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路街道

餘姚路街道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區境西北部。東至膠州路,西沿萬航渡路折入長寧支路,南到康定路,北從長寧路接長壽路入安遠路。面積0.6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1992年有居民12850戶,36808人。設19個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設在康定路888弄3號。曹家渡原是吳淞江(今蘇州河)邊的渡口,20世紀初是滬西商業集散地。二三十年代起,先後建成鴻新染織廠、德豐紗廠(今上海十四化纖廠)、公大四廠(今上海第一毛紡織廠)等68家工廠;40年代又建起元豐毛紡織廠等7家工廠。民國36年(1947年),境內已有工廠75家,形成工業相當集中的地區。街道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所發展。1992年,街道里弄經濟單位有37家,營業額(產值)1915萬元,利潤22萬元。曹家渡地區連續6年保持市級文明街稱號。1981年起,餘姚工糾隊連續10年被評為市先進集體。餘姚街道1988年成為安靜小區。1989年,司法調解一條龍服務獲市級先進單位稱號。1990年,敬老院被評為市先進集體。殘疾人福利工廠1990年前連續4次被評為市先進集體,美、日、英、德、瑞士等11個國家賓客前來參觀訪問。1991~1992年,街道被評為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歷史人文

餘姚路街道 餘姚路街道

昔日姚橋浜、小莘莊是滬西較大的棚戶區。居民多數是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事變後從江蘇省及閘北、虹口等地逃難遷移來的貧民和難民,以做工、踏三輪車、拉塌車、商販、拾荒等謀生,住的低棚矮屋、“滾地龍”,生活艱苦。而盤踞“滬西半爿天”的大惡霸柏文龍、土皇帝姚育之等地痞流氓,在地區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民眾恨之入骨,稱小莘莊、姚橋浜一帶為“滬西歹土”。解放以後,餘姚路地區道路交通、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1952年,姚橋浜和小莘莊建立18個給水站,為1536戶居民解決飲水困難。1958年,在膠州路545號擴建2萬平方米水庫一座,解決周圍地區生活、生產用水。同年境內都安裝路燈,多數草棚也逐步改成簡屋。1974年起,姚橋浜棚戶區建成6層新工房30幢,配置商業網點、幼稚園、託兒所等設施,安置居民1632戶。1989年起,餘姚地區第一幢15層住宅樓昌平大樓和膠州大廈及多功能綜合性娛樂場所江寧電影院相繼建成。全街道共建成新工房面積17.17萬平方米,占住宅總面積37.06萬平方米的46%。轄區內的彈街路也都翻修成水泥、柏油路面。延平路北端的堵頭路已辟通,與餘姚路相連線。

社會事業

餘姚路街道 餘姚路街道

境內有市、區屬工廠53家、商店78家。曹家渡商業日益繁榮。滬西狀元樓、國泰理髮店、恆泰昌綢布店等老店裝修一新。新建的曹家渡副食品商場、亞細亞大酒樓等都坐落在這裡。境內有區業餘大學、區教育學院,有昌平服裝職業學校等中等學校4所,國小5所,幼稚園3所;有冶金礦山機械研究所、區工人體育場、餘姚路地段醫院和全市首建的上海靜安老年醫院。街道建有文化中心、圖書館、福利工廠、敬老院等設施。境內革命史跡:(1)民國13年,任弼時在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存善里52號辦貧民學校。(2)謝晉元孤軍營駐地在膠州公園旁。民國30年4月24日謝在營地被刺身亡後,在此建墓立碑。為紀念這位抗日名將,民國36年,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今區工人體育場)。(3)民國34年,教育家俞慶棠創辦上海市實驗民眾學校(今區業餘大學)。同年12月起,中共地下組織以此為據點,相繼建立滬西民校黨總支、餘姚路棚戶民校教師學生黨支部、小莘莊黨支部等一批地下黨組織;民國38年初,組織人民保全隊,保衛工廠企業,迎接上海解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