屬拉丁名:Aristolochia

中國植物志:24:199

分布及套用

約35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產39種、2變種、3變型,廣布於南北各省區,但以西南和南部地區較多。此外,華南植物園曾從國外引種栽培作為觀賞或藥用的種類有美麗馬兜鈴A.elegansMast.和木本馬兜鈴A.arboreaLind.等,雲南盈江亦引種栽培過麻雀花A.ringensVahl.
本屬染色體數多為x=6或x=7。
本屬有多種植物可供藥用,如木通馬兜鈴的莖入藥稱“木通”,馬兜鈴、北馬兜鈴和木香馬兜鈴的果均稱“馬兜鈴”,莖稱“天仙藤”,以及廣防己的塊根都是我國常用的中藥。其它如背蛇生、耳葉馬兜鈴、通城虎和廣西馬兜鈴等的塊根亦為民間常使用的中草藥。
據文獻報導,本屬的一些植物含具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此外尚含有土青木香酸(debilicacid)、生物鹼類析木藍花鹼(magnoflorine)和輪環藤鹼(cyclanoline)等,其中有些成分有降血壓作用。
本屬植物有些種類在開花過程中,顏色常有較大的變異,常見的是初為紫色後變為黃色,或者初為綠色後變為半透明以及斑塊的消失等,因此用花的顏色作為分類的特徵,常常需要長時間的觀察。

形態特徵

馬兜鈴屬AristolochiaL.

草質或木質藤本,稀亞灌木或小喬木,常具塊狀根。葉互生,全緣或3-5裂,基部常心形;羽狀脈或掌狀3-7出脈,無托葉,具葉柄。花排成總狀花序,稀單生,腋生或生於老莖上;苞片著生於總花梗和花梗基部或近中部;花被1輪,花被管基部常膨大,形狀各種,中部管狀,勁直或各種彎曲,檐部展開或成各種形狀,常邊緣3裂,稀2-6裂,或一側分裂成1或2個舌片,形狀和大小變異極大,顏色艷麗而常有腐肉味;雄蕊6枚、稀4或10枚或更多,圍繞合蕊柱排成一輪,常成對或逐個與合蕊柱裂片對生,花絲缺;花葯外向,縱裂;子房下位,6室,稀4或5室或子房室不完整;側膜胎座稍突起或常於子房中央靠合或連線;合蕊柱肉質,頂端3-6裂,稀多裂,裂片短而粗厚,稀線形;胚珠甚多,排成兩行或在側膜胎座兩邊單行疊置。蒴果室間開裂或沿側膜處開裂;種子常多顆,扁平或背面凸起,腹面凹入,常藏於內果皮中,很少埋藏於海綿狀纖維質體內,種脊有時增厚或呈翅狀,種皮脆殼質或堅硬,胚乳肉質,豐富,胚小。

馬兜鈴科,約200種,分布於熱帶溫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廣布於南北各省,西南和南部較盛,其中馬兜鈴 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地下部分入藥,為清血藥和通經藥,又可治蛇傷, 惟用之過量,則刺激消化和泌尿器官。藤本;一花左右對稱,腋生,單生或成束或排成短的總狀花序;花被管狀,彎曲,上部成一舌片或3淺裂;雄蕊6,環繞花柱排列,且與花柱結合;子房下位,6室;果為蒴果。

傳粉特點

馬兜鈴馬兜鈴

馬兜鈴屬植物的傳粉極有特點:其花被成細長筒狀,頂部擴大如旗狀,細嫩花花被筒內側有向裡面生長的毛,最底部是雌蕊,柱頭靠近花葯。花發出腐肉氣息吸引個體很小的蠅類,它們進入花筒後則因花被內側的毛所阻難以鑽出,有時要停留幾天,以花被上多漿細胞為食。直到花粉成熟散落在昆蟲背上,毛才萎縮。攜帶花粉的蠅飛到另一花中,遇到成熟柱頭便可以授粉。柱頭先於雄蕊成熟,如已經接受異花花粉,花被外面的旗狀物便失去膨壓而蓋住花被筒,全花下垂,蠅類無法飛入。

物種分類

馬兜鈴馬兜鈴

[山/弄]崗馬兜鈴凹脈馬兜鈴

苞葉馬兜鈴寶興馬兜鈴

北馬兜鈴背蛇生

變色馬兜鈴長葉馬兜鈴

川西馬兜鈴大葉馬兜鈴

大葉馬兜鈴(原變型) 滇南馬兜鈴

多型葉馬兜鈴耳葉馬兜鈴

粉質花馬兜鈴蜂窠馬兜鈴

福建馬兜鈴港口馬兜鈴

革葉馬兜鈴瓜葉馬兜鈴

管花馬兜鈴管蘭香

貫葉馬兜鈴葫蘆葉馬兜鈴

藥理作用

毒性作用

馬兜鈴馬兜鈴

馬兜鈴酸A對家兔、山羊、大鼠、小鼠和人體均有毒性作用,特別是對嚙齒類動物有強致癌作用。藥代動力學研究提示馬兜鈴酸在人體內有蓄積;給雄性小鼠靜脈注射馬兜鈴酸,可降低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增加血尿和肌酐酸,損害腎臟濃縮尿能力,引起腎衰竭。青木香中分離出的芳香物質可使蛙中樞麻痹,對小鼠、家兔則引起間歇性痙攣。小量可引起家兔急性出血性腎炎。青木香揮發性成分,可導致部分小鼠驚厥死亡。採用原位末端標記法,發現大鼠在服用馬兜鈴煎劑4周時腎小管及間質損傷,凋亡細胞增多;8周時病理表現較輕,腎功能恢復正常,凋亡細胞相對減少。灌胃給馬兜鈴酸A達到40mg/kg時,90%大鼠死亡。組織病理學特徵主要為胃賁門淺表性潰瘍,腎小管壞死和器官萎縮。馬兜鈴酸對家兔、大鼠和小鼠除腎中毒反應外,還具有胃腸道和肝臟的毒性反應及較強的致突變性和致癌性;人體試驗中,個別患者食用馬兜鈴(果)後,有噁心、胃不適或輕度腹瀉;高劑量(靜脈注射2mg/kg)試驗10例癌症患者,出現腎毒性。但靜脈注射馬兜鈴酸治療癌症時,患者無肝臟毒性反應。以豬腎小管上皮細胞系LLCPKl作為實驗觀察對象,採用Annexin-v-Flous染色,瓊脂糖凝膠電泳及流式細胞儀分析等方法,證實較高濃度的馬兜鈴酸A(0.02~0.08g/l)24h內可誘導LLC-PKl發生凋亡,且凋亡細胞比例隨馬兜鈴酸A濃度增高而增高,但少有壞死產生。由於過度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可導致上皮細胞喪失和腎小管的萎縮,這與馬兜鈴酸所致的快速進展性腎間質纖維化中顯著的腎小管萎縮相一致。但馬兜鈴酸腎病機制尚須進一步深入研究。

有文獻報導,從馬兜鈴屬植物中提取的馬兜鈴酸的主要組分馬兜鈴酸A的解毒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在細胞色素P450和過氧化物酶的激化下,與DNA形成加成物。馬兜鈴酸-DNA加成物的形成,使DNA的雙鏈結構受損,進而影響DNA的生物化學功能,出現腎損害。是否由於馬兜鈴-DNA加成物的形成使細胞生長受到抑制尚須研究證實。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馬兜鈴酸雖然具有抗腫瘤,增強吞噬細胞活性和提高細胞免疫等作用,但研究表明,馬兜鈴酸是迄今為止對嚙齒類動物最強的致癌物之一。

抗腫瘤作用
馬兜鈴酸I(aristolochicacidI),馬兜鈴內醯胺Ia(aristololactamIa)對P-388淋巴細胞白血病和NSCLCN6肺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馬兜鈴內醯Ⅱ(aristololactamⅡ)對三種人體癌細胞(A549,SKMEL2,SKOV3)均表現出顯著的細胞毒活性。從關木通中分出的馬兜鈴苷(aristoloside),通過小鼠試驗,表明它能抑制癌變乳腺細胞的生長,而對正常乳腺細胞的生長無影響。從變色馬兜鈴(Aristolochia.versicolor)中分出的豆甾-4-烯-3,6-二酮具有抗腫瘤作用。從管花馬兜鈴(A.tubflora)中分到的奧倫胺乙醯化物(aurentiamideacetate)對A549肺癌細胞、MCF-7乳腺癌細胞、HT29結腸癌細胞均有細胞毒活性。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heterophyla在利尿、增強免疫功能、增強吞噬細胞功能及抗腫瘤治療方面有一定的療效。

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表明馬兜鈴水浸劑(1∶4)對許蘭氏黃癬菌、奧枚盎氏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等常見皮膚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馬兜鈴煎劑對綠膿桿菌無效,但對史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馬兜鈴酸在體外對多種細菌、真菌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從北馬兜鈴根中提取得到的馬兜鈴內醯胺,採用圓盤擴散和稀釋法研究表明具有明顯的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功效。皮下注射50μg/kg馬兜鈴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鏈球菌感染的小鼠有一定作用。單用抗生素或其他化療難治癒的慢性病例,合用馬兜鈴酸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抗炎作用

一定濃度的青木香、北馬兜鈴煎劑腹腔注射,能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殼腫脹,抗炎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綿毛馬兜鈴揮發性成分灌胃給藥以0.4ml/kg的劑量,對蛋白性、甲醛性關節腫以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殼炎症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用綿毛馬兜鈴50%乙醇提取液灌胃(8g/kg)對蛋白性關節腫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殼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綿毛馬兜鈴揮髮油不僅對炎症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和水腫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炎症增殖期肉芽組織增生亦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血管的影響

青木香對血管具有直接收縮作用。但青木香煎劑及從馬兜鈴果實中提取的木蘭鹼對狗、貓等動物均有明顯降壓作用。在實驗動物交感神經完整情況下,青木香製劑可引起血管擴張。臨床用於治療高血壓,也用於利尿,由於青木香對胃腸道刺激過大,不宜長期服用[9]。另外,馬兜鈴屬植物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研究表明,昆明馬兜鈴地上部分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初步藥理實驗表明從穆坪馬兜鈴中提取得到的馬兜鈴內醯胺體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響血小板內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馬兜鈴內酯(aristolactone)對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中等強度的抑制活性。

相關研究

馬兜鈴屬馬兜鈴屬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腫瘤研究所(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致癌源鑑定評價中心在法國里昂召開的關於傳統草藥、某些真菌毒素、萘和苯乙烯等致癌性的討論評議工作組會議,共有14國28位專家參加。會議討論涉及馬兜鈴屬某些植物和馬兜鈴酸的致癌性問題。

約有1500~2000名比利時人服食了一種稱來自中國的減肥中藥,發現有的出現腎臟快速進行性間質性纖維化伴腎萎縮,被稱為“中草藥腎病”(Chineseherbsnephropathy,CHN)(VanherreghemJL,etat:Lancet1993;341:387)。到1998年,共約有100人被診斷患腎病,其中,70%左右已進入晚期,需要腎透析或腎移植治療。該藥說明書稱含有防已科的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經對12批次的藥物進行檢測,發現僅一個批次含防己鹼(tetrandrin),1個批次既有防己鹼也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以下簡稱AA),10個批次僅含AA,AA含量從不能測出(<0.02mg/g)到1.56mg/g,平均(0.66±0.56)mg/g。後該組份被認為是馬兜鈴科的廣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

自1993年Vanberweghem等首次報導草藥引起腎間質性纖維化以後,到2001年先後有德、西班牙、英、美、日本及台灣地區的8組報導,共33人曾服含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茶而患類似CHN的腎病。其中,2000年台灣報導的12例患者服食多種類型草藥,日本2001年報導的12例患者中,除5例服食的草藥中檢出隊其它病例有的服用含所謂“木通”、“關木通”、“漢防己”等草藥。

根據IARC對環境因子的人類致癌性1~4級的評判條件,凡在人的流行病學上有充分證據,或雖在人的流行病學證據不夠太充分,但在動物上有充分證據,以及相關資料強烈支持的,就能列為一級,即對人類有致癌性。二級為可能對人有致癌性,分為A、B兩等。A等:在人的流行病學上有有限證據,動物上證據充分:或在人的流行病學上證據不夠充分,但動物上有充分證據,並有其他相關資料的強烈支持。B等;在人的流行病學上有有限證據,動物上有不夠太充分的證據;或人的證據不夠充分,動物上有充分證據,或人的證據不夠充分、動物上有有限證據,但有其他相關資料的強烈支持。三級:不能歸類為對人的致癌性。四級:對人可能不致癌。所謂證據充分,在人的流行病學上必需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學者分別證明;在動物上應有兩組或兩組以上學者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動物上得到證明。據此,工作組會議認為馬兜鈴屬的某些品種對人類有致癌性(一級),馬兜鈴酸在動物上也有充分證據說明有致癌性。

200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將馬兜鈴酸列為1類致癌物;馬兜鈴酸類物質列為2類致癌物。
到了2012年,更是因為其毒性強烈,將所有的馬兜鈴酸類物質(馬兜鈴酸、含有馬兜鈴酸的化合物及職務)升級成為1類致癌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