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聯邦

馬來亞聯邦

馬來亞聯合邦成立於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個馬來州屬與海峽殖民地的檳城及馬六甲所組成。

基本信息

簡介

馬來亞聯合邦馬來亞聯合邦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亞聯邦,位於東南亞的中心,北接泰國,南臨新加坡和印尼,東近菲律賓,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熱帶國家。她位於赤道以北7度,居東南亞的核心地帶。她由馬來亞半島、婆羅洲島的沙巴與砂越兩州合併而成,她幅員遼闊占地329.758平方公里。首都吉隆坡
氣候全年炎熱潮濕,不過,在山區名勝的天氣則較清爽涼快。溫度介於21℃-32℃之間。而面對南海的東馬地區,每年11月至次年的2月會受到熱帶季風的影響,氣溫降低且多雨,道路經常受阻中斷,對觀光客而言,這段時間最不適合旅遊。每年平均雨量介於2000-2500毫米而且全年濕度高。
馬來西亞是個有22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人口二千三百多萬。主要民族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及一部份來自沙巴與砂越,形形色色的原住民。二千三百萬人口中,馬來人占60%,華人占27%,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占10%,其餘為伊班族,卡達山族等土著人。馬來語是國家語言,不過,英語也很廣泛使用。
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而當地人可自由地選擇他們各自的宗教信仰,如:佛教、興都教或基督教等。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島嶼與半島的海洋國家,具有很長的海岸線。沿海風光旖旎,白色或金色的沙灘,蔚藍色的大海,以及魅力獨特的珊瑚島和色澤艷麗的海洋生物,使無數遊客樂不思歸。漫步在椰林海灘,沉浸在陽光、白沙、綠野、碧海、藍天之中,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受。
馬來西亞的時間和台北時間幾乎相同。前往馬來西亞從北京乘飛機需要六小時,從廣州需要三個半小時。

資料

馬來亞聯合邦馬來亞聯合邦

此前,在1946年至1948年期間,英國殖民政府嘗試把這11州合併為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一個在英國國王統領下的英國皇家殖民地。此舉遭到了馬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最後,“馬來亞聯邦”終於在1948年解散,重新組成馬來亞聯合邦,並恢復了馬來統治者的原有的象徵地位。
在聯邦里,馬來州屬依然是英國的保護國,而檳城與馬六甲依舊是英國的殖民地。與此前的馬來亞聯邦一樣,聯邦並不包括新加坡在內。此前,新加坡曾被考慮成為馬來亞的一部份。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並成為大英國協的一員。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和新加坡、砂拉越與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組成了新的馬來西亞聯邦。後來,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

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 (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歌: 《我的國家》 (馬來文:Negaraku)
吉隆坡 北緯3度8分,東經101度42分
語言 馬來語 英語
政府 君主立憲制

英國國王、馬來亞最高元首

1948年—1952年 喬治六世
1952年—1957年 伊莉莎白二世
1957年—1960年 端姑阿都拉曼
1960年 蘇丹希沙姆汀阿南沙
1960年—1965年 拉惹端姑賽布特拉

英國駐馬來亞最高專員  

1948年 Gerard Edward James Gent
1948年—1951年 Henry Lowell Goldsworthy Gurney
1951年—1954年 Gerald Walter Robert Templer
1954年—1957年 Donald Charles MacGillivray

首相

1957年—1970年 東姑阿都拉曼

立法機關 國會
上議院 上議院
下議院 下議院  
歷史年期 獨立運動
建立 1948年
獨立 1957年8月31日
馬來西亞聯邦成立 1963年

面積  

1957年 131,313 km²

人口  

1957年 est. 6,278,758 人
密度 47.8 人/km²
貨幣 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

聯合邦成員列表

玻璃市

吉打

檳城

霹靂

雪蘭莪

森美蘭

馬六甲

柔佛

彭亨

登嘉樓

吉蘭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