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犴舞

餘姚犴舞

餘姚犴(àn)舞是一種鼓搗的傳統民俗舞蹈。歷史上分布於浙江省餘姚市西部平原及西北一帶,以馬渚境內為主,還包括與馬渚西北部相鄰的牟山和泗門。目前只有泗門一帶還留存有犴舞迎新年的習俗。犴舞是餘姚獨有的,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源於河姆渡遠古先民的圖騰崇拜,在傳統的民俗活動、宗教儀式等民風習俗中保留下來。近代犴舞,由公元1700年前後的餘姚張氏家族繼承下來,至今已傳到第五代。

簡介

餘姚犴舞 餘姚犴舞

餘姚犴舞是送犴過年,在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廿五,過去人們用稻草紮好犴,然後送到江塘、海邊,拿火焚燒,以此來祈求太平。同時,在村口、街頭、村莊重要公共場所,舉行表演儀式,完事後將犴舞的道具,送到堂屋、宗祠等地方。

餘姚犴舞里犴的形狀比較獨特,它的頭跟狗差不多,又稍微有點像狐狸,喙分上下兩頜,中間露出舌頭,下頜有紅色的短須,上頜有鼻,左右有雙眼,眼圈生黑毛,眼球呈黑球狀,頭上長著兩角兩耳。犴的頭部是紅色的,身子是黃色的。從身段上來看,不了解的人會認為它跟龍很像,但犴是沒有鱗的,背脊上有華須分披在兩邊,尾巴分上下兩叉,頭尾共七節。

根據 《四 (泗)門謝氏二房譜》中記載,舞犴為秦朝時的一種風俗,餘姚犴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種集先民們古樸的哲學思想——— 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和祈神、娛神民俗內涵於一體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在餘姚民間,犴舞不但有祈神、娛神的功能,而且還有娛人的功能。

以前,在餘姚西北地區到處都有犴舞的身影。犴舞以嗩吶、鑼、鼓、鈸等樂器為伴奏,又有獨特的舞蹈陣式和陣法,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化。

傳說東海龍王生九子,其第九子不成龍卻為犴,龍生水,犴生露,性兇猛,食虎豹,鎮邪惡。

獨特的陣法和招式

犴舞的表演,有其獨特的陣法和招式。犴舞隊伍以一面三角“令”字旗開路,緊接著一面特大黃色帥旗,上繡一巨大的篆體“犴”字,鮮艷奪目,在隊伍中,大旗高擎,迎風招展,氣勢雄壯,。五面五色長桿三角旗,旗的周邊鑲有犬牙花邊,旗上分別繡有“金、木、水、火、土”字各一個,以代表“五行”,引出犴舞隊伍的出行,浩浩蕩蕩,威風凜凜。

古時情況

古時,在出現天災或不吉利狀況時,人們往往會動用犴舞來祈禱神明,望驅災消難,賜雨露,滋五穀。今天,在傳統節日或某個大型紀念活動、廟會等場合,人們往往會動用犴舞來慶祝,既參與了活動,又娛樂了人們。餘姚犴舞的挖掘、製作和舞犴手的培養,使失傳達半年世紀的,奇異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遺產得以發揚光大,並積極融入到當代的文化建設中,不愧為中國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

餘姚犴舞 餘姚犴舞

犴是長江流域河姆渡先民的圖騰,犴舞是河姆渡先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為表達對犴圖騰的崇拜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民間舞蹈,它起源於先民對犴神話的崇敬,是河姆渡稻作文化的產物,是先民模糊集合思維的產物。根據《四(泗)門謝氏二房譜》中記載,舞犴為秦朝時的一種風俗,說明餘姚犴舞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一種集先民們古樸的哲學思想——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和祈神、娛神民俗內涵於一體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

三個階段

犴舞的發展有三個階段,一是靜態圖騰階段,二是初動階段,三是有陣有法、可舞可逗階段。在秦以前,屬靜態階段,秦時屬初動階段,《舊經》記載,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馬渚,東夷百姓“舞犴渚山”,說明當時已有犴可舞,但尚屬初動階段。犴舞的有陣有法、可逗可舞成形於明代。

明代以後的情況

明代以後,犴舞經常出現在餘姚西北一帶每年舉行的迎神賽會上,位置排在龍的前面,一直到解放前夕,最後一次為慶祝1945年抗戰勝利連舞七天。犴舞的流傳地區主要在餘姚西北一帶。據老藝人回憶:1942年,日本侵華期間,曾經在進入餘姚時截下了一支趕廟會的犴舞隊伍,讓他們在現場連續表演,此後犴舞便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曾被聘為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的原浙江農業大學游修齡教授也證實日本犴舞由浙東一帶傳過去的。上世紀80年代初,浙江省一個文化代表團訪問日本時,看到了由東道主安排的犴舞表演,對方言明這種犴舞起源在中國,是從中國浙江一個叫張村的地方傳來的。後經多方查實(見2006年1月10日青年時報網——《南方龍舞——犴舞的前世今生》一文),確定張村就是今天的餘姚市泗門鎮東蒲村的張家。

犴舞的組成

餘姚犴舞 餘姚犴舞

犴舞由犴、犴珠、犴令旗、犴字旗、五色長桿旗等道具組成,犴身長約15米,由頭、身、尾7節組成。犴舞隊員在鑼鼓和招軍的伴奏下起舞,其陣法有拉場、吃珠、轉身、三跳、進樁、串陣、甩尾、收場等八個陣法組成。其中“三跳”是犴舞特有的一絕。犴舞動作粗獷、場面壯觀。從舞蹈語彙來看,犴舞是圍繞祈神、求神、娛神的思想為宗旨進行的,它是一種“俏神”的擬態和演繹,具有我國傳統美學中“形似”和“神似”的完美統一性。

製作恢復犴舞

1984年,在開展民間舞蹈普查時,餘姚市文化館普查人員發現了犴舞;

1991年根據老藝人的回憶,重新製作並恢復了犴舞。犴舞由於起源古老,地域性很強,舞法獨特,面世後引起了專家和媒體的高度關注。浙江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以及浙江日報、浙江中新網、中國青年時報等紛紛予以報導。

有關省內專家也專程來到犴舞所在的張家村拜訪犴舞老藝人張申裕。

再次引起業內人士重視

2006年,在浙江省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中,在傳承基礎上有所發展的餘姚犴舞一亮相,再次引起業內人士的重視。它的古老,為研究考察當時當地的文化生存環境和生存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