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聯合邦由來
馬來文:Persekutuan Tanah Melayu、英語:Federation of Malaya 成立於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個馬來州屬與海峽殖民地的檳城及馬六甲所組成。
馬來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南部,約在公元前2000年定居於馬來半島。1400年,一點陣圖馬希克(音譯,現在的新加坡)的逃亡統治者在馬六甲建立了一個公國。從此,印度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傳教士將伊斯蘭教傳入馬來亞半島。
馬六甲是西方人涉足馬來亞半島獲得的第一個立足點。1511年,處於鼎盛時期的公國為葡萄牙所控制。1641年,葡萄牙人為荷蘭人所取代。1786年英國占領檳榔嶼,新加坡和馬六甲,1829年組成海峽殖民地,到二十世紀初,馬來亞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來亞於1941年12月被日本軍隊侵占。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同年9月英國恢復對馬來亞的殖民統治。一年後,英國組成馬來亞聯盟。1948年2月1日馬來亞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大英國協內獨立。1962年8月1日,英國和馬來亞雙方原則協定組建新的國家—馬來西亞。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組成,包括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和英屬婆羅洲的沙撈越和北婆羅洲(改名沙巴)。
在1946年至1948年期間,英國殖民政府嘗試把這11州合併為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一個在英國國王統領下的英國皇家殖民地。此舉遭到了馬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最後,馬來亞聯邦終於在1948年解散,重新組成馬來亞聯合邦,並恢復馬來統治者原先象徵地位。
在聯邦里,馬來州屬依然是英國的保護國,而檳城與馬六甲依舊是英國的殖民地。與此前的馬來亞聯邦一樣,聯邦並不包括新加坡在內。此前,新加坡曾被考慮成為馬來亞的一部份。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並成為大英國協一員。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和新加坡、砂拉越與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組成新的馬來西亞聯邦。而後,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
馬來亞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英國很快就重新占領了馬來亞。1946年1月22日,英國政府公布了關於馬來亞實行自治改革的白皮書《馬來亞和新加坡——關於未來政策的聲明》。根據白皮書,成立一個由戰前的馬來聯邦、馬來屬邦以及馬六甲和檳榔嶼所組成的統一的英屬殖民地——馬來亞聯邦。由英國委派一名總督進行統治,而把新加坡劃為獨立的直轄殖民地。英國的這一計畫,遭到了馬來亞各個階級的反對和抗議。
1946年3月在馬來亞共產黨和馬來亞國民黨的共同倡議下,在吉隆坡召開了全馬代表大會反對白皮書。參加大會的有41個政治團體。接著全國各地都舉行了抗議示威遊行。這一年馬來亞工人掀起了2千次罷工鬥爭。在馬來亞人民強大的政治壓力下,英國政府被迫同意成立一個由英國代表、各邦蘇丹和成立不久的馬來亞最大的馬來人政治組織——“馬來民族統一機構”代表組成工作委員會,制定新憲法。新任總督麥克唐納在同封建勢力進行了一系列秘密交易之後,於1946年12月公布了“馬來亞政治改革建議書”(被通稱為藍皮書),提出要建立一個馬來亞聯合邦來代替馬來亞聯邦。藍皮書再次遭到了馬來亞人民的強烈反對。
1946年12月,在馬共的領導下,在馬來亞成立了“全馬來亞聯合行動委員會”。參加這個民眾性組織的有全馬職工聯合會、馬來亞民主同盟等民主進步團體,總體人數達50萬人。1947年2月,又成立了一個以農民為主要成份的馬來亞人民聯合陣線,其成員達15萬人。10月馬來亞和新加坡全境爆發了總罷工,整個1947年罷工人數超過了35萬,抗議實施關於馬來亞聯合邦的反動法令。
1947年12月初,英國國會不顧馬來亞人民的反對通過了成立馬來亞聯合邦憲法。翌年1月,英國總督和各蘇丹在馬來亞聯合邦協定上籤字,2月1日宣布馬來亞聯合邦正式成立。6月16日,馬來亞殖民當局頒布了《馬來亞聯合邦緊急條例》宣布馬來亞共產黨為非法組織,並查封進步團體的報紙,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實行大搜捕,大屠殺。到這年年底,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被捕和驅逐出境者達1萬3千多人。
1949年1月25日,馬來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了告同胞書,提出了建立馬來亞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八大綱領。2月1日,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宣布正式成立。民族解放軍在馬來亞各州開展活動。到1949年11月,馬來亞的40%以上的領土已成為解放軍游擊隊同英軍激烈戰鬥的場所。1950年2月,英國殖民軍對馬來亞民主力量的掃蕩和軍事侵略達到空前規模,英國殖民當局揚言要在一個月內消滅馬來亞共產黨和民族解放軍。殖民當局出動各種轟炸機對游擊區進行狂轟濫炸,有時每天進行空襲40~50次之多。為了切斷解放軍游擊隊同人民的聯繫還實行了“布里格斯計畫”。根據這個計畫,殖民當局強行居民遷居,建立所謂“防禦村”製造無人區,有50萬務農的華人被遷入約550個“防禦村”。但是,所有這些更進一步激起了馬來亞的民族解放運動烈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到處襲擊殖民軍。在戰後近10年的戰鬥中,馬來亞人民同殖民者進行了頑強地鬥爭。馬來亞解放軍和游擊隊以簡陋的武器裝備抵抗了12倍於自己的擁有現代化武器的侵略者。據英國政府1955年2月15日公布的官方材料,馬來亞解放軍已對殖民軍進行了19.45萬次戰鬥。從1948年6月——1954年1月共擊斃擊傷敵人軍警2.6萬多人。經過艱苦的鬥爭,馬來亞聯合邦於1955年7月27日舉行議會大選,結果馬華印聯盟獲勝。8月4日,聯盟黨組成新政府,聯盟黨領袖東古·拉赫曼任馬來亞聯合邦首席部長兼內政部長。這是由本地政黨執政的第一屆馬來亞政府。1957年7月2日,聯合邦新憲法在吉隆坡公布,根據憲法,端古·拉赫曼被選為第一任最高元首。隨後組成了以東古·拉赫曼為總理的馬來亞聯合邦的第一屆內閣。1957年8月31日午夜,首都吉隆坡舉行了盛大的獨立典禮。它宣告馬來亞長達171年殖民統治結束。
緬甸的獨立日本投降後,英軍重返緬甸,恢復了英國的殖民統治。1945年11月18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仰光大金塔廣場,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緬甸歷史上規模空前盛大的一次集會。大會通過了緬甸獨立決議、土地問題決議。大會仍選舉昂山為自由同盟主席,由社會黨領導人吳覺迎任總書記、共產黨領導人吳登佩為副總書記。昂山所領導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以及人民志願軍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在緬甸人民的壓力下,英國政府接受了緬甸聯軍司令官哈羅德·布里格斯的建議,向緬甸人移交權力,以緩和與緬甸的矛盾。1946年9月,組成新的行政委員會,昂山任副主席(蘭斯任主席)兼國防、外交部長。同年12月2日,艾德禮首相在下議院宣布將給予緬甸獨立,允許緬甸選擇或在大英國協內,或在大英國協外實現獨立的權力,並邀請昂山到英國進行談判。1947年1月13日,以昂山為首的代表團和以艾德禮為首的英國代表團在倫敦舉行談判。與此同時,緬甸國內舉行集會,致電倫敦。正規軍和人民志願軍也喊出“不能獨立就要戰鬥”的口號。1月27日簽訂“昂山——艾德禮協定”。協定規定,在4個月內舉行制憲會議選舉,英國將接受制憲會議關於緬甸將來地位問題的決定。
1947年4月9日,全國主要地區進行選舉,自由同盟獲得了大多數席位,緬甸共產黨(白旗)參加了部分選區的選舉,有7名當選為制憲議會議員。在制憲議會成立後,召開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代表會議,會上昂山全面地闡述了緬甸的建國方針。6月9日,制憲議會舉行會議,德欽努被選為議長,組成了有111人組成的憲法起草委員會,通過了昂山提出的憲法的基本原則。制憲議會根據昂山的提議通過了“關於獨立的決議”,決定緬甸脫離大英國協,建立獨立自由的共和國。1947年10月17日,德欽努總理在倫敦同艾德禮首相進行權力移交的談判,簽訂了《關於承認緬甸獨立及有關事項的條約》。根據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但是,緬甸必須留在英鎊集團內,緬甸政府負責保障英壟斷資本在緬甸的一切權益,不得無代價沒收英資企業,英緬過去所簽訂的一切協定依然有效。12月10日,英國議會正式批准了該條約。在此之前還簽訂了《英緬防禦協定》,規定必要時英軍進入緬甸。
1948年1月4日凌晨4時20分,在仰光和倫敦同時宣布緬甸獨立,英國總督蘭斯舉行了將權力移交給臨時總統蘇瑞泰的隆重儀式。在緬甸國歌聲中,降下了英國國旗,升起了緬甸聯邦國旗。亞洲又增加了一個新獨立的國家,緬甸從此獲得了新生。 菲律賓的獨立菲律賓曾是美國的殖民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撤離了菲律賓。1944年10月20日,由650隻軍艦和15萬美軍組成的強大艦隊在菲律賓萊特島登入,隨行的還有以奧斯敏納總統為首的流亡自治政府成員。美國重返菲律賓後,解散在中呂宋地區建立的抗日民族政權,襲擊人民抗日軍並逮捕菲共抗日領導人。這激怒了菲律賓人民。
1945年9月,有6萬多工人、農民在馬尼拉舉行示威,抗議逮捕和殺害人民抗日軍戰士,要求獨立和民主。同年12月,馬尼拉6.5萬人參加反美民眾大會,抗議美國修改上述法案,反對延期宣布菲律賓的獨立。迫於菲律賓人民革命鬥爭的壓力,美國政府同意如期宣布菲律賓的完全獨立。1946年7月4日,30萬人在魯尼塔公園集會,舉行獨立儀式,宣布菲律賓共和國成立,美國正式向菲律賓共和國“移交”主權。原自治政府成為正式的菲律賓共和國政府,美高級專員麥克努特成為駐菲的第一任大使,他代表美國政府宣讀了菲律賓獨立宣言書。之後,他降下美國國旗,由羅哈斯總統升起了菲律賓共和國國旗。菲律賓共和國的建立結束了400多年的外國的殖民統治,從此菲律賓人民獲得了新生。但是,菲律賓共和國的建立,並沒有徹底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美國精心編制了一套經濟、政治、軍事羅網籠罩了這個新獨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