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者:程恩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2007年5月20-21日,以“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在成都舉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7年5月20-21日,以“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共同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馬克思主義青年學者160餘人圍繞論壇主題,從以下各方面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和交流,並達成了許多共識。本書即是對這次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進行了綜述。

目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代序一)和諧社會需要“四主型”經濟制度(代序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蘇聯模式”關係析論(代序三)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從馬克思未來社會理論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性:科學發展的本質
“以人為本”的人學再沉思
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從當代中國史的角度進行研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論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辯證關係
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與理論基礎
談談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和諧社會思想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馬克思主義與“和諧社會”的理論定位論馬克思視閾中的“和諧”
列寧迂迴過渡思想的啟示
和諧範疇的多維闡釋
和諧動機系統結構及特徵闡論
價值整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路
和諧社會與經濟建設
論馬克思的資本辯證法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論意義解析馬克思的公平分配觀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價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資本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係認識的發展與創新
努力促進財富發展與人的發展的一致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考論馬克思勞動道德價值論中的和諧思想只有堅持公有經濟為主體才能解決當前收入差距過大問題論科學技術與現實生活的和諧互進與共融發展——馬克思資本生產理論的深層解讀和諧社會與政治建設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社會矛盾與社會和諧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中國政府治理探析
關於“黨內和諧”的時代內涵
加強黨的廉政文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共關於尊重黨內不同意見與保障黨員權利的探索歷程科學發展觀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廣東省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建設的理論思考府際和諧: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對馬克思民主理論的幾點理解
中蘇兩黨處理階級鬥爭的歷史教訓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以法制建設推進政治建設——探索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共建和諧世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社會主義新戰略論建設和諧社會中的法制觀問題和諧社會與文化建設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觀
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地位、作用與意義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思想共識與社會和諧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路徑思考——兼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和諧文化的綜合創新與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公民道德教育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
論社會公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
列寧的社會保障思想研究
論保障和改善民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制度保障
突發事件的應對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拓廣工作視野構建和諧社會
促進社會流動構建和諧社會
現代迷信星相學對青少年的影響調查報告
後記

書摘

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
從馬克思未來社會理論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馬克思的未來社會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運用唯物史觀認識社會發展的科學方法,以他們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發展狀態為參照,對未來社會進行了科學預測和揭示。
(一)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對於未來社會的意義
未來社會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之上
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未來社會時,始終審慎地強調生產力高度而普遍的發展是未來社會“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只有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後,徹底消除“舊社會痕跡”的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才會到來。
在未來社會裡高度發達的生產力與人的發展密切聯繫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未來社會裡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生產力不是為了滿足少數人的貪慾,而是為了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