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
正文
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軍事規律正確的科學思想的結晶,無產階級及一切被壓迫人民進行武裝鬥爭的指南。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與戰爭和軍隊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的基礎K.馬克思和F.恩格斯在創立科學共產主義學說時,已經得出了無產階級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實現消滅私有制這一暴力革命的結論。1850~1853年初,又在總結1848~1849年歐洲革命運動的經驗時,進一步論證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提出工人階級必須武裝起來,建立自己的獨立軍隊。恩格斯在《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1851~1852)中,闡述了武裝起義必須遵守的規律。從1851年中國爆發太平天國起義到1871年法國爆發巴黎公社起義的20年間,世界範圍內發生了十幾場戰爭。這些戰爭多半屬於反對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壓迫的戰爭,也有強國爭霸戰爭。而巴黎公社的武裝起義,再一次為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馬克思、恩格斯從國際工人運動的根本利益著眼,既向各主要國家的工人階級指出對待這些戰爭的態度和策略,又從以軍事知識武裝工人階級的需要出發,寫了約 200篇關於戰爭評論的文章。通過對具體戰爭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使軍事理論領域內長期充斥著的宗教迷信、英雄史觀、投機冒險、僥倖取勝等唯心主義觀點,受到科學的衝擊。這些評論,為正確認識戰爭規律和戰爭指導藝術等,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在總結各國人民起義和反對殖民帝國侵略的武裝鬥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民戰爭的精闢思想。他們把19世紀中葉中國人民抗擊英、法等帝國主義野蠻入侵的英勇流血鬥爭,稱之為保衛中華民族的人民戰爭;他們對中國人民在戰爭中顯示的革命潛力的深刻分析,準確地預報了中國將在東方崛起的光輝前景。在撰寫大量戰爭評論的同時,恩格斯還為《美國新百科全書》撰寫了一批軍事條目,並寫了《歐洲軍隊》、《論線膛炮》、《步槍史》等著作。這些軍事文獻充分闡明了軍隊及其技術、戰術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從而奠定了無產階級的軍事歷史學、軍事技術學、軍制學、築城學、戰略學、戰術學以及軍事地理學等各門學科的理論基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敗後,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這次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經驗教訓,進一步發展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理論,為無產階級必須創建自已的新的軍隊奠定理論基礎。以後,在《反杜林論》(1878)、《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等重要著作中,對暴力與經濟的關係,暴力在歷史上的作用,戰爭的起源和性質等,作了進一步的系統的理論概括。
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的主要觀點是:①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既起過殘殺破壞作用,也起過破舊促新的革命作用。“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2卷,第360頁),“是社會運動藉以為自己開闢道路並摧毀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第31頁)。資本主義的滅亡,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實現。無產階級革命雖不排除和平鬥爭手段,但只有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奪取政權,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共產主義和消滅戰爭的目的。②奪取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是無產階級軍隊。工人階級必須用自己的新的“機器”去代替包括軍隊在內的全部舊的國家機器。無產階級只有武裝起來,建立起無產階級的新的軍隊,在戰場上爭得自身解放的權利,才能實現暴力革命的目的。③武裝起義是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暴力革命的開始形式。起義是一種藝術,它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否則就要遭到失敗。第一,不要玩弄起義,必須有充分的準備,並集中強大的優勢力量,對付在組織、訓練和習慣勢力方面都占據優勢的敵人;第二,起義一旦開始,就必須以最大的決心行動起來,並採取進攻。防禦是任何武裝起義的死路。必須在敵軍還分散的時候,出其不意地襲擊他們;每天都必須力求獲得新的勝利;必須保持起義者第一次勝利的行動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優勢;必須爭取中間的動搖分子;必須在敵人還沒能集中力量對付起義之前就迫使它退卻;要勇敢、勇敢、再勇敢!④暴力(戰爭)的勝利是以暴力所擁有的物質資料為基礎的。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式以及與之有關的勝負,取決於人和武器這兩個條件,也就是取決於居民的質量和取決於技術。新的生產力是新的作戰方法產生的前提;新的軍事科學是新的社會關係的必然產物,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一個完全新的階級所進行的新的革命,必然會創造出新的兵器和新的作戰體系。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同樣將創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戰方法。⑤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必須實行人民戰爭,而不應當局限於用正規軍的一般的作戰方法。民眾起義,全民武裝,到處組織游擊隊,採取游擊戰,進行人民戰爭,才是小民族制勝大民族,不夠強大的軍隊抵抗比較強大和組織良好的軍隊的唯一方法。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發展 19世紀末期,馬克思主義創立者相繼逝世後,В.И.列寧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鬥爭中,在粉碎國內反動階級叛亂和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戰爭中,在指導國際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中,深入研究和闡發了帝國主義時代戰爭的根源和性質問題,提出了帝國主義時代戰爭引起革命的論斷和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策略。列寧總結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十分注意黨對軍隊的領導和培訓自己的軍事專家,從而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戰爭與軍隊的理論:①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列寧提出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的論斷,指出帝國主義時代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帝國主義戰爭是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帝國主義戰爭既給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慘禍和痛苦,帶來極嚴重的危機,但同時也喚醒了民眾,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反對民族壓迫的戰爭、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戰爭成為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帝國主義戰爭開闢了社會革命的新紀元,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馬克思主義者要根據戰爭的性質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來決定對待戰爭的態度。消滅戰爭的根本途徑是消滅階級和私有制。②發展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原理。列寧根據對帝國主義時代社會經濟政治矛盾發展的唯物主義分析,充分論證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德國的K.考茨基、E.伯恩施坦等機會主義者在戰爭與和平、暴力革命與和平過渡、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戰爭中是“保衛祖國”還是反對戰爭等問題上,進行過激烈的論戰,從理論上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列寧的主要觀點是:革命就是戰爭,歷史上沒有一個階級鬥爭的問題不是用暴力來解決的;專政是直接憑藉暴力的政權;國內戰爭是階級鬥爭最尖銳的形式;要把各國之間的帝國主義戰爭變為被壓迫階級反對壓迫者的國內戰爭,變為剝奪資本家階級的戰爭,變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爭取實現社會主義的戰爭;在階級鬥爭已經尖銳到國內戰爭程度的時代,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不僅應當是參加這個國內戰爭,而且應當是在這個國內戰爭中起領導作用。③豐富和發展了武裝起義的原理。列寧把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起義的“規則”,進一步作了理論的概括,並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發展了起義的原理。列寧強調武裝起義必須在出現不以各個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尖銳化了的革命形勢時才能發動;必須使無產階級政黨成為起義的領袖和領導者;為準備起義,黨必須在工人、農民和軍隊中培養一支無產階級大軍,積極做好起義準備;起義必須在決定的地點、在決定的關頭,集中很大的優勢力量,在統一的領導下,迅速而堅決地進攻;在發生全民政治罷工的時代,起義採取遍及全國的長期的國內戰爭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現代軍事技術和軍事組織的條件下,武裝起義仍然是能夠取得勝利的。列寧還十分關注和支持東方特別是中國的民族獨立戰爭。④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建軍原則。列寧強調:常備軍是國家政權的主要強力工具。無產階級在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鬥爭中,必須破壞舊軍隊,在艱苦的內戰中逐漸建立起無產階級的新軍隊。無產階級軍隊是由覺悟的農民和工人組成的,是為工農政權而戰,“為整個國際革命的命運而鬥爭”(《列寧軍事文集》第 490頁)的軍隊。無產階級軍隊必須由共產黨領導,在軍隊中建立黨組織,設立政治委員,加強軍隊的政治工作。建立新的軍隊,要大批培養新型軍事幹部,“只能從人民中間選拔指揮員”(《列寧軍事文集》第499頁),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又必須選擇一些過去的軍官來充任指揮人員”(《列寧軍事文集》第 623頁)。無產階級軍隊不是用棍棒而是依靠工人和農民的覺悟、忠誠與自我犧牲精神建立起嚴明的紀律。軍隊必須實行統一集中指揮,在軍隊內實行單一首長制。要象愛護眼珠一樣愛護軍隊和國家的防禦能力。⑤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思想。相信民眾,發動民眾進行革命戰爭,依靠民眾的覺悟和英勇戰鬥的精神去戰勝敵人,這是列寧軍事思想中的一個基本思想。他認為,革命戰爭如果真正能夠吸引被壓迫勞動民眾來參加它和關心它,能夠使這些民眾意識到自己是在反對剝削者,那末,這種革命戰爭就會喚起創造奇蹟的毅力和才能。⑥確立了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的基本戰略思想。它包括:利用敵人之間的利害矛盾,爭取聯合各種可能的同盟者,戰勝強大的敵人;嚴肅地對待國防,精確地估計力量的對比,認真的切實的準備戰爭;在決定時機和決定地點擁有壓倒優勢;除了學會進攻以外,還必須學會正確的退卻;必須有鞏固的有組織的後方;軍隊的統一指揮,國家的一切力量和資源的嚴格集中管理,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
史達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的發展 И.В.史達林在畢生獻身於無產階級解放事業中,軍事活動占據重要地位。他協助列寧組織和領導了十月革命。他同列寧一起創建了蘇俄紅軍,並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他在領導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在領導與指揮蘇聯的衛國戰爭中,把馬克思主義的軍事原理,與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國防,與保衛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戰爭實際相結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理論:①發展了在資本主義勢力包圍中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國家國防的理論。強調在爭取到的國際和平環境中,有計畫地高速地發展國民經濟,建立雄厚的現代國防經濟基礎,創造一切技術和經濟上的必要前提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國防力量,精簡軍隊數量,提高軍隊現代化軍事裝備水平。同時,注重從政治上思想上鞏固和加強國防。②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戰爭的理論。史達林堅持了列寧關於帝國主義時代戰爭的觀點,同時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歷史情況和戰爭經驗,發展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鬥爭和世界人民及一切被侵略者聯合反對法西斯戰爭的理論;發展了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勝利必然性的理論,提出了決定戰爭命運的不是突然性這種偶然因素,而是那些經常起作用的因素的論斷。③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建設無產階級軍隊的理論。史達林強調社會主義國家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及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任務;發展了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強調軍隊要徹底打敗敵人,除了那種無比的勇敢精神以外,還必須有完全現代化的數量充足的裝備,以及組織得很好的數量充足的供應;強調要加強技術兵種的建設並協調地發展各軍種、兵種;強調加強幹部和部隊的訓練,嚴格軍事紀律等。④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戰略理論和作戰指導藝術。史達林強調在戰爭的不同階段正確選擇和規定主要打擊方向具有決定意義;強調必須正確地制定使用戰爭力量的計畫,並要一往直前地實行既定的方針。強調現代條件下必須掌握戰爭的一切形式和這方面的一切科學成就,並善於合理地運用它們。在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反對強敵侵略的戰爭中,強調必須發動全民的衛國戰爭;實行積極防禦;堅決頑強地抵抗敵人的進攻,並適時組織完善的反攻;當敵人力量強大、退卻不可避免時,要實行正確的退卻,以贏得時間,積聚力量,轉入反攻。反攻和進攻作戰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於選定的方向上,建立強大的突擊集團,組織諸軍種、兵種協同突擊與巧妙機動相結合,以求達到合圍敵人的目的。實行連續進攻的原則,不給敵人以喘息機會,同時,要注意鞏固勝利。不斷改進各軍種、兵種特別是航空兵、炮兵、坦克兵的作戰使用方法等。
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對馬列主義軍事理論的發展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所創造的適合中國特點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創造性的重大發展。世界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及其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領導本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武裝鬥爭中,也都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進行了軍事理論的創造,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
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使軍事科學領域實現了根本變革,使無產階級和一切被壓迫人民的革命武裝鬥爭,獲得了制勝的科學指導,使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防建設得以建立在科學的軍事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是在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革命武裝鬥爭的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它的發展歷史生動地說明,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在於結合實際的套用,並在運用中進行創造。為此,必須要善於把它的基本原理同具體歷史條件下的個別論斷區別開來;善於把它的每一個結論、原則放到產生它的具體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和認識,真正把握其理論的精神實質;善於把基本的原理同具體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距今已100多年,它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分析研究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同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的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從而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